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发小都退休了,他选择折腾,我选择享福,十年后差距一目了然

发布时间:2025-07-19 21:00  浏览量:1

我姓王,街坊邻居都喊我老王,今年六十五,从单位退休五年了。

我每个月能拿到五千出头的退休金,这笔钱在我们这个四线小城,算得上是中上水平了。

只要不瞎折腾,足够我和老伴儿过上吃穿不愁、优哉游哉的好日子。

我的发小,老李,跟我同年生,在一个老厂里干了一辈子,退休比我早一年,但退休金却比我少了将近一千块。

五年前,老李刚办完退休手续,就放着清福不享,非要去折腾,说要承包村口那片没人要的荒废鱼塘,搞什么生态养殖。

我听了这事,第一时间就觉得他疯了,急匆匆地跑到他家里去劝。

我记得特别清楚,他拿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十万块钱,说是要投进去。

那会儿,我们这儿的房价也就刚过五千,这十万块,够在市区给儿子买个大卧室了。

我坐在他家那张旧沙发上,苦口婆心地劝他,唾沫星子喷了一桌子:“老李啊,你这是图个啥?都这把年纪了,不想着怎么享福,还跑去乡下喂鱼,戴个草帽,穿个水裤,你不怕那些老同事知道了笑话你?”

老李当时正蹲在地上,对着一张鱼塘的规划图写写画画,头都没抬一下,瓮声瓮气地说:“我从小在河边长大,就爱跟水和鱼打交道,以前没条件,现在退了休,终于有大把时间了,就想把这事儿干起来,也算圆了年轻时候的梦。”

我实在是想不通,指着他手里的图纸,嗓门都高了八度:“你看看你这投入,十万块啊!这钱拿来干点啥不好?够咱们两家人组个团,把新马泰玩个遍了!”

他这时才抬起头,眼睛里透着一股子执拗的光,嘿嘿一笑说:“老王,你别急,等我的鱼养成了,过年过节,我给你家送最大最肥的鱼,让你天天吃全鱼宴!”

我被他这不着调的话气得直乐,感觉是鸡同鸭讲,多说无益。

我“砰”地一声带上门走了,还能隐约听见他在屋里跟他老婆商量,说要先把鱼塘边的看护小棚给搭起来。

老李的“老李渔场”开张后,硬拉着我去参观。

说实话,那地方挺偏的,开车都得半个多小时。

鱼塘倒是挖得像模像样,边上还真让他盖了间小砖房。

开业那天,就请了几个亲戚朋友,冷冷清清的。

他穿着一身崭新的蓝色工作服,站在鱼塘边上撒鱼苗,笑得满脸的褶子都舒展开了,我捞起水看了看,确实比菜市场的清亮。

可这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我替他发愁:“你这选址也太偏了,谁会跑这么老远来买你的鱼?再说了,城里哪个菜市场没鱼卖啊?”

他正忙着调试增氧泵,头也不抬地回答:“我这鱼,是用五谷杂粮喂的,不喂饲料,味道不一样,我做的是长久生意,吃过的人自然会再来。”

那年年底,我也光荣退休了,领到第一个月退休金,我立马就去金店,给老伴儿买了个金手镯,又呼朋唤友,请我们那帮老伙计去市里最好的饭店搓了一顿,好不风光。

回家的路上,正巧碰见老李,他骑着一辆破旧的三轮摩托,车斗里装着几大袋豆粕和玉米,估计是给鱼买的“口粮”。寒风吹得他脸都皴了。

“老王,来,给你带了条刚钓上来的,尝尝鲜!”

他从一个泡沫箱里抓出一条活蹦乱跳的草鱼,用个黑塑料袋装着就要递给我。

我摆了摆手没接,看着他那双被鱼食袋子磨得通红的手,忍不住问道:“我听说,你儿子谈的对象,女方要求在市区买房,首付还差十几万,是吗?”

