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慈禧太后愤怒而无奈的封疆大吏被刺案,背后相是啥?

发布时间:2025-07-14 21:03  浏览量:1

1870年8月22日,一个普通夏日,两江总督马新贻照例办完差,在回住处后路上,突然有人拦道喊冤,紧跟着那人呈给马大人一张状纸。作为封疆大吏,一方百姓父母官的马大人正要接状纸观看,突然窜出,那人如风如电,一柄匕首正中马新贻总督的右腰。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惊得随员来不及反应,马新贻痛苦倒地大喊:“有刺客,快抓凶手!”随从反应过来直奔凶手,令人想不到的是那刺客竟然没有逃跑的意思,呆立不动而且大声说:“平时花钱拥兵,就等这一天,我叫张汶祥。”

刺客张汶祥毫无反抗束手被擒。随员起紧把总督马新贻被抬进卧室。

郎中赶到立刻对马督检查:刀伤处出血不多,血从嘴里不停流出,郎中判断内脏受损。在当时条件下,郎中也无法可用,虽然后来连巫术都用上,仍没有挽救马总督的性命。忍受巨大痛苦地马总督,吃力写下遗书,第二天下午两点离世。

朝廷封疆大吏、朝廷一品要员被刺,自然震惊朝野。光天化日、朗朗乾坤,朝廷命官被刺身亡,慈禧震怒,即调派多名官员多次审查,最后草草结案,这就是“清代四奇案”之一:两广总督被刺案。

因平叛平步青云的曾国藩

慈禧重用额的第一个汉人即是曾国藩。1811年生于湖南湘乡的曾国藩,28岁进士及第,40岁官至礼部侍郎,1552年回乡丁忧。因清军战场上被太平军打得大败,咸丰皇帝便下旨,任命数十位团练大使在家乡举办团练,曾国藩便是其一。

慈禧太后还任命曾国藩为“剿匪”钦差大臣兼两江总督,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四省军政大权交给曾国藩,全权负责镇压太平军。在胡林翼、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荃等的大力协助下,曾国藩组成的湘军实力大增,在多年与太平军的鏖战中脱颖而出,湘军也成了朝廷镇压太平军的主要力量,为剿灭太平军、维护满清统治立下功劳。

战后,虽然曾国藩为避免功高震主、遭权臣猜忌,解散了湘军,只留下一少部分长江水军交给朝廷管理,曾国藩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两江总督的职位马新贻接任。但慈禧太后并没有因此对曾国藩彻底放心,机会总算来了。

1870年7月,“天津教案”发生,已经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曾国藩,因处理“天津教案”“不力”,为平息全国舆论,慈禧召见曾国藩:爱卿呀,鉴于国内对天津教案的舆论太大,只好委屈你辞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职位,由你的弟子李鸿章接替曾国藩。曾国藩心里很清楚,慈禧太后是在重新平衡朝中的各方力量。

此时,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慈禧又让曾国藩回任两江总督。

马新贻究竟是怎样一个存在

马新贻,1821生于山东曹州 ,二十七岁中进士, 1853年任合肥知县,后跟随钦差大臣袁甲三镇压太平军,因功先后擢庐州知府、浙江巡抚、闽浙总督、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虽然马新贻勤政为民、业绩不凡、民众爱戴。 谁也想不到,他到任不久莫名其妙被杀。

其实,慈禧太后调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因慈禧担心曾国藩在两江总督任上待久了生是非,曾国藩离两江总督后,慈禧下旨召见即将上任的闽浙总督马新贻。

马新贻进京城见慈禧太后,俩人在养心殿里不知说了啥。然后,改马新贻为两江总督。这是慈禧在下一盘大棋,曾国藩两江总督任上多年,各方势力盘根错节,需要派一个和镇压太平军毫无瓜葛的人担任两江总督,牵制因镇压太平军形成的势力。

