无锡往事:《许舍山·“楝城”·尧歌里》(作者 吴炯)

发布时间:2025-11-17 22:17  浏览量:4

许舍山·“楝城”·尧歌里 (作者 吴炯)

长广溪之南,有一座许舍山,这里曾有一座神奇的“楝城”。走进尧歌里,没有找到那久远的楝城遗存,却听得许多故事,主人公分别姓尤、姓陆、姓钱,他们传承着楝城拒绝虎狼、营造幸福的智慧。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在五里湖东侧往南,是一片狭长的水域,叫做长广溪。沿着长广溪往南,右侧有一脉青山,南望则回护着雪浪山和五浪山。

这里的溪声山色是有清净相的——同往的老人一提到许舍,便想到了避难。那是1937年无锡沦陷时,城里不少人来到这里,原因就是这里远离城市,好比世外的桃源。

沿着许舍山下的山水东路往南,路边一块巨大的黄石赫然入目,上面刻有本邑书法家陆修伯所书“楝城旧址尧歌里”。尧歌里原名为窑窝里,是许舍山下的一个小山村。

提起许舍山,最神奇的故事就是“棟城”。许舍山是宋四家之一尤袤的家乡。南宋尤袤的五世祖尤叔保避难入吴,来到许舍定居。在元代的《万柳溪边旧话》中记录了这个故事,至今传诵:由于山里多老虎,尤叔保想了个办法,将楝树子放在大草绳中,沿着山的周围密密地埋下,仅仅四五年,楝树就长大围合,像一圈天然的城墙,大家称之为“楝城”,后来山民又在楝城四方造了四座门,和城门一样实行晓开夜闭,从此许舍山就绝了虎患。

如此说来,楝城旧址的位置,应该就在许舍山的四周。今天许舍山的西面有座老虎山,或许就是老虎被屏蔽在楝城外面后的啸傲之处。古时的许舍山,井水多咸苦,而楝树恰是能在潮湿碱性土壤上迅速生长的树种,可见植楝成城还是可信的。

杨贵伦雪夜惨死

楝城挡得住猛虎,却挡不住乱世的烽火。据当地人的回忆,在日寇占领期的一九四二年初,正是残酷的“清乡”时期。眼前就要过年,乡民杨贵伦从上海乘火车回乡过年,到无锡时,正是漫天飞雪。当时没有交通,他便步行回许舍里。谁知唯一的通行道口——日伪的检问所已经关闭,无奈中他翻过了竹篱笆做的隔离带,在雪地里向家中走去。就这样,走到黎明时他终于到了家,谁知,就当他刚刚掸去身上积雪的时候,日军就冲进家门将他抓走,随后就砍下他的头悬到了路边。原来,巡逻的日军发现了他的脚印,一路跟踪而来的,而私自穿越隔离带就是死罪一条。就这样,杨贵伦惨死在日军手中。

也就在这一年,尧歌村的乡绅陆鸿声创办了一所公立小学,他认为“窑窝”二字不雅,就依谐音取名为“尧歌”,学校因此命名为尧歌小学,村名也从此改为尧歌村。

白石土地堂碑记

从“楝城旧址尧歌里”石碑旁走进,便是古村“尧歌里”。小路右边有一所“白石土地堂”。堂前地上横卧着一块阳山石的牌坊柱,上面刻有云鹤纹,老人说这是土地堂里的老物什。

走进土地堂,一如乡间神社的简陋。在壁间却嵌有一块青石碑“白石土地堂牌记”,这块道光二十八年的石碑除了简单记录了土地堂的缘起以及捐赠者的姓名与捐赠明细外,别无重要事迹陈述,然而却引用了一句话“人无恒产即无恒心”。这是孟子的名言,原文是:“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这是一句堪与美国《权利法案》有关思想相媲美的名言,近年颁布的《物权法》也体现了这一千古不易的理念。

土地堂一无可观,这块石碑却大有可观。它强调了“人无恒产即无恒心”、褒扬了善行、公布了账目,细思之下,真是面面俱到。同样是这个村,在1958年时大公无私办起了集体食堂,吃饭不要钱,社员家里的灶头也全部拆除。“放开肚子吃饭、鼓足干劲生产”、高喊“亩产双千斤”的结果,却是大家“想尽办法偷懒”,直到农田中的杂草长得像山上的毛柴,颗粒无收。

