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档案里的抗战记忆|查氏家族:在红色家史中守望初心

发布时间:2025-07-19 06:38  浏览量:1

档案人物:

查一才,1924年9月出生,山东泰安人,1940年2月参加八路军,师职离休干部,2008年病故。他与二弟查二才一同在战火中成长,又在和平年代继续奋斗。查一才是家族口述史的重要记录者,在三弟查三才、侄子查晓东协助下,其主编的《查氏三杰抗日家史》真实再现了伯父查贤举、父亲查贤忠、叔父查贤廷三位长辈带领家族投身抗战的光辉事迹。

档案内容:

《查氏三杰抗日家史》《习作汇集》书稿、老照片、新中国成立前使用的牛皮箱等珍贵档案。查一才编纂的书籍《习作汇集》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查氏三杰抗日家史》的续集,内容涵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期间及进入新世纪后的个人工作、生活经历与感受。

1937年,查氏家族部分成员合影。

在2021年,几张泛黄的老照片、两本书籍和一个新中国成立前使用的牛皮箱被郑重交到了淄博市档案馆。这些捐赠品来自查一才的侄子查晓东,包括了9件家族抗战资料,如《查氏三杰抗日家史》、《习作汇集》等珍贵文献,记录了一个家族三代人从泰安乡村走向抗日战场的壮阔历程。

山东泰安市宁阳县东庄镇西韩家庄村以查姓人家为主。全面抗战时期,查贤举、查贤忠和查贤廷(又名查丹宸)三兄弟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在家乡率先投身抗日斗争。查家两代共十余人参与抗战,并激励了全村几十名青壮年参军入伍。查贤廷(查丹宸)的长子与长媳以及查贤忠均不幸为国捐躯。由于查家长期作为八路军、游击队的秘密交通站,他们曾两次遭到日伪的抄家查封,导致家庭几乎倾家荡产,甚至濒临绝境。然而,查家成员义无反顾,始终忠诚于党,热爱国家,书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英雄篇章。

书香门第知报国,族人一心向革命

查国扬、查范氏夫妇教子有方,是当地有名的书香之家。长子查贤举、次子查贤忠、三子查贤廷(查丹宸)自幼接受良好教育,成年后皆任教于家乡学校,是远近闻名的“查氏三杰”。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这个查氏家族成为村里最早觉醒并积极投身抗日的家庭。特别是查贤廷(查丹宸),早在七七事变前便在泰安县多地担任小学校长,结识众多进步人士。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初,参加了著名的徂徕山起义,任泰(安)泗(泗水)宁(宁阳)抗日联合会泰安分会主任及八路军泰(安)泗(水)宁(阳)游击队秘书,泰宁三区区长。

在党的领导下,查贤廷(查丹宸)积极开展对敌斗争。1938年,八路军徂徕山起义时,他亲自护送36名青年参军。以后又多次动员大批青年参军。他带头并鼓励二兄并三个儿子、大儿媳、两个侄子及一个侄孙共九口家人投身革命,其中长子、长媳战争期间为国捐躯。1960年,查贤廷(查丹宸)逝世。

鞠躬尽瘁为革命,死而后已美名扬

查贤举,青年时代投身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20世纪30年代曾任泰安县韩家庄乡乡长,热心公益,造福乡邻,深受家乡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爱戴。1939年曾被日寇逮捕,敌人迫其说出两个弟弟及多个侄儿、侄孙外出抗日的下落,并令其召回,被严词拒绝,遭到敌人严刑审讯,但忠贞不屈。后被众乡邻联名保释。后来在尧山地区担任抗日学校教员,从事革命工作。1951年逝世。

查贤忠,日寇侵华后,积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活动,献身革命工作。1940年初,亲送年仅16岁的长子参加八路军。随后,1940年春,以泰(安)宁(阳)边区抗日民主政府参议员名义,到鲁南抗日根据地。曾任鲁南行署秘书、赵镈县教育科科长等职。以近六十岁高龄奔波在艰苦的抗日战场,为人民解放事业勤恳工作,鞠躬尽瘁。1947年不幸逝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父子兄弟齐上阵,满门忠烈写春秋

“记得我小时候也和哥哥弟弟们,都参加过为他们在户外探听动静的任务。”查一才笔下再现了抗战初期的惊险岁月:每当夜幕降临,查家老宅就会迎来一批批“特殊客人”——他们是从徂徕山到(微山)湖西游击区的交通线来往的同志们。每当他们夜晚潜伏隐蔽在查家休息时,查贤举都是仔细地布置家人,探听周围风声,关注来往同志们的安全。

在查贤举、查贤忠、查贤廷(查丹宸)三兄弟的影响下,查家第二代纷纷走上革命道路。查贤忠送16岁的长子查一才参军时,只给了十元钱作路费,并叮嘱:“好好干,争取早日入党。”查一才参军后,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干部。

1940年秋,日伪再次抄家,年仅13岁的查二才被抓为人质。查贤举、查贤廷(查丹宸)冒着风险托人营救,花去部分烟土才将其赎回,并连夜送往一一五师。自此,年仅13岁的他踏上革命征程,后来成为《淄博工人报》创办者之一。

查生才,是查贤举(查丹宸)的长子,1940年牺牲于战场。不久,他的妻子马永海也英勇牺牲。

家风传承铸初心,红色记忆永不褪色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查氏家族的革命前辈虽然已经远去,但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却历久弥新。他们的家风,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真实写照;他们的初心,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与无私奉献。

“我们的祖父辈和父辈,用他们可歌可泣的行动,将爱国、善良、正直等良好的家风传承下来。”查晓东感慨地说。作为查家一员,他深知这份家史的分量。如今,《查氏三杰抗日家史》《习作汇集》等珍贵档案已被捐献至淄博市档案馆。这些泛黄的纸张、斑驳的老照片、承载记忆的牛皮箱,不仅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见证,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红色桥梁。

在查氏家族的红色家史中,我们读懂了一个普通家庭如何在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在泛黄的档案中,我们触摸到了那段热血沸腾、矢志不渝的峥嵘岁月。

这不仅是一段家族的记忆,更是一段民族的记忆。它提醒我们: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时代变迁,但初心永远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