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女子频繁高热头痛,以为是肺炎,检查无果,最后竟确诊这个病

发布时间:2025-08-01 06:09  浏览量:1

45岁的李倩是一名生活在二线城市的花店老板娘,三年前和同样离异的丈夫再婚,现在和丈夫、继子女一起生活。她性格温和,喜欢把家里打理得温馨整洁,每天清晨都会骑着电动车去花市挑选新鲜花材,然后在店里忙到傍晚。虽然生活算得上安稳,但她有一些长期的坏习惯——喜欢在寒冷潮湿的店门口坐着修剪花枝,经常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天气阴雨时也不爱戴手套,手指长期暴露在冷水里清洗花泥,甚至还时常蹲在地上搬运沉重的花盆和水桶,给自己的身体埋下了隐患。

2021年3月10日,清晨的店门刚拉开,李倩吸了口冷空气,揉了揉有些酸胀的手指,然后照常弯腰从角落里拿起那把常用的修枝剪刀,不过这一天,她的指尖才触碰到金属,却仿佛碰到了一块冰,手指更是僵得不听使唤,每一根关节都好像被冻住了似的,僵硬、沉重,甚至有一种微微的刺痛感。

她下意识咬了咬牙,试着弯动手指,却“咯噔”一声,像是指关节里卡着的小石子被强行扭动,一瞬间,疼得让她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眼角微微一跳。手腕紧接着也酸胀起来,仿佛被绳子勒住了一圈,捏着剪刀的手轻微发抖。尽管她仍坚持修剪枝条,可每当她用力剪下粗一点的枝条时,指关节便像被针扎了一下,疼得她手指瞬间发麻。不过李倩并没有多想,只是甩甩手,认为是天冷的原因,待会暖一会儿就好。

这种不适并没有像她想象的那样消失,反而像阴影一样慢慢扩大。两周后,疼痛从晨起的僵硬变成了整日的折磨。这天,李倩正在店门口整理新运来的花盆,她蹲下身搬动沉重的陶盆时,膝盖里仿佛灌了铅,一股酸胀感直往大腿根处窜。她忍着搬起一个花盆,刚要起身,膝关节突然传来刀割般的剧痛,让她差点一屁股坐回地上。她吸了口气,僵硬地站起来,膝盖酸得发抖,额头冒出细汗。低头一看,手指关节都已经明显肿起,原本松松的戒指紧紧勒在指根,怎么也取不下来

但她仍没有多想,继续忙碌,然而到了午后,她在清洗花泥时,双手浸入凉水不过几分钟,手背和手指就迅速泛红肿胀,像被热水泡过又僵硬冻结的奇怪状态。她试图拧干毛巾,却发现手指发硬,几乎握不紧,毛巾在手中打滑。她只好把手放在膝盖上缓一缓,深呼吸几次,却感觉关节里像是有无数细小的火苗在灼烧,手腕也酸胀得不敢用力。可即便如此,李倩依旧自我安慰:“可能就是手老了,累点儿就这样。”她擦了擦手,继续低头忙碌,像是逃避一样不去想身体发出的信号。

直到4月20日清晨,李倩像往常一样准备开店,伸出右手去拿修枝剪刀,可就在指尖碰到金属的那一刻,却猛地一抖,紧接着剪刀“哐当”落在地上。她被自己握不住剪刀的情况惊了一跳,下意识去看自己的手,便发现手指和指关节肿胀得像一排小包子,皮肤都被撑得紧绷泛红,微微发烫。她又试着抬手腕,却疼得像被撕裂,手腕仿佛被无形的绳索勒住,稍一用力就要断裂似的

她心里涌起一丝恐慌,但仍倔强地想蹲下身去搬一个小花盆试试,心里想着也许只是睡觉压到手了。不过膝盖刚弯下去,酸胀感就像潮水一样涌来,瞬间扩散成撕裂般的锐痛,从膝盖直窜到大腿和小腿,令她整个人僵直了一秒,而后腿一软,“噗通”一声,整个人瘫坐在地上。李倩心中的恐慌越来越大,右手控制不住的微微颤抖,而手指发白,指尖冷得发麻,像有密密的细针在皮肤底下扎来扎去,动一动都刺得生疼

她试着握拳,却完全动不了,关节像被绳子绑住一样死死锁住,膝盖也硬得伸不直,每尝试挪动一下,都会传来灼热和撕裂般的痛感,额头渗出一层冷汗,眼角也湿润了。与此同时,丈夫听到声响冲了进来,一眼看到她蜷缩在地上,手肿得像塞满气的手套,膝盖也红得发亮。他慌了神,连忙把她搀起来,感受到她手腕的滚烫和发抖,心里一沉,意识到情况很不对劲,当即将李倩扶上车,送往了医院。

在医院,李倩被推上检查床时,手指和膝盖仍在微微发抖。医生了解清楚她的症状情况后,给她安排了全面的风湿免疫检查:血液化验显示类风湿因子(RF) 185 IU/mL抗CCP抗体 320 U/mLESR 58 mm/hCRP 45 mg/L血常规提示轻度贫血。影像学检查中,双手关节X片可见早期关节间隙变窄,指间关节旁骨质有小片状脱钙;彩超显示双手及膝关节滑膜增厚并伴轻度积液。

