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每天去银行存100元,柜员偷偷跟踪发现的秘密全行人都哭了
发布时间:2025-07-12 17:29 浏览量:1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重庆工商银行渝中支行,每天下午3点,都会准时出现一个熟悉的身影。
78岁的柳奶奶,头发花白,穿着朴素的蓝色外套,手里总是紧紧握着一个旧布包。她走路有些缓慢,但脚步很坚定。
年轻的柜员小何已经注意这个老太太两年了。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她的行为实在太奇怪了。
每天,柳奶奶都会从布包里拿出一张崭新的百元大钞,存进她的账户。不多不少,就是100
"存100块。柳奶奶的声音很轻,但很坚定。
每一次都是这样,不多不少,就是100元。
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奶奶,您怎么每天都存这么点钱呢?为什么不一次性存多一点?小何有一次忍不住问道。
柳奶奶淡淡地笑了笑,摇摇头,没有回答。
存完钱,拿好存折,她就会匆匆离开,从不在银行里多待一分钟。
小何试过跟其他同事聊起这个老太太,大家都觉得很奇怪。
"会不会是有什么特殊的习惯?女同事小张猜测道。
"也许是舍不得花钱,想给子女留着?年长的李师傅说。
但小何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柳奶奶的举止虽然低调,但可以看出她受过良好的教育。说话时的用词、走路的姿态,都透着一种读书人的气质。
更奇怪的是,她的钱从哪里来?一个78岁的老太太,每天都有崭新的百元大钞,这本身就很不寻常。
小何的好奇心越来越重。他开始留意柳奶奶的一举一动,发现她总是神神秘秘的样子,好像在躲避什么人。
有时候,柳奶奶会在银行门口停留一下,左右张望,确认没有人跟踪才会进来。这个细节让小何更加疑惑。
终于有一天,小何下班后忍不住跟踪了柳奶奶。他想知道,这个神秘的老太太到底住在哪里,过着怎样的生活。
柳奶奶走路很慢,但路线很熟悉。她沿着解放碑的老街道,转过几个弯,最后停在一个老旧的小区门口。
这个小区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红砖墙已经发黑,有些地方还长出了青苔。楼道里没有电梯,光线昏暗,墙皮脱落得厉害。
小何躲在远处观察,看到柳奶奶爬上了三楼。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小何大吃一惊。
从下午4点开始,陆陆续续有不同的中年男人来找柳奶奶。这些人大多40到60岁,穿着普通的工作服或者休闲装,看起来都是普通的工人。
但他们的神情都很紧张,在楼下徘徊一会儿,确认四周没人后,才会匆匆上楼。
更让小何震惊的是,这些人在柳奶奶家里大约待半个小时,出来时神情明显轻松了很多。而且,小何清楚地看到,每个人离开前都会往柳奶奶手里塞钱。
那些钱看起来就是崭新的百元大钞。
小何的心开始狂跳。这个看起来慈祥的老太太,不会是在做什么违法的事情吧?但是这个年纪了,也不应该啊?
小何决定继续观察。
为了弄清楚柳奶奶的身份和过往,小何开始向她的邻居打听。
"柳奶奶啊,您是说三楼的柳雅文?隔壁的王大妈听到小何的询问,脸上立刻露出了怀念的表情。
"她以前可是我们这一带的名人呢,大学生啊!在那个年代,女大学生比大熊猫还稀罕。
王大妈告诉小何,柳奶奶原名柳雅文,1946年出生,是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生。
"当时雅文被分配到我们重庆第三纺织厂,当工人。一个大学生去当工人,多委屈啊,但她从来不抱怨。
王大妈说,柳雅文不仅长得漂亮,气质也特别好。走路时背挺得直直的,说话时声音清亮,一看就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孩子。
"她是我们厂里公认的厂花,追求她的人能从厂门口排到马路上。车间主任的儿子、供销科长、甚至厂长都想给她介绍对象。
但出人意料的是,柳雅文最后选择了一个最普通的工人——王大国。
王大国比柳雅文大三岁,初中毕业,是厂里的维修工。他个子不高,相貌平平,唯一的优点就是人实在,脾气好。
"当时我们都不理解,雅文为什么要选择大国。条件好的人那么多,她偏偏看中了这个木讷的男人。
后来,王大妈才知道原因。
那是1970年的冬天,厂里的锅炉房出了事故,几个工人被困在里面。王大国不顾个人安危,冲进浓烟滚滚的房间,把所有人都救了出来。
柳雅文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她对朋友说:"一个人可以不帅,可以没文化,但不能没有良心。大国是个好人。
1971年春天,两人结婚了。婚礼很简单,就在厂里的食堂举行,但整个厂的人都来祝贺。
"那天雅文穿着一件红色的外套,漂亮得像电影明星。大国穿着新的中山装,笑得嘴都合不拢。王大妈回忆起当年的情景,眼睛都亮了。
婚后的生活虽然不富裕,但很幸福。1972年,柳雅文生下了儿子王建军。
小何听着这些往事,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动。但他更好奇的是,这样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女人,现在年过古稀,为什么反倒去做那些掉价的事情?
