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纪晓岚巧解生死局
发布时间:2025-05-21 19:20 浏览量:4
乾隆三十年的一个春日,北京城风和日丽,紫禁城内百花争艳。乾隆皇帝用过午膳,心情甚好,便命太监传纪晓岚到御花园陪他下棋解闷。
纪晓岚接到传召,整了整衣冠,匆匆赶往御花园。他身材修长,面容清瘦,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虽已年过五旬,却仍精神矍铄。作为当朝大学士、礼部尚书,他深得乾隆信任,常伴君侧。
"臣纪晓岚,叩见皇上。"纪晓岚来到御花园凉亭前,恭敬地行了大礼。
乾隆正坐在石桌旁,桌上摆着一盘残局。他抬眼看了看纪晓岚,笑道:"爱卿平身。今日春光正好,陪朕下完这盘棋如何?"
"臣遵旨。"纪晓岚起身,在乾隆对面坐下,仔细端详棋盘。
两人对弈数手,乾隆忽然问道:"纪爱卿,朕近日读《论语》,对'忠孝'二字颇有感触。不知爱卿如何解释这'忠孝'二字?"
纪晓岚执棋的手微微一顿,心中警觉。皇帝突然问起这个,必有深意。他略一思索,恭敬答道:"回皇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此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此为孝。"
乾隆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放下手中棋子,正色道:"好!既然爱卿如此明白忠孝之道,那朕现在就要你去死,你可愿意?"
此言一出,周围侍立的太监宫女无不色变,连空气都仿佛凝固了。纪晓岚却面不改色,从容起身,恭敬行礼:"臣领旨。"
说罢,纪晓岚转身离去,背影挺拔如松。乾隆望着他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玩味,却未出言阻拦。
消息很快传遍皇宫。和珅正在军机处处理政务,听闻此事,嘴角忍不住上扬。他与纪晓岚素有嫌隙,如今见纪晓岚被皇帝赐死,心中暗喜。
"纪大人这次可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和珅对身旁的心腹低声道,眼中闪烁着幸灾乐祸的光芒。
纪晓岚离开御花园,并未直接出宫,而是先回到自己的值房。他关上门,坐在案前,提笔蘸墨,在纸上写下几行字,然后仔细折好放入袖中。做完这些,他才整了整衣冠,从容不迫地向宫外走去。
宫门外,纪晓岚的贴身书童小福子早已听闻噩耗,哭得眼睛红肿,见主人出来,扑通跪下:"老爷,您..."
纪晓岚扶起书童,淡然一笑:"无妨,随我去河边走走。"
主仆二人来到护城河边。春日河水湍急,岸边杨柳依依。纪晓岚站在河岸,望着奔流的河水,忽然笑道:"小福子,你说这河水凉不凉?"
小福子闻言又哭起来:"老爷,您别想不开啊!"
纪晓岚拍拍书童的肩膀:"傻孩子,我何时说过要投河?"他环顾四周,见不远处有个茶摊,便道:"走,去那边坐坐。"
茶摊老板见是纪大人,连忙端上最好的龙井。纪晓岚品着茶,望着河水,若有所思。约莫过了一个时辰,他起身道:"时候差不多了,我们回宫。"
小福子又惊又喜:"老爷,您不...不那个了?"
纪晓岚神秘一笑:"皇上圣明,岂会真要臣子性命?这不过是一场考验罢了。"
当纪晓岚重新出现在御花园时,乾隆正与和珅对弈。和珅见纪晓岚回来,脸色大变,手中棋子差点掉落。
乾隆却似早有预料,头也不抬地道:"纪爱卿,朕不是让你去死吗?怎么又回来了?"
纪晓岚上前行礼,从容答道:"回皇上,臣确实遵旨去投河。但到了河边,臣遇见了屈原大夫。"
"哦?"乾隆这才抬起头,眼中闪过兴味,"你见到了屈原?他怎么说?"
纪晓岚正色道:"屈原大夫对臣说:'我当年投汨罗江,是因为楚怀王昏庸无道,听信谗言,疏远忠良。如今乾隆皇帝圣明,天下太平,你却要投河,这不是让皇上背负昏君的骂名吗?'臣听后恍然大悟,觉得屈原大夫所言极是,便回来了。"
乾隆听罢,先是一愣,继而哈哈大笑:"好个纪晓岚!果然机智过人!"他转头对和珅道:"和爱卿,你说纪爱卿这番解释如何?"
