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母亲 英雄的儿子(七)
发布时间:2025-05-25 12:14 浏览量:1
伟大的母亲 英雄的儿子
——追记焦裕禄和他的母亲李星英发表之后(七)
作者 李佩山
焦裕禄的母亲李星英,给少年儿童们讲儿子焦裕禄的故事
2025年5月14日,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逝世61周年。为深切缅怀焦裕禄同志的丰功伟绩,让人们深刻了解在英雄背后,他母亲对他人生的巨大影响,我通过深入地挖掘采访,饱蘸热泪、满怀深情地撰写了《追记焦裕禄和他的母亲李星英》这篇纪实作品,经本媒体等26家中央与地方媒体平台传播后,在全国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他们纷纷点评、转发和发表激情感言,盛赞李星英和焦裕禄母子是伟大的母亲、英雄的儿子!
山东省菏泽市军转干部、原铁道兵一师机关门诊部军医王慕习:读了《追记焦裕禄和他的母亲李星英》一文,深深地感动了我。焦裕禄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人民的好公仆,我们这一代人崇敬的偶像,这早已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了。
王慕习
可是,我们对焦裕禄母亲李星英的了解却很少。通过该文我们才真正了解到当年焦裕禄之所以做出了那些感天动地的模范事迹,之所以成为全国县委书记的榜样,之所以受到兰考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崇敬和爱戴,其背后站着的是一位朴实、善良、坚强、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
焦裕禄诸多方面的优秀品质,和他那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都是与其母亲的言传身教和耳濡目染的影响分不开的。因此,在缅怀焦裕禄那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模范事迹时,我们也要向他那位伟大的母亲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佩山战友尽管参军后客居他乡,但是40多年来,他总是利用回兰考探亲的机会,深入发掘焦裕禄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撰写并发表了多篇新闻报道和纪实文学作品,为继承和弘扬焦裕禄精神,传播兰考人民在焦裕禄精神鼓舞下,战天斗地取得的伟大成就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王剑利
山东老年大学声乐班学员王剑利:我不仅认真地拜读了作者李佩山撰写的《追记焦裕禄和他的母亲李星英》一文,而且对《伟大的母亲 英雄的儿子——追记焦裕禄和他的母亲李星英发表之后》的反响系列报道,期期都逐篇、逐段、逐句、逐字的品读,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焦裕禄和他的母亲李星英不愧为伟大的母亲,英雄的儿子。他们的感人事迹,是我们这代人永远学习的榜样和励志的动力。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代表,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值得子孙后代继续传承和发扬。同时,我们也真诚地感谢作者为弘扬英雄母子的精神,而付出的艰辛劳动!
田世兴
上海市96岁的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田世兴:读《伟大的母亲 英雄的儿子——追记焦裕禄和他的母亲李星英发表之后》有感:
伟大母亲李星英,
养育儿子成英雄。
全心全意为人民,
毛主席的好学生。
兰考经济呈繁荣,
全县百姓记心中。
当年焦公带头干,
神州榜样留美名。
李建军
河南省兰考县直属机关原党工委书记李建军:小满时节丰收忙,篇篇佳作媒体扬。品读《伟大的母亲 英雄的儿子》有感:了不起的母亲、了不起的儿子,了不起的言传、了不起的身教,了不起的经历、了不起的家风,了不起的传奇、了不起的英雄,了不起的素材、了不起的作品,了不起的读者、了不起的感言,了不起的心得、了不起的美评,了不起的诗文、了不起的序章,了不起的旋律、了不起的感动……一波一波又一波,一程一程又一程,醉美尽在众心中!
感动
点点滴滴慈母情,
伟大母亲李星英。
鞠躬尽瘁为人民,
神州年年颂焦公。
呕心沥血续佳作,
字字句句妙笔生。
媒体争载齐夸赞,
众友感动热泪盈。
由纪云
山东山东老年大学书法班学员由纪云:读了《追记焦裕禄和他的母亲》发表之后的反响系列文章,我特别赞同先前孙禄云老师的说法:"今天,我们宣扬焦裕禄和他母亲李星英的事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品既为今天在岗位上工作着的每一位党员、干部树立了标杆,也为天下每一位母亲如何哺育自己的后代树立了榜样。"这不正是作者李佩山同志呕心沥血弘扬正气、广大读者乃至亿万人民所殷切希望达到的效果吗?!
今天上午,我有幸拜读了中红网发布的“特稿”《李佩山:让生命的火焰熊熊燃烧——蒙标成事迹采写发表的前前后后》。 蒙标成,一个普普通通的青年工人,一个地地道道的基层业余通讯员。然而,他的事迹却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成为我国新闻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全体新闻工作者和通讯员学习的榜样,真是多亏了记者李佩山的深入发掘和深度报道!
晚上,我又看到《都市头条》发表的《伟大的母亲 英雄的儿子》这篇文章,且编辑还精心地选配了歌唱家毛阿敏演唱的歌曲《天之大》,听得我情不自禁地泪目了……
说实在话,除了被文章主人公的事迹感动外,我也深深地被为弘扬正能量,退而不休的作者锲而不舍的精神所震撼。我真诚希望李佩山老师一定要劳逸结合,照顾好自己世界才属于你!
