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新娘被调包,36岁再娶学生为妻,靠稿费养活13个子女

发布时间:2025-07-30 16:08  浏览量:1

文:博览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震荡,原因是作家张恨水发表两篇长篇小说,分别是《金粉世家》与《啼笑因缘》。

不止被当时的人们奉为“灿烂的作品”,在现在,更是被世人改编成小话剧、电视剧等影视作品,深受大众的喜爱。

图源网络

然而,享誉盛名的作者张恨水,其感情经历如自己小说中写的那般,坎坷曲折。尤其是第一任明媒正娶的妻子,竟然吓得他惨叫,直呼母亲。

张恨水为何如此惊恐?又是如何写出惊为天人的文学作品?一生中又有哪些令世人惊叹的爱情故事呢?

著名作家的残酷发家史

1895年,张恨水在江西广信出生,他家是当地有名的书香世家。不俗的身世背景,也预示着他会有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

张恨水

当时,张父依旧健在,对新的儿子欢喜不已,取名为“张心远”,想要儿子能够继承家族基业。但是,正如张恨水不喜欢自己的本名一般,他也不愿背负家族重任。

比如,小时候张父要求张恨水熟读四书五经,但他却固执地喜欢野史,特别是小说类的作品,经常挑灯夜读,格外认真。

不过,张恨水的愉快时光并未持续太长时间,没过多久,父亲因病去世,独留下张母与儿女们相依为命,而他也渐渐学会孝顺懂事。

张恨水一家

当时,在外人眼中,张家没了顶梁柱,势必会日益衰败。但是,他们想不到,张恨水的母亲竟然誓要做“女强人”,不仅教子有方,而且带领张家越来越发达,成了方圆十里的殷实门户。

张恨水

因此,张恨水能够继续之前的优渥生活,更重要的是,张母不像张父,会严令禁止他阅读闲书,反而十分支持他:“家里有母亲打点,以后你的哥哥姐姐也会帮衬,你尽管做你想做的事情吧!”

听到母亲善解人意的话语,张恨水下定决心,势必要在文学界闯出名堂,给家族增光。

图源网络

即便他如此雄心壮志,但依旧预料不到,自己的成就竟然能名垂千史。

读书时期,张恨水非常喜欢南唐后主李煜的长短句。这天,他读到李煜的《相见欢》时,被其中的诗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所吸引。

张恨水喃喃自语:“人生的时间如同流水般涓流不止,我应当珍惜时间,切勿虚度光阴。”

图源网络

此后,他为了警醒自己,直接将原先的名字改为“张恨水”。这也成了他的笔名。

不过,彼时的张恨水虽然有写作天赋,且阅读过众多的小说书籍,也创作过很多短篇小说。但是,距离“一鸣惊人”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他思来想去后,决定暂时找份谋生的职业。

当张恨水将想法告诉母亲时,母亲可惜之余,也不得不同意。在家人的帮助下,他找了份在戏团谋生的工作。

张恨水

正是这份不起眼的工作,激发了张恨水与众不同的写作灵感。

因为张恨水是半路出家,因此,文不成,武不就,被懂行人称为“大包衣”,意思是“像被人扔掉的胎盘般无用。”

