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台湾间谍案四要角”庭上留影,每一位勇士表情殊异令人沉思
发布时间:2025-11-18 15:07 浏览量:4
1950年6月10日,台北马场町刑,“国防部高等军法合议庭”的审判庭内,气氛凝重得令人窒息。
很快,随着记者闪光灯骤然亮起,定格下一张注定载入史册的照片——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四位中共隐蔽战线的勇士,并肩站在被告席上,成为“台湾间谍案四要角”的最终留影。
只见照片中,四人虽然神情殊异,却都透着穿透黑暗的坚定:吴石沉静如铁,朱枫从容淡然,陈宝仓傲骨铮铮,聂曦年轻却无畏。
而这帧被国民党当局列为“罪证”的庭上留影,就是1950年6月10日“台湾间谍案”的最终宣判日。不仅记录了一场不公审判的瞬间,更镌刻着四位勇士用生命践行信仰的悲壮与荣光。
彼时,“吴石案”的爆发已经牵连范围到达顶峰,中共台湾地下党组织遭毁灭性打击,而这四位核心人物的命运,也早已被蒋介石的独裁意志所亲自“核准”。
因此,当时审判长蒋鼎文扮演的不过是个“照本宣科”的角色罢了。
据悉,当时拍摄这张照片的,是台湾《中央日报》的官方摄影记者。
根据记者徐宗懋后来的口述回忆:“当时我接到的命令是‘记录叛国犯的罪证’,但当按下快门时,却被他们的神情震撼了。那不是罪犯的惶恐,而是一种从容赴死的坚定。”
其实从照片中看,审判庭的穹顶阴暗压抑,其气氛也紧张而森严,如临大敌,杀气腾腾。
然而这四位勇士的身影,却在这压抑的背景中显得格外挺拔。
其实大家心知肚明的是,这并非一场公正的审判。
根据台湾“国史馆”解密的《吴石案审判档案》记载,庭审前,蒋介石已下达“从重从快判决”的密令,所有证据都经过精心筛选,只为坐实“通敌叛国”的罪名。
而庭审中,检察官宣读的“罪证”,不过是叛变者蔡孝乾的供词、朱枫身上的通行证,以及吴石传递的情报副本。
可是面对这些“证据”,四位勇士没有一人低头认罪,他们的神情,无疑成为对这场虚假审判最有力的驳斥。
其实让老蒋没想到的是,这张照片,原本是他用来彰显“肃奸成果”的工具,谁知最终成为了四位勇士坚守信仰的见证。
当时四位勇士们牺牲后,照片随即被封存于档案库长达数十年之久,直到两岸关系缓和后,才得以重见天日,最终让世人看到了那场白色恐怖下,革命者的真实模样。
在照片中,身着深蓝色西服的是吴石将军,应该说是四人中最引人注目的身影。他正低首执笔在写遗书,其神情沉静得如同深潭,没有丝毫慌乱,只有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淡然与坚定。
彼时的吴石,已年届56岁。作为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他本可安享高官厚禄,却因不满独裁统治、渴望国家统一,选择成为中共的情报提供者。
当被捕入狱后,检察官指控他“出卖国家机密”时,吴石曾经掷地有声地回应:“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两岸不再兵戎相见,让百姓不再流离失所。这不是叛国,是爱国!”