孔令气
河南省兰考县军转干部、县残联原理事长孔令气:时至深夜,我从《河南党建》网上看完《伟大的母亲 英雄的儿子一一追记焦裕禄和他的母亲李星英发表之后》述评之四,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当报道英雄母子的长篇纪实作品被众家媒体推出后,年逾花甲的作者就对来自全国各地广大读者的点评、感言,夜以继日地进行搜集、整理、归类、提炼,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连续发出了四期重头连续报道。随即被多家网站发布和转发,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主题作品的深入学习和深度思考。
试想,如果没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没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没有强烈的责任心,没有对党的新闻事业的无限忠诚,没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这么大量、琐碎、繁杂的工作,就不可能在短短一周之内胜利完成!
李绍进
山东老年大学书法班学员李绍进:《追记焦裕禄和他的母亲李星英》一文发表后,社会各界许许多多的人们对英雄母子的评论精彩纷呈,情真意切,称赞他们是伟大的母亲,英雄的儿子,恰到好处,实至名归,他们也当之无愧!
这恰好也印证了《追记焦裕禄和他的母亲李星英》这篇作品巨大的感染力、穿透力和影响力。人民呼唤焦裕禄,时代需要焦裕禄。可以预见,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步,以弘扬正能量为核心的这篇作品,一定会展现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
张树荣
河南省兰考县供销合作社原修志办公室主任张树荣:以前,只知道焦裕禄是毛主席的好学生,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兰考人民的贴心人;现在才了解到焦裕禄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李星英的名字将会伴着焦裕禄事迹的进一步传播而名扬华夏!
连日来,全国广大读者纷纷留下激情感言和锐意评论,这既是对英雄母子的高度赞扬,也是对作者辛勤劳动的充分肯定。现在这些社会反响已连续发了四期,我相信随着时间推移,正在众人心中持续酝酿发酵的、更多精彩的留言与评论还会不断问世。优秀作品的魅力,就在于给人们传递无穷的正能量,带来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者凭着多年来日积月累的点点滴滴的素材和进一步的深入挖掘采访,满怀深情、饱蘸热泪、不失时机地为人民奉献出了这种宝贵的精神食粮。多情多义的读者们怎能不激情澎湃、感慨万千、热泪盈眶呢?!
陕西省咸阳市读者白宝存:作者的长篇佳文,洋洋洒洒,不知融入了多少心血?特别是这种经过大腕们多方采访,无数名人撰写过的重大题材,再想写出新意、感动读者很不容易,但是,作者李佩山做到了。
谁能想象出作者为此付出的艰辛?为此,我要向作者李佩山同志真诚地致敬!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他对很多细节把握得很准,描写得细腻且十分感人,我看着看着、不知不觉眼睛就湿润了……
白发人送黑发人,无论怎样都是人间悲剧。但焦裕禄母亲李星英痛失骄子,却把悲痛压在心里,表现得沉着镇定,怎能不令人动容?焦裕禄和他的母亲,不愧为伟大的母亲和英雄的儿子!
山东省济南市铁龙公司退休员工李素梅:母亲的言行赋予孩子事实上的精神与灵性,在无形中定格了孩子的眼界和品性。读了《焦裕禄和他的母亲》这篇纪实文学,我进一步感到母亲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成长的深远影响。
李素梅
焦裕禄从1922年出生到1964年离世,这42年正值国难当头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困难时期。无论是早年求学务农,被日军抓到抚顺煤矿做苦工,还是后来到洛阳矿山机械厂工作、到兰考担任县委书记,他始终牢记母亲的教诲:“人到啥时候都不能塌了脊梁骨”“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好男儿要有担当,要做一个好人,做天上最亮的星!”“党需要你去,你就放心地去吧,娘能撑得起这个家!”
在兰考工作期间,焦裕禄晴天带领群众治风沙、排内涝、改良盐碱地,种下了一片片泡桐树;雨雪天气,他披上雨衣走村串户,访贫问苦,救济灾民和极度困难家庭。如今,以泡桐为原材料制作的古筝、古琴、琵琶等20多种乐器远销国内外,为老百姓发家致富打开了门路,成为兰考人民的绿色银行。
焦裕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精神的形成,离不开党的教育培养,也与他母亲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党和人民应当永远铭记他,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学生课本,从小就培养孩子们学习、继承和发扬焦裕禄精神,将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结束语
作者李佩山在焦裕禄烈土墓前留影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在40余载漫长而短暂的职业生涯中,作者成功地报道了许多杰出的英模人物,这次采写的长篇纪实作品《追记焦裕禄和他的母亲李星英》,不失时机地在多家媒体发表并引起社会反响就是其中的一例。
焦裕禄犹如夜空中闪耀的星辰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如同大海里明亮的灯光指引着航行的方向,仿佛大地上巍峨的泡桐给人以希望和力量。焦裕禄精神将永放光芒!焦裕禄旗帜将永远飘扬!焦裕禄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我要特别感谢尊敬的各有关媒体的编辑和广大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是你们热情的关心、无私的厚爱和鼎力的支持,才使得我在采写报道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从而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最终使得报道一次又一次取得了圆满成功!
最后,让我们共同以居里夫人的一段名言来相互激励吧:“……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他们的名字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写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