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村”变“甜村”!看她如何化“穷”为“富”,实现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7-29 20:14 浏览量:1
10年时间,人均年收入从2000元提高到15000元左右;结合生态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一座座“土家新寨”拔地而起;落后的“苦村”旧貌远去,吃上“旅游饭”的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大巴山深处的达州宣汉县
龙泉土家族乡黄连村,
有一位备受村民爱戴的
党支部书记——胡晓玲。
她的故事,
交织着两代人的坚守与奉献,
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父辈照亮回乡之路
胡晓玲的回乡筑梦之路,要从她的父亲胡清贵讲起。几十年前,怀着浓浓的乡情,胡清贵回到家乡投身教育事业。在村小里,胡清贵既当教师,传授孩子知识;又当父母,给学生做饭洗衣。在他的教育下,村里不少孩子走出了大山,胡清贵也成了全村最敬重的人。
1989年,胡清贵上课时突发脑溢血,昏倒在讲台,落下左半身瘫痪的病根。经过两年辗转治疗,胡清贵的病情稍见好转,勉强能下地靠着墙壁挪动,但他一直心心念念着孩子们的学业。
1991年,胡清贵重新回到讲台,由于半边身体不听使唤经常跌倒。即便这样,为了动员3名辍学儿童入学,胡清贵拖着病体,在雨中走了15公里去家访。“那是怎样的行程啊!父亲连滚带爬,全身的重量只靠右手和右腿支撑,右手磨破了皮,血滴得到处都是。”胡晓玲谈及这段过往时心痛不已。
克服身体不便,胡清贵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每年教学成绩都在全乡名列前茅,先后荣获“省劳动模范”“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多项殊荣。
受父亲影响,年少的胡晓玲立志大学毕业后回乡带领村民致富。2005年,胡晓玲大学毕业被成都一家外国语学校高薪聘用。然而,父亲在大山里默默耕耘的身影,家乡落后的面貌,时刻萦绕在她心头。最终,她毅然放弃城市优渥的生活,回到了黄连村。
深耕乡土带领致富
2010年,胡晓玲当选为黄连村党支部书记,自此,她踏上了改变家乡命运的征程。以盛产黄连得名的黄连村,地处大巴山腹地,平均海拔1500米,辖区面积19.4平方公里,因偏远贫困也被称为“苦村”。村里基础设施落后、山路崎岖难行、信息闭塞,村民守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却难以摆脱贫困的枷锁。
胡晓玲深知,“要想富,先修路”。为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她四处奔走争取各方支持。那段时间,她吃住在工棚,在修路现场指挥。经过6个月努力,一条6.3公里的通村主干道顺利通车。此后,胡晓玲又多方筹措资金,硬化村组入户路。如今,黄连村全村森林消防道、产业道、村组道路总里程达35公里,极大地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也为农产品运输和销售打开了通道。
交通问题解决后,胡晓玲瞄准黄连村独特的气候与地理优势,推动中药材种植。面对村民的疑虑,她挨家挨户讲解政策前景并带头示范,促成宣汉县黄连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成立。如今,村里集中连片发展黄连、宣木香、党参、厚朴等道地中药材产业,种植面积近2万亩,年产量近万吨,成为“秦巴药库”道地药材主产地,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从10年前的不足2000元提高到现在的15000元左右。
随着巴山大峡谷景区建设的推进,黄连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胡晓玲敏锐地察觉到,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巨大。她与村两委干部一起,走深山、访农户,积极推动特色民宿建设。经过不懈努力,一座座具有土家风情的“土家新寨”在山沟里拔地而起,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村民们不仅吃上了“旅游饭”,还通过开办农家乐、销售土特产等方式,进一步增加了收入。
“村里靠山吃山,要搞多种经营。”如今黄连村借巴山大峡谷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契机,依托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结合生态优势发展乡村旅游,走“农旅”融合路,胡晓玲说,“黄连村以产业支撑旅游,同时用旅游壮大其他配套产业。”
扎根基层解决问题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胡晓玲深感责任重大。她始终牢记自己来自基层,肩负着为广大农民发声的使命。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她所提的建议主要围绕乡村振兴,尤其是偏远山区特色产业的发展。
在农村污水治理方面,胡晓玲多次前往宣汉有关部门开展调研,并到云南、贵州等地多个村组学习先进经验。2023年,她提出的“关于有效发挥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功能的建议”得到了生态环境部的积极回应,相关思路被吸纳到当时正在起草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及工作安排部署中,有力推动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发展特色产业必须因地制宜,不能墨守成规,这样才能带着村民实现弯道超车。”胡晓玲根据黄连村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引进了玫瑰种植和加工产业,为推动黄连村玫瑰产业的发展,她提前查阅大量资料,组织骨干成员讨论,梳理产业面临的问题,前往外地学习玫瑰种植、加工及市场销售经验。回村后,积极组织村民开会分享成果,打消村民顾虑,探索适合黄连村的发展路径。
田间地头时常能看到胡晓玲的身影,她与药农深入交流,了解种植技术难题,积极联系农业专家开展培训和指导。同时,她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收集农产品价格信息和市场需求,及时反馈给村民,帮助调整种植计划。
如今的黄连村,在胡晓玲的带领下,早已褪去“苦村”的旧貌,焕发出勃勃生机。但胡晓玲并未满足于此,她依然奔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为实现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让黄连村的明天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着。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书写着新时代乡村发展的动人篇章。
从“苦村”到“甜寨”,
从闭塞深山到“旅游热土”,
黄连村的蜕变,
是两代人初心与坚守的接力,
更是乡村振兴路上的生动实践。
未来,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
乡村振兴的篇章必将更加绚丽多彩!
达州融媒见习记者: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