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不佩戴任何首饰,她在这3个方面是非常“特别”的女人
发布时间:2025-07-23 01:20 浏览量:1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女性?
她们从不刻意打扮,却在简单随性的穿搭中,给人以素雅和舒适的感觉;
她们不以珠宝、首饰炫耀自己,而是用出类拔萃的业务水平散发自信的气场;
她们不用物质享乐为人生打上标签,而是能从朴素的点滴中领悟生活的真义。
其实,不爱戴昂贵首饰,从来不能与“邋遢”“丑陋”“没品味”画上等号;
相反,一个不被外物所限制的女人,正是敢于为自己的美丽下定义的“大女主”。
不喜束缚,追求舒适
很喜欢一句话:一个人最独特的魅力,是敢于接纳和展示最真实的自我。
如果一个人最看重自己的舒适,又何必为了所谓的“变美”而让自己难受?
网友@皮卡丘说,自己不喜欢戴首饰,因为沉重的首饰戴在身上,与累赘无异。
有一次,她精心做了美甲,却发现指甲“闷”住了,不透气,难受得连觉都睡不着。
她说,自己不想因为首饰、美甲带来的外观而束缚自己。
眼睛长在别人身上,可身体是自己的。
把自己变成一个“奢侈品陈列架”,舒服了别人的眼睛,难受了自己的身体,这又是何苦呢?
有一个程序员朋友A,总是喜欢宽松、随性的穿搭。
有一次,另一位朋友B建议她:你身材这么好,如果选一套修身的衣服,再配点贵气的珠宝,效果肯定很好!
朋友A却拒绝了。
她说,自己在写代码时,只要身上的衣服有一点让自己不舒服,首饰有一点沉重感,就难以聚精会神地工作。
久而久之,她也想明白了:首饰服装是为自己服务的,如果首饰会让自己感到不舒服,那肯定要为了身体的感受放弃外物。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曾经科普过:
不喜欢带首饰,是因为现代人平时摄入的信息太多,导致感官过载,戴首饰有禁锢感。
专家建议,对于“感官过载”这种情况,最快的调整方式就是一个人独处;
如果感觉周边环境嘈杂,可以戴上耳机闭上眼睛,听听音乐。
休息时,可以去安静的景区,呼吸新鲜空气,适当运动,避免过度社交。
古人说:“人实役物,非物役人。”
真正通透的活法,是回归本真,听从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做最真实的自己。
深耕职业,性格内敛
有人说,分不清生活的主次,是一个人悲剧的开始。
对一个女人来说,精致的外在只是一时的绚丽,无论怎样挽留,终究会随着时间而褪色。
而当年华老去,真正可以依靠的,只有你的事业。
一位护士如果总是戴着戒指,不仅容易让锋利的边缘划伤患者,更有可能因为戒指上清洗不到的角落使病人感染。
一位厨师如果总是戴着项链,那她的每一个动作都要顾及项链的摆动,又怎能专心做出动人的美食?
更何况,如果饰品不小心掉到食物里面,会让美食的口碑大打折扣。
写字楼里的职场人士,如果时刻把长长的美甲、过多的饰品戴在身上,她们打字的手就会受到限制,工作的效率也会受到影响。
清醒的女人永远明白,美丽只是锦上添花,事业才是铠甲。
况且,在外表上投入太多精力,除了对工作本身的影响,还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电视剧《凡人歌》中,曾经的高管沈琳做了六年全职主妇后,重回职场。
她的上司是她以前的下属,海莉。
沈琳心想,重新入职总要有点仪式感。
于是化了个美美的妆,把耳环、项链、名牌包包都配齐,昂首阔步地来到公司。
没想到,海莉对精心打扮的沈琳爱搭不理。
这让沈琳心里直犯嘀咕:自己是不是因为什么冒犯到海莉了?
直到吃完午饭回到办公室,看到换了发型的海莉在重新化妆,连上午穿的衣服也换了,聪明的沈琳立马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她明白是自己的装束盖过了对方,给海莉带来了危机感。
于是,沈琳偷偷换下了自己的首饰,不再打扮得精致强势,这才让海莉放下心防,两人重归于好。
罗振宇曾说:“工作能力,就是能分清主次的能力。”
对于职场人来说,最该做的是把本职工作做好、做精。
整洁大方的仪表当然要花心思打理,可要是太讲究外表,过分高调,反而会适得其反。
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不做无谓甚至有害的努力,是每一个成年人该有的清醒。
物欲极低,简朴生活
墨子云:“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一个人出现向上走的迹象,往往从“低物欲”开始。
杨绛先生年轻时,身边的女孩子们大多会在打扮上花很多时间。
然而,杨绛和她最好的朋友却从不跟风,而是把时间用在了精进自己上。
杨绛、周芬和沈淑三人一起约定,在别的女孩子装扮的时候,她们就练字。
她们从1930年开始坚持,三姐妹的字都写得非常好。
后来的杨绛,更是在学术上取得很大的成就。
虽然打扮朴素,但谁又能看不起杨绛的气质呢?
真正的美,从来不是珠光宝气的外表,而是内在的丰富与充盈。
大学时,隔壁宿舍的阿珍衣着朴素。
当大家热衷于买化妆品和首饰时,她却用四年大学时光,把图书馆里的诗集和散文集看了一个遍。
毕业后,阿珍进入一家国企工作,凭借长期读书修炼的感知力和共情力,很快赢得了同事的信赖。
后来,无论是领导、同辈,还是单位的新人,都愿意和她交心,觉得她身上有种独特的美。
很认可杨绛先生的话:“人生最曼妙的风景,便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外表的美丽,会随着财富的多寡而波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褪色。
唯有心中的修养和见识,才能构成一个人骨子里的优雅。
与其用外表证明自己,不如深耕内心,以醇厚的灵魂赢得青睐。
内心丰盈者,独行也出众。
写在最后
亦舒说:
“真正有气质的女人,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有多少件衣服,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
人到了一定年纪才会发现,“向内求”是最自在的活法。
不再迎合外界的标准,不再被外物拖慢步伐。
喧嚣和繁华散去之后,才可能遇见最真实的自己。
余生,请抛开沉重的枷锁,随性而作,随遇而喜,把简单质朴的生活过得活色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