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失踪的新郎
发布时间:2025-07-12 03:51 浏览量:1
放生积德,杀生招祸,两种行为的功过天差地别,世间的恩恩怨怨终究会有清算的一天。福气会悄然降临,灾祸也会不请自来,愚笨的人可能变得聪慧,富有的人也可能沦为贫穷,人生的忧愁与喜悦往往来得猝不及防,令人惊叹。
从前,福建城外十里地,有个叫赵世荣的人,家境殷实。他的祖上乐善好施,可到了赵世荣这一辈,每年能收上千两银子的租金,便渐渐养成了奢侈的习性,喜欢呼朋引伴地喝酒,尤其痴迷打猎。
家里养着鹰犬,常常带着一群人在山林里穿梭,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他的妻子柳氏,也是大户人家的女儿,自小缺乏管教,贪玩好耍,不仅不劝阻丈夫,反而觉得野味鲜美,总让丈夫多打些回来。
赵世荣有个结拜兄弟,叫陈景明,是湖北人。陈景明的祖上也乐善好施,还坚持戒杀放生,凡是有募捐行善的,从不含糊,周边的孤儿、穷人也都受过他们家的周济。到了晚年,家里光景渐渐不好,卖掉一半家产仍坚持做善事。
陈景明的父亲这一辈,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便把剩下的产业当光,换了二百两银子,带着陈景明去福建做生意,没想到盈利不错,就在福建开了家店铺,做屯庄生意。
那时陈景明十二岁,读书十分聪慧,过目不忘,又特别好学,讲解文章、写文章都很有条理。他父亲见儿子有出息,第二年就送他进了书院,和赵世荣成了同窗,问起年纪,便结拜成了兄弟。
赵世荣性子懒惰,而且文理不通,每次上课的作业都请陈景明代笔,两人因此关系十分亲近。老师见陈景明的文章写得好,字里行间透着富贵气象,知道他是个大器之才,常常对自己的岳父孙明远夸奖陈景明,断言他将来必定显贵。
孙明远便请老师做媒,把小女儿许配给了陈景明。后来两人在学业上都名列前茅。可没多久,陈景明的父亲突然生病,没几天就去世了。陈景明悲痛万分,操办父亲的丧事,事事都尽到礼数。
此后他守孝读书,把店铺顶给了别人。但陈景明只会做诗文,不擅长打理家政,守孝期满时,钱已经花光了。幸好学堂的朋友帮他找了个教书的差事,他尽心教导学生,学生还不少。
一天,陈景明到赵家去玩,正好碰上赵世荣打猎回来,收获了不少禽兽,宴席上摆的全是獐、鸡、兔、鹿等野味。陈景明见他杀了这么多生灵,便在席上劝道:“世荣兄,你家这么富裕,还缺吃的吗?何必杀生打猎,折损寿命和阴德呢?我觉得你不该这样做。”
赵世荣说:“古时候天子也有狩猎活动,圣人也免不了钓鱼射箭,打猎本就是游玩解闷该做的事,怎么会折损寿命和阴德呢?”陈景明说:“天子狩猎,不过是借这个机会观察风俗、了解民情,并不是故意要杀生;圣人钓鱼射箭,是为了祭祀,也没有执意杀生的想法。哪像世荣兄你,放鹰驱犬,枪炮齐鸣,山里的鸟兽还能有存活的吗?我有几句俗语,希望兄长听听……”可赵世荣听了不说话,换了别的话题,岔开了他的话,陈景明没了兴致,便回去了。
后来陈景明经过北岭,正好遇上赵世荣带着人放鹰追狗打猎,赵世荣一见他就过来寒暄。陈景明看见捕获的一只黑狐流着眼泪,好像在求救。他心里不忍,对赵世荣说:“我去年生病,许下一个放生的愿,世荣兄能不能把这只狐狸送给我去还愿?”