在遭受过越来越多人的嘲笑,甚至辱骂后,他的心中充满着悲愤,与原先顺风顺水的写作思路不同,决定描写当时各个社会阶层里的黑暗现状。

张恨水

很快,《春明外史》应运而生,在报刊上发表后,立即引起公众的轰动。而张恨水也由此成功打开在文学界的发展道路,专职为报社供稿。

不过,他并非如曹雪芹撰写《红楼梦》时“十年磨一剑、半生写一部”般的写作速度,而是难得高产的写手。

据记载,张恨水在最鼎盛时期,曾同时着笔六部作品。不仅穿插着自己擅长的诗词、歌赋等等,而且从来不打草稿,往往一挥而就,令人目瞪口呆。

毛主席

当时,世人纷纷传说“张恨水能一只手写文章,一只手打麻将”,而这番奇特的技能也被亲口证实过,可见他真正地将写作能力发挥到极致。

不过,作为作家的张恨水也有一些怪癖。比如他无法忍受别人催促,有时候甚至会将一张白纸交给报社人员。

即便偶尔会发生如此捉弄人的事情,但各大报社依旧不敢轻易得罪张恨水。毕竟他的作品非常吃香,同时供给多家报社,一旦做法不妥,相当于丢失一棵摇钱树。

宋美龄

张恨水的粉丝众多,从高官名流到普通百姓,都想要新作品一睹为快。曾经蒋介石与宋美龄亲自登门拜访,足以见他的影响力。

尽管张恨水在社会上如鱼得水,但孝顺的他却依旧无法逃过被母亲安排的命运,尤其是婚姻大事。

不过,张恨水想不到,自己人生的第一桩婚事,竟然会以悲剧收尾。

张恨水

张恨水刚过18岁,母亲急冲冲地寄来书信,上面写写道:“一拟好亲事,盼速归。”

他虽然接触过新思想与新文化,但十分清楚母亲此番所为是为自己好。因此,思来想去后,决定回家接受包办婚姻的命运。

与此同时,张母得到儿子的回信后,立即将求娶媳妇的消息放出去,十里八乡的媒婆听说消息,争先恐后地上门介绍。

图源网络

要知道,张母能承担起整个张家的重任,其审人度势的功能不容小觑。

因此,在媒婆们说的天花乱坠的时候,她却镇定从容,说:“我儿必成大器,要娶的是贤妻,你们光说不行,要让我看到真章。”

周围的媒婆面面相觑,突然,一名姓陈的媒婆拿出来照片,冲张母喊道:“老夫人,我这有位姑娘,性格和善得很,而且您明天得空,即可去瞧人。”

张恨水

张母仔细端详着照片,同意了陈媒婆的安排。次日一早,她抵达与媒婆约定的地点,见到了照片上的姑娘。

对方长相俊丽,行为举止俨然是大家闺秀的模样,令张母欢喜得很,尤其是得知对方的身世与八字都与自己的儿子极其相配,更让她止不住地满意点头。

张恨水

由陈媒婆坐定,这桩婚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不过,张母清楚儿子张恨水的脾气秉性,最终提出:“我儿过两日回来,你安排下,让他与姑娘见上一面,哪怕远远相见,也行。”

“那当然可以,老夫人,您就放心吧!保证您和您儿子都满意。”

图源网络

很快,回家后的张恨水远远地看到即将与自己成亲的姑娘,心中也觉得十分满意。这桩婚事定下了日期,然而,就在他以为往后能够琴瑟和鸣时,却陷入被命运捉弄的厄运。

成亲当日,张恨水应酬完宾客后,醉醺醺地来到婚房。这是他与新婚妻子的第一次见面,心中忐忑不已,颤颤巍巍地掀开坐在床上的新娘盖头后,大惊失色。

“娘,娘,你快过来看,这新娘不是之前的姑娘。”

图源网络

原来,张恨水原来要娶的人是当地徐家的二女儿徐文秀,对方接受过新式教育,在得知自己被父母安排后,哭闹着要取消婚礼。可是,徐家已经收下聘礼且昭告外人,只好让大女儿徐文淑代替。

徐文淑是旧社会中的传统女性,不仅没有读书上学,而且裹脚。那小小的三寸金莲令张恨水根本无法接受,他一度要求母亲回绝这门亲事。

图源网络

然而,木已成舟,张恨水与徐文淑已经举行完仪式,俨然有了夫妻之名。如若无端退婚,势必会影响两家今后的名声。

“儿啊,是母亲疏忽。不过,咱们只能认下这门婚事,你如果不愿,今后再纳小妾即可。”