两江总督下辖江苏、安徽和江西三个富饶省份,职位仅次于直隶总督,慈禧把这么重要的职位交给马新贻,是对他的能力和人品的肯定。

慈禧这一番调动,朝廷中议论纷纷,曾国藩明升暗降降,名义上监管三个省,实际地位不及一个直隶总督。明眼人都知道,被重用的马新贻只是慈禧在朝廷权力竞争中的棋子而已。

马新贻很清楚这背后的瓜葛,他赶回老家和两位兄长交代:如果遇到了什么不测,既不要声张,也不用告状,学会忍耐。

很明显,马新贻是带着慈禧暗查江南“民情”的任务上任的。

马新贻到江南后,也是马不停蹄展开秘密调查,并将调查的结果及时以密件告知慈禧太后。因此,慈禧却对江南的一切异常清楚。当然,慈禧借马新贻来监管江南,目的在于巩固自己的统治政权。

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杀

马新贻的调查,引起了当地官宦大员的注意,他们开始打探这位新任的总督到底在干啥,想搞清楚马新贻的真正目的,但马新贻视若不见,依然我行我素。虽然马总督尽量保持低调,但惨案还是发生了。

1870年8月22日这天,马新贻去校场循例阅射后准备打道回府,一个人窜到马新贻的面前,跪拜喊冤,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他突然一刀深深刺进马新贻的右肋。次日,马新贻不治身亡。

消息传到京城,慈禧太后异常吃惊,极为恼怒,自己亲自派往江南的封疆大吏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被刺杀,这还了得,命曾国藩尽快督查结案。

曾国藩重审刺马案

慈禧又先期派去的人查案缓慢不满,曾国藩重掌两江总督一职,督查前任总督被刺一案也是分内之事。但曾国藩心里清楚此案并不简单,但也不敢违抗慈禧的懿旨。他先是托病请辞,慈禧不准。无奈,他借口身体虚弱,路途遥远,路途颠簸,行程不会太快。

一路上,曾国藩思忖对策,一直到年底,才到了江宁,办理交接手续上任总督。令人起疑的是他并没急于督查马新贻被刺案。

慈禧一看,曾国藩审案毫无进展,又派刑部尚书郑敦谨前来审理。1871年2月19日,曾国藩和郑敦谨共同审理刺马案。期间,郑敦谨发现此案的牵涉人员太多,十分复杂,郑尚书也犯难:慈禧太后催促不断,马总督家人急于讨回公道,郑敦谨也感到难以办理。

曾国藩以身体有病为由一言不发,只陪郑尚书坐堂。无奈之下,郑敦谨向曾国藩求助,曾国藩回答“仍照原奏之法奏结”。最后,嫌疑人张汶祥被判凌迟处死,朝廷追赠马新贻“子太保”衔。

慈禧太后对这个结论十分不满,但最终还是同意,草草结案。

刺马案的动机到底是啥

在镇压太平军过程中,湘军异常凶残,明目张胆抢掠,尤其是曾国荃部。湘军攻破安庆后,曾国荃指使部下姜俘虏的16000多名太平军士兵全部砍杀,整个过程持续一天一夜;攻陷天京后,曾国荃下令屠城,还抢掠天国金银财宝无数。更有甚者,曾国荃下令并用挖出洪秀全尸体焚烧。太平天国灭亡后,曾国藩下令裁撤几数万湘军兵勇,包括部分将领。这些人不仅没有回乡务农,反而处游荡掳掠,有人还参加了哥老会。于是,被曾国藩裁撤的湘军散兵游勇又与黑势力结合,成为地方要害。马新贻任命以剽悍著称的袁保庆(袁甲三的侄儿、袁世凯过继爹,袁甲三是曾国藩的师兄)为营务处总管,严厉打击散兵游勇。散兵游勇和黑势力就开始对马新贻恨之入骨了。

马新贻严打黑势力引发湘军系不满。张汶祥曾曾为湘军兵勇,后被裁撤,于是纠集散兵游勇策划了刺杀事件。

清末刺马案被称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其本质不过是清王朝内权利争夺的冰山一角,而马新贻成了牺牲品。背后势力仍然是慈禧太后和曾国藩,慈禧心里揣着明白装糊涂,震惊朝野的刺马案最后也草草结案。

本文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资料: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江城《历史深处的民国1》、《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