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沙包——爱满家书(943)

发布时间:2025-07-25 22:36  浏览量:1

2025年7月23日

【题记】在简单质朴的游戏里,孩子们的笑声是最美的音符,那音符里藏着时光带不走的纯粹与热忱。

亲爱的孩子:

在妈妈遥远的童年记忆里,一只小小的、不起眼的沙包,竟能神奇地带来无穷无尽的欢乐。在那些五花八门的沙包游戏中,“打沙包”无疑是最让人心跳加速、血脉偾张的一种。那场面,总是伴随着一浪高过一浪的尖叫与欢呼,仿佛小小的身体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要把整个村子的寂静都点燃。

这个游戏虽然乐趣无穷,可对人数却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一来呢,小伙伴的总数得是偶数,要分成两拨人,人数均等了,才能像天平两端的砝码,稳稳当当透着公平;二来呀,开玩时至少得四个人,每组两人——你想啊,场上一边得有投沙包的,一边得有躲沙包的,三组人各司其职,若是每组只有一个人,那可就像独轮车少了轮子,转不起来咯。

当然啦,人是越多越热闹!最好的辰光就是晚饭后。那会儿家家户户的烟囱刚歇了烟,小伙伴们地里的农活、家里的杂事都忙完了,得到爹娘一句“去吧”,就像出笼的小鸟一样,撒着欢儿跑出来玩耍。为了能早点加入这场一天一回、我们翘首以盼的“盛大欢宴”,我们扒拉晚饭的速度比小鸡啄米还快,饭碗一推,捞起那只用碎布头精心缝制、里面装满沙粮食的宝贝沙包就往外冲,心里头的激动啊,像揣了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恨不得长上翅膀飞到村中心的打谷场——那可是全村唯一的“游乐场”。

往往跑到那儿,早已有两三个心急的小伙伴在翘首期盼了。只要凑够四个,这欢乐的锣鼓就能敲响!后来再赶到的伙伴们,随时都可以加入,随时补充进两个队伍里,但铁打的原则不能变:两边队伍的人数,必须始终保持相等。若只来了一个“孤单英雄”,那就只好巴巴地等着,等再来一个凑成一对,才能被分配进某一个组里“安家落户”。

有时候啊,后来的小伙伴左等右等也盼不来同伴,眼巴巴瞅着场上玩得热火朝天、笑声震天响,那真叫一个心急如焚!急得直跺脚,抓耳挠腮,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六神无主。最后实在耐不住,只好咬咬牙,转身跑向其他小伙伴的家,挨家挨户地去喊人。

直到真的拽回一个来,脸上才瞬间阴转晴,神采飞扬,那股如愿以偿的得意劲儿,仿佛打了胜仗凯旋的小将军!可若是跑断了腿也寻不到一个伴儿,那就意味着,今晚这场欢乐的打沙包盛宴,注定与自己无缘了。那份失落和懊恼啊,沉甸甸地压在心头,有时眼眶一红,委屈的泪珠儿就吧嗒吧嗒掉下来了,心里暗暗发狠:明天!明天我一定第一个冲到场上!

好不容易凑齐了四位“勇士”,接下来便是至关重要的分组。这分的可不仅仅是人数,更是实力与智慧的考量!小伙伴们天天厮混在一起玩闹,彼此的本事脾气都摸得门儿清:谁跑起来像一阵风,脚底生烟;谁投掷沙包又准又狠,指哪儿打哪儿……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所以几个人脑袋凑在一起,叽叽喳喳一番,本着最朴素的公平公正原则商量着,务必要让两组的“强弱”搭配得当,整体实力旗鼓相当。这看似简单的分组,已然是游戏乐趣和胜负悬念的基石。

分组尘埃落定,两个小组还要郑重其事地推选出各自的“统帅”——小组长!这“官职”可不小,人选的条件通常明明白白:

第一,技术必须过硬!接沙包要像长了吸铁石的手,稳准狠;打出去要像长了眼睛,指哪打哪,令人叹服,心服口服。

第二,要有威望!能一呼百应,喊一声“加油”,全组人都能像上了弦的发条,卯足了劲儿往前冲。

第三,得会调兵遣将!懂得排兵布阵,让组里每个小伙伴都能找到最适合的位置,发挥所长,各尽其能。

第四,人缘顶顶好!心眼儿实诚,输了不抱怨,赢了不炫耀,能像小太阳似的,总能在大家疲惫或沮丧时带来暖心的鼓励和欢笑,让大家玩得尽兴又开心。

妈妈那时啊,就常常被伙伴们推举为小组长。能够被大家这样信任、爱戴和需要,那份发自内心的快乐和幸福感,至今想起来,心头都暖融融的。这大概就是最朴素的童年荣誉吧,它无关功利,只关乎同伴间纯粹的信任和认可。

接着,两支“队伍”雄赳赳气昂昂地来到早已选定的“战场”。先郑重其事地在地上画出两条横线,间距大约两米宽,像给游戏划下的楚河汉界。然后双方用“齐齐猜”的方式定输赢——就是一边出拳头一边喊数,猜对的就能先“登场”。胜出的小组,所有“战士”都骄傲地站到两条横线中间,并迅速四下散开,拉开一定的距离,彼此呼应,严阵以待,这站位本身就是一种默契的战术配合,为的是保存实力,互相支援。

“败阵”的小组,则由小组长派出两名最是精明强干、公认“百发百中”的神投手担当“打手”。这两位“打手”各据一方,威风凛凛地分别站在一条横线外,双脚可以稳稳地踩在线上,但绝不能越过横线半步,否则就是犯规,会被毫不留情地罚下场,取消继续玩的资格。其中一位“打手”手里,紧紧攥着那只承载着无数期待与欢笑的沙包,如同握住了制胜的法宝。(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