这事儿我是听另一个朋友说的,他听我这么问,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手上的动作也停了,半天没出声。

我知道他当时手头肯定紧,于是没等他开口,就直接用手机给他转了五万过去,连借条都没让他打。

我退休后的日子,跟老李过得简直是两个世界。

他选择了风吹日晒地埋头苦干,而我则心安理得地选择了“躺平”享福。

头两年,我迷上了自驾游,加入了我们市里的一个老年车友会。

我们隔三差五就组织出去玩,春天去江南看园林,秋天去西北看胡杨。

我还特别喜欢上了钓鱼,花大几千买了全套的进口渔具。

夏天去水库边上搭个帐篷,能待上两三天。

在外面我花钱从不含糊,吃好的住好的,朋友们都夸我活得潇洒。

有一次在威海,我看中了一套紫砂的茶具,做工特别精致,要价一万二,我价都没还就拿下了。

晚上跟老李视频,想跟他炫耀一下我的战利品。

视频那头,他正打着手电筒在鱼塘边巡视,背景里全是蛙鸣和水泵的嗡嗡声。

我故意把镜头对着我的新茶具,问他:“怎么样,不错吧?要不我给你也捎一套回去?”

老李在视频那头笑了笑,露出一口白牙:“你这套茶具是真漂亮,就是我们这儿灰大,放我那看护棚里,一天就得落层灰,糟蹋好东西了。”

我撇了撇嘴,心里暗想,他这辈子,估计也就配用那种大搪瓷缸子喝水了。

退休第三年,我儿子做生意亏了本,不仅把前几年赚的钱赔了个精光,还欠了二十多万的外债。

老伴儿因为这事跟我大吵了一架,埋怨我只顾着自己享乐,没给儿子攒下点家底。

我一盘算,这两年多光是旅游和吃喝玩乐,竟然不知不觉花掉了十五六万。

那个数字让我心里咯噔一下,吓出了一身冷汗。

从那以后,我就不敢再随便出去旅游了,渔具也束之高阁。

天天待在家里,给一家人买菜做饭,日子虽然过得有些憋闷,但也总比在外面风吹日晒强。

可我在家还没清静半年,儿媳妇就跟我商量,说她想出去工作,让我帮忙带孙子。

儿子说:“爸,您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帮我们带带孩子,我们也能轻松点,早点把债还上。”

说实话,我是一百个不愿意!我一个人在家看看报纸,听听收音机,多自在。

可儿子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我要是拒绝,就显得太不近人情了。

没办法,从那天起,我就成了我家的全职保姆,天天围着孙子转。

孙子上幼儿园后,我更忙了,早上六点就得起床做早饭,送他去学校,下午四点又得准时去接回来,晚上还得辅导作业。

儿媳妇下班回家,就往沙发上一躺刷手机,对我做的一切都觉得是理所当然。

有时候饭菜不合她胃口了,还会甩脸子给我看,嫌我做的菜太咸或者太淡。

老李的渔场,头三年生意确实不怎么样,只能勉强维持。

后来他听了人家的建议,关掉了零售,专门给城里几家大饭店供货。

我去鱼塘看过他,劝他差不多的了,别再拼命了,该享享清福了。

他一边给鱼塘消毒,一边说:“现在路子刚走顺,我得保证品质,不能出岔子,等我再干两年,攒够了钱,就雇人来管。”

我真是打心底里佩服他那股不服输的劲儿。

他为了保证鱼的品质,每天凌晨四点就得起床检查水质和鱼的状况,晚上还要守夜,防止有人偷鱼。

孙子八岁那年,儿子和儿媳妇看中了一套学区房,非要我把现在住的这套老房子卖了。

“爸,您跟妈这套房子,现在能卖一百万出头,正好够我们付那套大的首付。”

儿子搓着手,一脸期待地看着我,我当时就急了:“那是我跟你妈养老的窝!”

儿媳妇在旁边敲边鼓:“爸,等我们换了新房,就接您二老过去一起住,离学校近,您接送孙子也方便。”

我知道,这一搬过去,这个家就再也没有我说话的份了。

可看着孙子那张天真可爱的脸,我最终还是心软了,点了头。

然而,卖房子的钱刚到账没多久,儿子就花三十多万,提了辆豪华SUV回来。

我气得浑身发抖,质问他为什么这么败家。

他却振振有词:“爸,现在同学家长都开车接送,我们没个像样的车,孩子在学校都抬不起头,再说了,我谈生意也需要一个好车撑门面啊!”