可以说将军在行刑前的这份沉静,源于他对信仰的笃定。他深知,这场审判早已注定结局,任何辩解都无法改变命运。因此,他选择用沉默对抗污蔑,用沉静坚守尊严。
在照片中,身着旗袍的女性就是朱枫,可见她站得笔直,嘴角噙着一丝淡淡的微笑,眼神清澈而坚定,全然没有临刑前的恐惧。
而这份淡然,让朱枫在阴鸷的审判庭中,宛如一株傲然绽放的寒梅。
其实朱枫原本是浙江镇海的大家闺秀,但她毅然放弃了优渥的生活,投身革命洪流,成为中共地下交通员,本身就是令人肃然起敬。
当被捕后,面对特务的严刑拷打,朱枫又始终坚贞不屈,表现出的铮铮铁骨、大义凛然精神,更加让人为之敬仰。
在庭审中,当检察官问他“为何背叛党国”时,朱枫淡然一笑:“我从未背叛任何人,我只忠于国家和人民。你们的独裁统治,终将被人民所推翻。”
再看照片中的朱枫,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旗袍的领口扣得严严实实,展现出一位女性革命者的优雅与刚毅。
可以说这份淡然,不是麻木,而是对死亡的蔑视,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在照片的最左侧是陈宝仓将军,虽然是侧身,但能感觉出他目光如炬,神情中透着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傲骨。
作为国民党“国防部”中将高参,他与吴石将军一起,共同为两岸和平奔走,最终一同身陷囹圄,也是让人痛惜。
据悉,陈宝仓早年投身北伐战争,抗战时期屡立战功,深受将士爱戴。
由于也是看不惯国民党的腐败无能,更反对内战,因此选择与吴石联手,秘密为中共提供情报。
被捕后,他始终以军人的气节要求自己,拒绝向特务低头。庭审中,他慷慨陈词:“军人的天职是保卫国家,而非为独裁者卖命。我为和平而战,何罪之有?”
照片中,陈宝仓的头颅高高抬起,这份傲骨,是一位军人的本色,更是一位革命者的尊严。
因为他想用自己的姿态对国民党宣告:即使要被处决,也绝不放弃对正义的追求。
照片中最右侧的就是聂曦,是四人中最年轻的一位,年仅33岁。
只见他穿着少校军装,脸上还带着一丝青涩,却眼神坚定,紧抿着嘴唇,展现出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与无畏。
一直以来,作为吴石的副官,聂曦始终追随吴石的脚步,成为革命道路上的得力助手和将军的左膀右臂。
聂曦出身书香门第,却怀着爱国之心投身军旅。他敬佩吴石的爱国情怀,主动参与到情报传递工作中,并且广泛活跃于国民党军中,建立起方方面面的关系,为吴石开展情报工作提供了重要助力。
1949年2月,当吴石调任“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时,聂曦也作为副官随行。
就在福州解放前夕,国民党当局电令吴石将保存在福建的500余箱机要档案资料即刻运送台湾。
而吴石却借故拖延,仅将部分一般性的参考资料、军事图书充当绝密档案运走,并且嘱咐聂曦等人把剩下的298箱绝密档案全部秘密转移到福建省研究院书库匿藏并作了妥善安排。
而聂曦也谨慎照办,最终福州解放后,将这批军事档案全部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
其实吴石始终没有对聂曦明示党的机密和组织关系,而是凭着多年来的信任与默契,分派一些重要的工作任务给他。
但聂曦也心知肚明,从不过多询问,总是积极地,干净利索的完成吴石交给自己的任务。
被捕后,面对国民党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聂曦釆取了拒不承认、“死不悔改”的态度,除了对于其经手办理的事证“供认不讳”外,几乎没有其他可以呈堂证供的东西。
当时检察官问他:“这么年轻有为,何必自毁前程”?
聂曦则坚定地回答:“我的前程,就是国家的光明。为了这份光明,我愿意献出一切。”
只见照片中的他,虽然最年轻,却同样挺拔,而这份青涩中的无畏,是年轻一代革命者的担当,更是革命事业薪火相传的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这张庭上留影,定格的只是审判中的一个瞬间,却无法展现四位勇士在背后所承受的苦难与坚守。
最终,1950年6月10日这天,四位勇士被押往台北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
可以说他们的牺牲,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他们用生命点燃了革命的火种,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到国家统一的事业中。
如今,这张“台湾间谍案四要角”的庭上留影,被陈列在北京西山“无名英雄广场”的纪念馆里,引发无数参观者驻足凝视。
可以说参观者每一次瞻仰,都会被照片中四位勇士的神情所震撼,被他们的信仰所感动。
向那些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献出生命的英雄们致敬,他们的英雄事迹将被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