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家风·先贤篇丨秉谭门忠廉 传精神薪火
发布时间:2025-08-05 09:03 浏览量:1
坐落于宜黄县二都镇帘前村的谭纶文化园,是一代抗倭名将谭纶的安息之地与拜谒场所,更是当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与家风教育的重要阵地。谭纶的爱国精神与廉政思想穿越时空,至今仍深深滋养着抚州儿女的心灵,成为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
△谭纶文化园
学“忠诚勤勉”之风
从宜黄走出来的谭纶,虽以科举入仕,却一生与兵戈相伴三十余载,以战成名、以功晋升,官至兵部尚书。这位文官出身的儒将,何以成为一代抗倭名将,并立下彪炳史册的功业?其根源在于谭氏家风的深厚滋养。
自幼受家族熏陶,谭纶勤奋好学,胸怀报国之志。他毕生致力于抗倭伟业,多次统帅大军痛击倭寇,战功卓著。明嘉靖年间,倭寇突破防线,兵临南京城下,一时朝野震动,官员多有奔逃。谭纶却怀赤诚报国之心,亲率将士迎敌,三战三捷,平定了为祸东南沿海数十年的倭寇之乱。《明史·谭纶传》载其功勋:“纶终始兵事垂三十年,积首功二万一千五百。”
平定东南倭乱后,谭纶又肩负起北疆重任。他携名将戚继光北上戍边,不仅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明长城防御体系,更大力整饬军纪、选拔良将、训练精兵,多次成功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侵。2006年8月,在修缮八达岭长城南十楼时,意外发现一块明隆庆三年(1569年)的题名碑,其上清晰镌刻着17位主持修筑的明代官员姓名,高居首位者正是谭纶。因其显赫战功与卓越贡献,谭纶深受北方军民爱戴。至今在昌平、延庆等地,仍有百姓将其画像用作门神,以祈平安。
▲谭纶雕像
谭纶在《恭谢天恩疏》中曾剖白心迹:“受此高厚之恩,即粉身碎骨,无以为报,自是敢不益励初心,勉图后效,实心为民,忠诚体国,清白著声。”这字字句句,皆是他一生践行的写照。今天我们缅怀先贤谭纶,更应传承其忠诚勤勉、实干担当的精神:忠诚于党的事业,勤勉于自身的职责,不断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以“干”字当头,在奋斗中书写新时代的篇章。
悟“严于律己”之道
近代学者欧阳祖经曾高度评价谭纶:“公一生学业事攻,得力于庭训者深矣!”严正的家风如春风化雨,让谭纶自幼耳濡目染,为其日后修身立业、克己奉公、廉洁自律奠定了坚实根基。
谭纶治军以严,首创“束伍法”约束军纪,自副将以下层层制衡,职责分明,令行禁止,锻造出威名赫赫的“浙江军”,屡建奇功。治家同样严谨,他为胞弟亲定“十七戒”,涵盖为人、处世、交友、情趣等方方面面,严令家人不得借其名望招摇,告诫“不可多才丧志”“不可以吾名坏其风节”,强调“持身贵谨,待人贵谦贵敬”。
这份“严于律己”的精神,正以多元方式在宜黄传承:谭纶文化园及家风家训馆中,党员干部络绎不绝前来学习;宜黄二中校园内,“于古名将无比,于今才子少俦”“传谭纶文化扬谭纶精神”的标语随处可见;宜黄县委党校更将“谭纶文化”作为勤廉文化体验馆的核心构成……谭纶的处事之道,正以鲜活生动的形式浸润着年轻一代的心灵。
秉“为政清廉”之志
谭纶的官德人品,历来备受推崇。明万历首辅张居正誉其:“茫茫上象,降神江右”;挚友戚继光感念:“公其无中道之憾,独以国士待光”;汤显祖赞叹:“明公于今才子少传,于古名将无比”;清代名臣纪昀亦评其功业:“计其功名,不在王守仁之下!”这些评价,精辟诠释了谭纶卓越的才能、彪炳的功勋与高洁的品格。
谭纶立身处世、为官理政的根本,在于一个“廉”字。朝廷曾彻查抗倭将领侵吞军需,涉案者动辄数万乃至十余万两,唯独谭纶纤尘不染。在四川任职时,有宜黄同乡冒充其师招摇撞骗,沿途官员争相馈赠。谭纶查实后,严惩不贷,将行骗者杖责并驱逐出境。任两广总督期间,有官员设宴行贿以求升迁,谭纶洞烛其奸,当即拂袖而去,令举座愕然。
▲大司马牌坊
定天下、安百姓,立精神、传文明。如今在抚州,谭纶的家风故事,已成为党员干部修身的鲜活镜鉴、市井百姓口耳相传的精神佳话。这跨越时空的精神丰碑,不仅激励着一代代抚州儿女砥砺奋进,更在新时代焕发出磅礴力量,为这片土地的繁荣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 上一篇:中国历代名臣
- 下一篇:故纸温:三年之约与一纸和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