因为这事,我气得住了院,老李听说了,特意炖了一锅鲜美的鱼头汤,送到医院来安慰我。

他拍着我的肩膀说:“老王啊,想开点,别跟孩子们置气,他们有他们的想法和难处。”

我看着他那张被太阳晒得黝黑但精神十足的脸,问道:“你的渔场,现在怎么样了?”

他咧嘴一笑:“还行,跟几家大超市也签了合同,上个月纯利有三万多。”

前年开始,我的身体状况是每况愈下,血压高了上来,关节炎也犯了,一到阴雨天,腿就疼得走不了路。

去年冬天,我在卫生间拖地时不小心滑倒,摔断了股骨头,在床上一躺就是三个月。

儿子儿媳要上班,就给我请了个护工,但只肯请白天的。

到了晚上,我想喝口水、翻个身,都得扯着嗓子喊,他们还嫌我烦。

那段时间,多亏了老李,他隔三差五就让女婿开车送来各种好吃的,有时是现杀的乌鱼做的汤,有时是他自己地里种的绿色蔬菜,每次来都陪我聊半天,开导我。

今年夏天,老李的渔场突然就火了,市里电视台的美食节目,专门去他的渔场拍了一期专题片,夸他的鱼是“喝着山泉水,吃着五谷杂粮长大的生态鱼”。

我出院后去看他,只见渔场门口停满了小轿车,都是慕名而来买鱼的,他雇了七八个工人,还是忙得团团转。

我帮他招呼客人,一边收钱一边问他:“老李,你现在发大财了啊!一天得卖多少?”

他谦虚地摆摆手:“不多不多,也就万把块的流水,我准备再把旁边那片地也包下来,扩大规模,搞个农家乐。”

我看着他手腕上那块锃亮的瑞士表,心里清楚,老李这回是真的把事业做大了。

而我的日子却越过越憋屈,跟儿子住在一起,不仅要看他们脸色,我的退休金也基本上都贴给了他们。

家里的水电燃气,孙子的各种补习班费用,儿媳妇都张口让我来付,好像天经地义一样。

上个月,老李六十五大寿,在市里最高档的酒店摆了二十桌。

他穿着一身量身定做的唐装,头发梳得油光锃亮,精神矍铄,看起来比我这个清闲的人还要年轻好几岁。

酒席上,他儿子儿媳送了他一辆三十多万的越野车,说以后让他别再开那辆破三轮了,想去哪儿旅游就自己开车去。

他孙子也给他画了一幅画,画的是他站在鱼塘边笑呵呵的样子。

老伴儿送的礼物最实在,一个最新款的智能手机,说是方便他随时看店里的监控。

那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面,看得我眼眶发酸。

回家的路上,我老伴儿忍不住叹了口气,对我说:“你看看人家老李,再看看你,当初你还笑话人家瞎折腾,现在呢?人家名利双收,儿孙孝顺,活得多有奔头。”

听着老伴儿这带着羡慕又夹着几分责备的话,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沉默地望着车窗外飞速倒退的灯火。

路过市中心那个最大的超市时,我看到水产区挂着一个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印着老李抱着一条大鱼的笑脸,写着“老李渔场,给您最安心的味道”。

我的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地堵住了,又酸又涩,难受得紧。

这些年,我的退休金被啃食殆尽,身体越来越差,在家里毫无地位可言,时常被儿子儿媳呼来喝去。

而老李,靠着自己的双手和坚持,不仅赚得盆满钵满,更赢得了家人的尊重和爱戴,把晚年生活过得风生水起。

看着老李那光彩照人的样子,我才彻底明白,这短短的五年,我和他的差距,早已是天壤之别。

说到底,人啊,不管到了什么年纪,都不能彻底“躺平”。

得有自己的事儿干,得有自己的价值在,不然,就算你为家庭付出再多,也可能被视作理所应当,最终剩下的,可能只有一身的病痛和无尽的悔意。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