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成功后,陈胜为何要除去吴广?司马迁的史记早已说出了原因

发布时间:2025-05-25 07:27  浏览量:2

前言

将时间回到秦朝末期,在秦二世胡亥的统治之下,整个社会生灵涂炭,百姓被压榨得毫无生存的空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就在此时一场影响重大的农民起义开始了,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中国第一场由农民领导的起义展开了。不过农民起义为什么不能成功就是因为他们跳不出小农思想,从吴广的死就能看出,起义注定是要失败的。

在陈胜的大军攻占了陈县后他就有一些懈怠了,此时当地豪杰们还有地方权贵他们为了讨好陈胜于是就提出让陈胜称王,可以说陈胜在此时根本就不是最好称王的时候,但是对陈胜来说却是正好说到了他的心坎。

在假意推脱了两次后陈胜就表示要顺应大家,果断地自立为王,建立了张楚政权。当然在起义部队中还是有能看清局势的,其中张耳等人就直言当前并不仅是最好称王的时候。

对于张耳此人,历史上也有相关描述,他曾经是大名鼎鼎信陵君的门客,其无论是见识还是眼光都远远超过出身平民的陈胜。不过对于陈胜是否会听他的话就不用说了,陈胜已经被当前的胜利迷失了双眼,根本就不搭理张耳等人。

张耳毕竟是世家出身,放在当时也算是一个贵族,也因为他的身份让陈胜更不可能听他的话。此时也为两人形同陌路埋下伏笔。就像是所有的起事将领一样,陈胜也想要用利益和封官来让手下的将士们为他所用。

在这陈胜也将自己的心胸狭隘展露无遗,前文提到张耳还有陈余两人曾经反对过他称王,所以在他分封的时候仅仅只给了两人校尉的位置,直接就将两人气走了。但是在一个起事队伍中是势必要有像两人这样可以出谋划策之人的。

这边看到陈胜都称王了,那边武臣也效仿陈胜成立了自己的政权,自立为赵王。自此两人之间关系已经逐渐交恶。当然对于跟随自己一步步走过来的吴广,陈胜还算是大方,给了他一个“假王”当当。

吴广以假王的身份带兵去攻打荥阳,但荥阳也不是这么好打的,眼见着吴广数十日都没有进展,陈胜着急了,当即就让周文率领大军前往继续攻打。但周文却在路上遇到了秦国的章邯,岌岌可危。

此时未必没有人能够救援周文,但因为陈胜的狭隘无论是武臣还是其他的军阀都熟视无睹。陈胜造的孽最终却让周文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此时荥阳的状况也很不好,吴广和他麾下的田臧因战事产生了分歧。

而田臧竟然假借着陈胜的命令将吴广给杀了。史记上对此的描述是: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事恐败。

说吴广骄横跋扈不懂得战术,不知道应该如何作战就算了,还听不进去别人的劝说,于是田臧就将他给杀了。

但实际上因为田臧急于表现自己,但有吴广在他没有办法彰显自己,所以才将吴广给杀了。当然在史记中还有这样一句值得思考的话:献其首于陈王。

为什么要将他的尸首献给陈胜,那田臧是不是知道什么,毕竟他可是陈胜手下的将领。

二、苟富贵,勿相忘

接下来就说在田臧将吴广的首级给陈胜后陈胜的反应,他非但没有惩罚田臧并且还将他封为上将军。就不说吴广是陈胜的好友了,就单单说在军中以下犯上也是要军法处置的。

这边杀了吴广后田臧不仅没有受到波及并且还升官了,在这不由地让人怀疑,是不是田臧知道了陈胜对吴广起了杀心,又或者就是陈胜指示的田臧,让他杀了吴广。

当年在陈胜还没有起事的时候他曾经和之前的伙伴们说过一句话,那就是未来谁要是发达了不要忘记了往日的伙伴。简单来说就是“苟富贵勿相忘”。在陈胜称王之后,当年他的工友曾经来找过他,千里迢迢而来投奔陈胜。

就单单这一份情谊也是值得陈胜给他安排一个工作的。但陈胜知道后却一直都借着自己事务繁多不愿意见这位当年的同乡,不仅如此直到此人在半路上拦下陈胜的车陈胜才终于见他。

不过见到此人后陈胜却是丝毫没有见到同乡的兴奋之情,虽说是将他带了回去,但在陈胜的心中是没有将他当成自己的朋友的。尤其是此人还在和陈胜回忆当年的往事,让陈胜觉得丢失了面子,毕竟现在的陈胜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所以不久后就找了一个理由将此人给杀了,在这也能够看出在陈胜的心中根本就没有什么苟富贵勿相忘的,他们只能共苦不能同甘。陈胜的冷漠也让跟随他的兄弟们不由感到寒心,但是和陈胜相比吴广却是十分的仁义,并且深受将士们的爱戴。

根据史记中的描述: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对于陈胜来说这就是他所不能容忍的。上位者的猜忌一直都存在的,尤其是像陈胜这种从社会最底层爬上去的,他对于下面将士们的忠心更加地看重,他的自傲让他根本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只会怪罪别人。

此时的陈胜虽说是没有坐上那至高无上的位置,但是却将历朝历代皇帝们的恶习都学了一个遍。

可以说两人都是农民阶级的领袖,其自身肯定也是会有一些缺点的,毕竟人无完人。但即使是这样,吴广在起义军内部的影响也是重大的,他从最初就跟随陈胜一起打天下,有着很多实战经验,眼光与谋略也在渐渐地增长。

总而言之就是吴广的死对整个起义军来说是损失重大的,失去的不仅是一个将领,更是一个领袖是一个核心人物。当然吴广的死也早就是注定的,通过上文的描写也能看出陈胜从来都不是一个能够有容人之量的人,

说是他封吴广为假王,倒不如说是他不得不加封吴广为假王。吴广在起义军中的地位可以说是元老级别的,若是对他都苛刻,那陈胜还怎么服众。不过当在王位上渐渐坐稳了之后,陈胜的心也发生了变化,此时吴广的存在对他来说已经是一种阻碍了。

不要忘记当年他们是怎么起事的,吴广知道陈胜太多事情了。陈胜连仅仅是见过他势微的同乡都能杀,更何况是吴广呢?

“狡兔死走狗烹”这是一个恒古不满的真理,不过还未成事就开始杀功臣,却正是从陈胜这开的先例。

结语

其实陈胜的失败和之后众多农民起义军失败的原因相似,那就是刚刚作出一些成绩后,还没有取得成功就开始张狂、骄纵起来。张狂就算了,陈胜的满心算计让身后跟随他的人都感觉到失望。

可以说从让他改变初心的那一天起,他就已经在一步步地走向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