看着苦苦哀求的母亲,张恨水只能同意。但是,内心的反抗已经无法让他与徐文淑行夫妻之实,独自离开家中。

张恨水

而徐文淑作为这桩包办婚姻的另一名受害者,面对丈夫的不理睬,也只能默默忍受,承担起赡养婆婆的责任。但是,不幸福的婚姻,让她倍感冷落。

这天,徐文淑正失魂落魄地走在路上,没有注意到疾驰而来的汽车,直接被掀翻在地,当场停止了呼吸。

当张恨水得知消息后,眼角不由得落下眼泪。他匆忙赶回家,亲自主持徐文淑的葬礼,算是全了丈夫的职责。

图源网络

不过,张母见自己亲自为儿子操持的婚事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也不再执意做主张恨水的婚事,说:“你如遇良人,可自行决断。”

张恨水喜忧参半,内心已经不再渴望能寻求真爱,但他想不到,自己竟然会喜得两位良妻。

情场、事业双得意

张恨水

张恨水整理完亡妻的情绪后,决定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这天,朋友见他颓废不堪,拉他出去放松心情,在回家路上时,遇到一名躲在路边瑟瑟发抖的姑娘。

张恨水好奇地上前询问情况:“你家住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张恨水

小姑娘好奇地打量着他,惊喜地说:“你是那位大作家张恨水,我在报纸上见过你。”

她看到是名人后,毫无隐瞒地说出自己的悲惨身世:“我被父亲卖身到一户人家,本来是做仆人,结果那家的少爷起了歹心,我为保住清白,只好逃出来,现在已经是无家可归。”

图源网络

张恨水写过众多小说中的悲情女性角色,自然对这名落魄街头的姑娘心生怜悯,提出邀请:“你不嫌弃的话,可以来我家暂住。”

姑娘点了点头,露出笑容。在跟随张恨水回家的途中,介绍自己的名字是“胡秋霞”。

在日复一日的相处过程中,张恨水与胡秋霞之间逐渐萌生了爱意。在与张母协商后,胡秋霞顺利进门,成为他的第二房夫人。

这是张恨水最满意的一张婚事。结婚后,他与胡秋霞琴瑟和鸣,连续生下三个孩子,生活圆满又美好,然而,没想到半路却杀出一名不速之客。

张恨水

那时,由于张恨水在抗战时期发表出几篇抗战小说,在北平名声大噪。无数粉丝想要与她见上一面,尤其是小姑娘们,更是嚷嚷着要嫁给他为妻。

这天,张恨水刚到报社,突然被一名陌生女孩拦住去路,对方直截了当地吐露心意:“我要嫁给你,你必须答应。”

张恨水

张恨水不明所以,直接选择回绝。但是,一连几日,这名女孩都坚持不懈地守候在报社门口,甚至还直接找上门,要胡秋霞与张母接纳她。

张恨水被这名女孩缠得不行,心中也渐渐生出异样的感情。这天,他见对方过来后,请进屋里喝茶,问:“你是黄花大闺女,我已经有家室,实在并非你最好的选择,而且你父母也不会同意的。”

张恨水

“放心吧,我已经跟我父母商量过了,他们不会计较名分的。”

张恨水被对方的真心打动,欣然同意。在双方家长的见证下,他正式娶了自己这位女粉丝周淑云,作为自己的第三房。

至此,张恨水的三段感情经历已经完全展露,不过,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两位健康的“妻子”从未有过争风吃醋,相继生下13个子女,他们一家人和睦友好,度过最艰难的战争岁月。

图源网络

新中国成立后,张恨水凭借诸多优秀作品,在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担任要职。另外也拥有很多著名的头衔,深受国人的爱戴。

1967年,张恨水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逝世。虽然感情方面一波三折,但作品成就方面算得上善始善终,是那个时代能真正按照自身的想法实现人生意义的少有代表人物。

图源网络

往后,人们每当看到张恨水的作品运用到戏剧影视创作中时,就是他的一次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