"建军这孩子,从小就很懂事。"王大妈继续说道,雅文虽然在厂里上班,但她没有放弃读书。每天晚上都会看书写字,还经常帮助邻居家的孩子补习功课。
在那个年代,能有一个大学生邻居是很幸福的事情。柳雅文经常义务给孩子们辅导语文和数学,从来不收一分钱。
"她说,知识是用来帮助别人的,不是用来炫耀的。
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厂里成立了工会。大家一致推选柳雅文当工会主席。她组织各种文艺活动,办黑板报,带领女工学习文化知识,深受同事们的爱戴。
"雅文最拿手的是朗诵,那声音啊,像百灵鸟一样好听。每次厂里有活动,她都要上台表演。
"建军也是个好孩子,每个月都会给妈妈生活费,还经常买东西过来。但雅文总是说够了够了,让儿子别花钱。"
前几年老伴王大国去世后,柳雅文就很少和邻居们聊天了。偶尔见面,也只是点点头,打个招呼。
王大妈压低声音说:"就是最近这两年,经常有些陌生的男人来找她。我们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不好多问。
"王大妈,建军现在怎么样?经常来看奶奶吗?小何试探着问道。
王大妈的脸色突然变了:"建军他..."
她说不下去了,只是摇头叹气。
小何感觉到了什么,但不敢再问下去。他告别了王大妈,心情很沉重。
那天晚上,小何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柳奶奶的故事像一团迷雾,越来越浓。
第二天下午,柳奶奶照例来银行存钱。小何仔细观察她的神情,发现她的眼中总是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
奶奶,您身体还好吧?小何关心地问道。
柳奶奶点点头,依然没有多说什么。但在转身离开的时候,小何听到她轻轻地叹了一声。
那声叹息,让小何的心里很不好受。
当天下班后,小何又来到了柳奶奶家楼下。果不其然,又有形色各异的男人出入柳奶奶家。
先是一个留着平头的中年男人,穿着蓝色工作服,手上有很多老茧,明显是干体力活的。
男人走了二十分钟,一个戴眼镜的文雅男人又来了,大约50岁,提着一个公文包,看起来像是办公室工作人员。
这些人唯一的共同点,就是神情都很紧张,而且都给柳奶奶钱。
小何大脑里原本觉得不可思议的猜测随着眼前不断出现新的男人而显得越发有可能了起来,柳奶奶眉眼间隐约还可见几分邻居王大妈对柳奶奶年轻时的描述,但岁月与皱纹都告诉着世人,这已经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妇人无疑了!
到底是为何?柳奶奶每天存的元,难道真的是每天从这些男人手中获得的收入?
小何百思不得其解,正准备离开的时候,门突然打开了,屋里的柳奶奶注意到门外的他,正是每天接待她存元的银行柜员,也意外得脸色苍白。
小何望着拥抱着男人的柳奶奶,男人注意到动静也回过头来,他大约45岁,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工作服,头发有些乱,脸上还有些汗珠。
- 上一篇:何为“士君子”?
- 下一篇:周淑芸同志,因病医治无效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