陆浩的缸与钱裕的墓

尧歌里以陆姓居多,在这样的世外桃源中,维护恒产、养护恒心,传下不少乡贤赶走太湖强盗、周旋于游击队、日本兵和国民党之间保护乡民利益的故事。

在当地陆发根老先生编著的乡村志《尧歌》中,收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元1861年,太平军向窑窝村袭来,村民纷纷逃难,陆浩准备带了出生不久的儿子陆义贞往山里逃,谁知儿子哇哇哭个不停,陆浩担心儿子的哭闹会暴露村民的躲藏地点,影响大家的生命安全,于是选择了抛弃爱子。他把陆义贞放在一只缸内,盖上木盖,用一块砖搁起盖子透气。两天后,“长毛”过境了,陆浩急忙回村察看那只缸,谁知儿子陆义贞竟还活着,于是抢回去喂奶,捡回了儿子一条命。

在尧歌村里,有两棵两百五十年以上树龄的苦槠树。苦槠树结的果富含淀粉,可以制作粉皮,是粉皮中较为少见的一种。这两棵树相依一处,枝繁叶茂,被村民称作夫妻树。当年陆义贞被藏在缸里时,两棵树也已有一百多年了。

1960年4月,一个水库在尧歌村北面开工,建成后的这座水库被命名为幸福水库。在挖土时,人们发现了一座古墓,出土了许多金银玉器、丝织品以及珍贵的纸币。

在青石墓志铭上,写有“大元故处士钱公墓”,这就是后来以出土珍贵文物而闻名的元代钱裕墓。

钱裕是五代吴越王钱镠的后人。他生在风雨飘摇的南宋,蒙古大军南下灭宋的时候,钱裕对元朝采取主动接受的态度,他接纳元兵,安抚乡里,大有先祖吴越王钱俶主动归顺宋太祖的遗风。做出这样的义举实际上并不简单和容易。

历史上面对元兵、清兵、长毛、日寇的屠刀,抵抗者固然大义凛然值得钦敬,但在无兵可恃时委屈求全,以保全乡民生命财产为己任的人,也得到了平民最质朴的认可与爱戴。

钱裕墓文物中以“春水”玉带饰、金杯为代表的金玉器工艺十分精湛,尤其是那二十多张元代的“至元通行宝钞”纸币,更是中国纸币史上的稀世珍品,成为无锡博物馆的馆藏重器。

秦蕙田墨迹、雪浪太湖翠竹

尧歌里旧时有一座雨花庵,留下一个叫庵园里的地方,在开挖幸福水库时,雨花庵墙门上的砖刻被保存了下来,这就是清乾隆丁丑年秦蕙田书写的“水月涵心”砖刻。秦蕙田就是拥有寄畅园的无锡望族——秦家的一员,他的父亲秦道然、祖父秦松龄都曾为皇帝写起居注,是涉及皇权核心机密的人物。就在秦蕙田随乾隆帝南巡的这年,他为雨花庵题写了“水月涵心”四字,又请皇帝品尝了雪浪山的茶。

今天,这里的茶叶仍然名闻遐迩,但让人大感意外的品种居然是“太湖翠竹”。原来,“太湖翠竹”茶当年是由雪浪向阳林场和八士林场共同研制成功的,1994年时,“太湖翠竹”就是在这里参加的评比并一举成名。

雪浪山蒋子阁

雪浪山就在尧歌村的东面,山上的古迹,一是雪浪庵遗址,第二就是蒋子阁。

一般认为,无锡历史上的第一名状元是南宋的蒋重珍。雪浪山顶的蒋子阁,传说就是蒋重珍读书的地方,是旧时山中一大名胜,蒋介石也曾三次登阁缅怀这位荣光的蒋氏先祖。

实际上,无锡第一位状元差一点是许舍山下的尤袤。尤袤幼年十分聪慧,成为毗陵郡有史以来的第一名进士。22岁那年,他参加廷试后原本要点为状元,谁知因为他考完后竞没有呈上试卷,属于失仪,这才由秦桧建议改点王佐为状元。尤袤虽然没有成为状元,但在他的学生里就出了一名状元,这就是蒋重珍。

值得一提的是,在许舍山上植楝成城的发明人尤叔保就是尤袤的五世祖。今天的楝城即使无迹可寻,仍不啻为祖先留给我们拒绝虎狼、营造幸福的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