和珅脸色铁青,勉强挤出笑容:"纪大人...确实...确实机智。"
乾隆站起身,走到纪晓岚面前,亲手扶起他:"爱卿忠心耿耿,朕心甚慰。适才不过是一时兴起,试探爱卿罢了。"
纪晓岚恭敬道:"皇上圣明。臣虽愚钝,却也知道皇上仁德,断不会无故取臣性命。只是君命难违,臣不得不遵旨而行。"
乾隆满意地点头:"爱卿不仅忠心,而且智慧过人。来人,赐纪爱卿御酒一壶,黄金百两!"
和珅站在一旁,心中妒火中烧,却不敢表露半分。他原本想看纪晓岚的笑话,没想到反而让纪晓岚在皇帝面前更得宠信。
当晚,乾隆在养心殿批阅奏折时,想起日间之事,不禁又笑了起来。他对身旁的大太监李玉道:"纪晓岚此人,真是朕的股肱之臣。今日之事,若是换了别人,要么抗旨不遵,要么真的投河,唯独他能想出如此妙策,既全了忠义,又保全了性命。"
李玉躬身道:"皇上圣明,纪大人确实才智过人。"
乾隆叹道:"治国需要这样的臣子啊。忠心而不愚忠,智慧而不奸猾。"他提笔在一张纸条上写下几字,递给李玉:"明日早朝前,将这个交给纪晓岚。"
次日清晨,纪晓岚接到皇帝手谕,展开一看,上面只有八个字:"忠孝两全,智勇双全"。他微微一笑,将纸条收入袖中,整装前往太和殿参加早朝。
朝堂上,乾隆特意询问纪晓岚对某地水患治理的意见。纪晓岚侃侃而谈,提出疏浚河道、修筑堤坝等具体措施,深得乾隆赞许。
和珅站在一旁,心中不是滋味。散朝后,他故意走到纪晓岚身边,阴阳怪气地道:"纪大人昨日真是好运气啊,连屈原大夫都来相助。"
纪晓岚淡然一笑:"和大人说笑了。为人臣子,当以忠孝为本。皇上圣明,臣不过是实话实说罢了。"
和珅碰了个软钉子,悻悻而去。纪晓岚望着他的背影,轻轻摇头,自语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此事很快在京城传开,成为士林佳话。人们既佩服纪晓岚的机智,更赞叹乾隆皇帝的宽厚仁德。有文人作诗赞曰:"君明臣直两相宜,一段佳话千古奇。不是屈原来指点,怎见忠孝两全时。"
数日后,乾隆在乾清宫设宴,特意让纪晓岚坐在自己身旁。酒过三巡,乾隆微醺,对众臣道:"朕有纪晓岚这样的臣子,实乃大清之福。诸位当以纪爱卿为榜样,既忠心为国,又智慧处世。"
众臣齐声应和。和珅虽也举杯,却暗自咬牙,心中盘算着如何找机会打压纪晓岚。
宴席散后,纪晓岚独自走在宫道上。月光如水,洒在青石板上。他想起那日河边的情景,其实哪有什么屈原,不过是他灵机一动编出的说辞罢了。但这一说辞,既保全了性命,又维护了皇帝的声誉,可谓一举两得。
"为臣之道,不在愚忠,而在明忠。"纪晓岚仰望明月,喃喃自语,"忠于君,更当忠于国、忠于民啊。"
翌日,纪晓岚上书乾隆,提出减免江南水患地区赋税的建议。乾隆欣然采纳,并命他亲自前往督办赈灾事宜。纪晓岚不负所托,在江南数月,不仅妥善安置灾民,还整修水利,预防未来水患,深得百姓爱戴。
回京复命时,乾隆在养心殿单独召见他,笑道:"爱卿此次南下,政绩斐然。朕听说江南百姓都称你为'纪青天'呢。"
纪晓岚连忙跪下:"臣不敢当。这都是皇上仁德感召,臣不过尽本分而已。"
乾隆亲手扶起他:"爱卿不必过谦。朕已决定,擢升你为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办事。"
纪晓岚再次叩首:"臣谢主隆恩,定当肝脑涂地,报效皇上。"
当纪晓岚走出养心殿时,夕阳西下,紫禁城笼罩在一片金色之中。他深吸一口气,整了整衣冠,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走去。前方路还长,为君分忧、为民请命的路,他将一如既往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