赵世荣说:“景明兄说得倒轻巧,我费了一天的人力,爬山越岭,图个啥?怎么能说送就送你去还愿呢!”陈景明说:“既然这样,我出钱买。”赵世荣说:“狐狸是难得的东西,五百年才变黑,再五百年才变白;白狐值一百两银子,黑狐值五十两。景明兄要还愿可以另买别的东西。”
陈景明说:“我见这只狐狸流泪,所以想买下来。我出二十两银子,求世荣兄卖一半送一半,就当是做件功德。”赵世荣不愿意,陈景明再三恳求,赵世荣没办法,只好把狐狸给他。
陈景明把狐狸背回去,用金枪药给它敷伤口,三天后才好,然后背到南山放了,接着拿出二十两银子,让伙夫送去。赵世荣本来不想收,他妻子却说:“这种假斯文就爱做这种酸事!把银子收下,让他后悔,免得再做这种事!”赵世荣听说狐狸被放在南山,就带人去追捕,到傍晚打了一只九尾苍狐,高兴地回家了。
再说陈景明二十岁时,请老师选定日子完婚。孙明远知道女婿家里贫穷,没什么亲戚,就陪嫁了二百两银子。孙氏嫁过来后,劝丈夫读书,陈景明说:“我家本来在湖北,在这里做生意,我又不擅长做生意,不如回原籍,把田产赎回来,贤妻打理家务,我才能安心读书。”孙氏同意了,于是辞别孙明远和朋友们,回湖北去了。
赵世荣一直没有儿子,常常求神许愿,却不知道反省自己,到三十多岁才生了个儿子,取名宝儿,还挺聪明,从小就和林大成的女儿定了亲。林大成原本是做生意落户在这里的,家里虽然富裕,但不喜读书,只看重钱财利益,家里规矩也不好。他的女儿秀兰,为人端庄秀丽。
这年赵世荣选定日子给儿子完婚,招待宾客。没想到当地很喜欢闹洞房,到了晚上,一些年轻子弟送新郎进房后,就在房里男女混杂,嬉笑打闹,喝茶喝酒,直到三更才离开;还有人偷偷偷看,等新郎新娘上床才散去。
第二天早上吃饭,不见新郎,问新娘,新娘说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出的房,赵世荣就派人到处找,都没找到。赵世荣夫妇气得捶胸顿足,哭喊不停。亲戚们劝道:“你儿子不见了,光哭也没用,不如报官,看看怎么办。”
赵世荣进城喊冤,县官看了状纸,立刻升堂,问他:“你儿子正值新婚,怎么会外出呢?这里面肯定有原因。你如实说来。”赵世荣说:“我到中年才有这么个儿子,前几天完婚,没想到第二天就不见了,四处寻找都没踪迹,恳请大老爷明察!”
县官说:“想必你不知道原因,问问新娘就知道了。”随即下令把秀兰叫来,县官问:“你丈夫半夜三更为什么出去,你应该知道吧?如实说来。”秀兰磕头,把新婚之夜闹洞房的情况说了一遍,说自己醒来时丈夫就不见了。县官一开始怀疑是妇人谋害,但见秀兰相貌端庄,言辞温婉,不像是谋害丈夫的人,而且说的话句句在理,没什么破绽。
县官沉默了半天,问:“当夜闹洞房的是哪些人?”秀兰说:“我刚嫁过来,不认识。”县官点头说:“你先回家吧,不要在外面抛头露面,本县叫你时再进城。”又问赵世荣闹洞房的人有哪些,赵世荣说了十几个人。
县官立刻下令把这些人叫来,一看都是富家子弟,心里有了盘算,骂道:“你们既然是赵世荣的亲友,就该守规矩,为什么去闹洞房?导致新郎不见了,都是你们的错!”众人说:“送新郎闹洞房,本来是乡间的好事,一直都这样,不是我们一个人兴起的。听说闹洞房能让夫妇多生贵子,怎么会有错呢?”
