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科斯被催下台,16万菲军站队,莎拉带任务赴海牙,和解信号破碎
发布时间:2025-06-06 15:15 浏览量:10
据菲律宾《马尼拉时报》5月27日报道,菲律宾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亲赴海牙。近期菲律宾国内政局因此愈发波谲云诡,政治博弈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马科斯(资料图)
在不久前结束的中期选举中,马科斯支持的阵营出师不利。在12个关键参议院席位的激烈争夺里,仅斩获5席,未能占据多数。此结果犹如一记重锤,令马科斯未来三年的施政之路布满荆棘,议会的制约将成为其难以回避的阻碍。选情的不利促使马科斯迅速宣布内阁改组,尽管财政、预算等核心职位得以保留,但外长人选的更换以及能源部长职务的调整,足以显示出他试图通过此举回应民意、稳定支持率的急切心情。
不过,前总统杜特尔特阵营对马科斯的改组举措嗤之以鼻。杜特尔特时期的总统发言人罗克直言,“内阁全员辞职也无法解决问题”,前秘书长梅迪亚更是直接发出了要求马科斯下台的强硬声音。杜特尔特阵营在此次中期选举中同样仅获得5个参议院席位,自由派阵营意外斩获2席,形成了马科斯、杜特尔特、自由派多股势力僵持不下的局面。这样的格局致使马科斯难以推动对杜特尔特之女莎拉的弹劾,而杜特尔特阵营也缺乏足够筹码迫使马科斯立即退位,双方陷入了战略对峙状态。
马科斯(资料图)
菲律宾武装部队在这场政治风暴中的态度举足轻重。16万军人的最高指挥者、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布劳纳明确宣称,只要他在职,“不会发动政变”。布劳纳由马科斯亲自任命,其职位的稳固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听命于总统。从这一角度而言,马科斯暂时稳住军方,依靠的并非民众威望,而是制度缝隙中的人事布局。但军队的稳定只是表象,在暗流涌动的菲律宾政坛,军方态度随时可能因局势变化而转变。
马科斯阵营与杜特尔特阵营的矛盾早已根深蒂固。马科斯上台后,在诸多政策上与杜特尔特时期背道而驰,尤其在外交政策上,放弃了杜特尔特时期相对平衡的外交路线,一味向美国靠拢,在南海问题上频繁制造事端,导致中菲关系一度紧张。而杜特尔特家族在菲律宾国内仍拥有深厚的民众基础,杜特尔特在任期间推行的禁毒等政策成效显著,深受部分民众爱戴。
在双方矛盾激化的当下,莎拉・杜特尔特亲赴海牙探望被羁押的父亲杜特尔特。莎拉此趟行程并非单纯的亲情之举,而是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意图。她没有选择正面与马科斯交锋,而是巧妙地运用“亲情团聚”的温情策略,将其转化为对执政者冷酷姿态的有力控诉。莎拉清楚地知道,在当前局势下,直接对抗难以取得理想效果,而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激发更大规模的民意倒戈,为杜特尔特阵营争取更多支持。
马科斯(资料图)
随着菲律宾国内政治斗争的持续升温,未来局势充满了不确定性。马科斯若想稳固自身权力,必须在应对杜特尔特阵营压力的同时,改善国内经济民生,提升民众支持率。而杜特尔特阵营也不会轻易放弃,莎拉极有可能以此次事件为契机,进一步整合家族力量,为2028年总统大选做充分准备。菲律宾军方的态度仍是影响局势发展的关键变量,一旦军方立场发生变化,整个菲律宾政治格局都将面临重新洗牌。这场政治博弈的走向,不仅关乎菲律宾国内政治生态,也将对地区局势,尤其是南海局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