县官说:“你们胡说!自古以来,闹洞房是蛮夷的习俗,因为他们那里多阴瘴之气,所以新人进房让人喧闹,用阳气压制阴气。你们生在中原,也学蛮夷的习俗吗?而且闹洞房虽然是小事,但常常因此引发谋害、奸情,甚至出人命,怎么会没错?现在又因为闹洞房让新郎不见了,这里面肯定有问题,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来人,给我各打八十个嘴巴!”众人喊冤,县官大怒,下令把他们关起来。
众人没办法,只好请讼师帮忙,凑了一千两银子给县官,县官才把他们放了,还出了告示,命差役四处查问,但一直没消息,赵世荣只好回家,整天唉声叹气。
林大成长有个干儿子,叫郑德才,为人轻浮,说话狂妄,家里有钱但父母双亡,没人管束,养成了寻花问柳的恶习;见到有美色的女子,必定想办法勾搭,花钱买奸。他娶的妻子张氏,脸上有麻子,脚又大,他心里不喜,百般嫌弃。他从小拜林大成为干爹,过年过节都有来往,见干妹妹秀兰长得漂亮,心里十分爱慕,用眼神挑逗,但秀兰很端庄,他没能得手。等秀兰出嫁后,郑德才还念念不忘。
他和赵世荣也有点关系,去喝喜酒时,见新娘美若天仙,再想想自己的妻子,更觉恼恨,一心想回家另娶。听说新郎不见了,他大喜,觉得自己有机会了,后来听说官府查了几个月也没动静,就托朋友跟林大成说,想娶干妹妹。
林大成一开始不同意,郑德才就心生一计,把自己的妻子推下井害死了,然后对林大成说妻子病死了,再次求娶干妹妹。林大成觉得郑德才家境不错,又疼女儿,就去跟赵世荣说要把女儿改嫁,赵世荣大怒,说儿子生死未卜,不能改嫁。林大成被拒后很生气,在郑德才的怂恿下,竟诬告赵世荣调戏儿媳。
这时正好新官上任,这个官是刚上任的,不熟悉民情,又很任性,动不动就用刑。他看了状纸,又调了之前的案卷,批准了案子,把相关人等都叫了来。
审问一番后,新官怀疑郑德才和秀兰通奸,谋害了新郎,就对郑德才用刑。郑德才受不了酷刑,加上他被害死的妻子冤魂附体,竟胡乱招供说自己谋害了妻子,还和秀兰通奸谋害了新郎。新官又审问秀兰,秀兰不招,也被用刑,最后不得已也招认了。于是两人被关进大牢。
两年后,有个新府官上任,正是陈景明。他当年回湖北后,赎回田产,妻子打理家务,他发愤读书,后来考中进士,被派到福建做官。他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他听说了赵世荣儿子失踪的案子,觉得有冤情,就请求上司让自己重审。
陈景明把犯人提来审问,两人都说之前是被屈打成招。陈景明一时也审不出头绪,很是忧愁。他的儿媳春燕见他发愁,说自己能问清楚。
陈景明想起春燕曾让自己痴傻的儿子变得聪慧,就半信半疑地让她试试。春燕说新郎还活着,要去玉门关找。陈景明就派赵世荣的老仆和差人去玉门关寻找,三个月后,他们在玉门关外发现了一个面黄肌瘦的乞丐,正是赵宝儿。
赵宝儿被带回后,向众人讲述了经过:新婚夜他被一只狐狸变成的“新娘”骗出,那狐狸说赵世荣杀了它的子孙,要报仇,幸好赵宝儿的曾祖显灵,说赵家祖宗有阴德,才让他活了下来,之后他一直在外流浪乞讨。赵世荣这才明白,都是自己打猎伤生太多遭到的报应。
陈景明于是判秀兰和赵宝儿回家团聚,郑德才因谋害妻子,被判监禁,后来在狱中染病死去。赵世荣回家后,从此改过自新,不再打猎,多做善事。陈景明为官清廉,不断升迁,深受百姓爱戴,一直活到九十多岁,子孙满堂。
故事结语:善恶终有报,放生积德,杀生招祸,做人要多行善事,少做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