检查结果摆在面前时,李倩怔住了——她原以为只是“手老了”,没想到数值高得触目惊心,眼泪不自觉在眼眶里打转。

医生推了推眼镜,语气平缓却透着严肃:“李女士,您这是典型的类风湿关节炎。这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意味着您的免疫系统‘认错人’,把原本正常的关节滑膜当成了入侵者,不断释放炎症细胞去攻击。炎症会让滑膜肿胀、积液,进而侵蚀软骨和骨头,所以才会出现早晨手指僵硬、关节红肿疼痛的情况。如果不及时治疗,关节可能会慢慢变形、活动受限,甚至失去功能。”

医生顿了顿,又补充道:“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复杂,多与遗传易感性、激素水平、慢性疲劳、长期受寒和精神压力有关。像您这样,长年反复接触冷水、弯腰搬重花盆、又常常熬夜都会刺激免疫系统长期处于异常状态。早期症状常被忽视,可一旦发展,就会从指关节、腕关节扩散到膝盖、肩膀,甚至可能影响心肺功能。所以,重视和早期规范治疗非常关键。”

李倩这才完全意识到严重性,反思起自己以往的生活,咬了咬唇,小声问:“那我以后该怎么注意呢?”

医生为李倩开了些甲氨蝶呤,帮助减少炎症和关节损伤;以及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控制关节红肿和疼痛,和叶酸,帮助降低甲氨蝶呤对肝脏和消化道的副作用。随后,医生又叮嘱得非常具体:“第一,按时吃药,绝不能自行停药或减量;第二,手和膝关节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不要长时间接触冷水;第三,工作上要学会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蹲、搬重物或重复用力的动作;第四,保持规律作息,不熬夜,饮食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和钙的食物;第五,定期复查血沉、CRP和关节影像,随时关注病情变化。”

李倩听得很认真,把每条建议都记在了手机的备忘录里。回家后,她立刻开始严格遵医嘱改变生活。每天定时服药,还在周末安排了两次物理康复训练。花店的冷水工作,她用厚手套和温水替代,重的花盆交给丈夫搬运,自己只负责修剪和摆放。早晨开工前,她坚持用热毛巾敷手十分钟,让僵硬的关节慢慢舒展开。饮食上,她开始多吃鸡蛋、牛奶、深色蔬菜和豆制品,偶尔还煲些骨头汤补钙。

2个月后复查时,她的血沉已经降到 22 mm/h,CRP也显著下降。医生看着检查单笑了:“控制得很好,坚持下去,你的关节还能陪你很多年。” 李倩继续为之努力,按时服药,注意保暖,不再搬重物,饮食均衡。

但最近她与继女的关系有些紧张,她的情绪压力大,好几个晚上都睡不好觉,这似乎让她的关节炎并没有很快恢复,总隐隐作痛,却不成想,新的意外很快发生了……

7月30日,午后的花店里,李倩正低头整理一束刚到的玫瑰。忽然,她的手指抖了一下,剪刀差点从手里滑落。她皱了皱眉,以为关节炎犯了,手指关节像被针扎一样疼得厉害,随即一股灼热感顺着手臂直冲上来。她并停下了动作,准备热敷下,可刚起身,一阵眩晕席卷了她的头脑,眼前的花朵仿佛在摇晃,她连忙扶住操作台,却又觉得手臂软得像棉花,根本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

刺骨的寒意也一瞬间从脚踝一路往上爬,她下意识抱住自己,身体止不住的发抖,像被丢进了冰窖。但紧接着,高热的热浪冲了上来,皮肤竟烫得仿佛能冒出蒸汽。李倩当即觉得自己的额头火辣辣的,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可全身的寒意又让她直打哆嗦,冷热交替,像被拉扯在冰火两重天。她想抬手揉一揉酸胀的眼睛,但手腕剧烈地痛,仿佛被生生扭断。

她想要高喊丈夫,但几乎同时,一阵剧烈的头痛像重锤砸在她的后脑,疼得她眼前一黑。太阳穴一跳一跳,眼球稍微一转就有撕裂般的痛感。李倩本能地想坐下来缓一缓,但身体猛地一晃,整个人瘫坐在地上。丈夫听到声响,立即冲了过来,看到的是一个满头冷汗、脸色苍白、四肢颤抖的李倩。丈夫吓得不敢耽搁,连忙将她抱上车,急速送往医院。

一路上,李倩意识模糊,断断续续地喃喃自语,诉说着手指痛得像断掉、头疼得像要炸开。丈夫手心全是汗,不安地踩着油门,他的心里直打鼓,之前李倩只是类风湿关节炎,怎么会突然严重到这样?到了急诊,李倩被推上病床,体温为39.8℃血沉结果为45 mm/h、CRP28 mg/L。丈夫心跳如擂鼓,看着这些数字完全不明白,只感觉危险在一步步逼近。

就在此时,走廊里又推过一名症状几乎一模一样的病人:高烧不退、头痛不已、虚弱无力。丈夫心头一凉,拳头握紧,这时,刘倩的类风湿免疫检查结果也出来了,类风湿因子 50 IU/mL 阳性、抗 CCP 抗体 120 RU/mL 阳性,看似符合关节炎背景,但李倩的血常规结果让医生紧皱起了眉头,白细胞3.2×10⁹/L血小板115×10⁹/L,下降得极不寻常,医生认为李倩的病情另有蹊跷。

医生正要再细问,李倩的病情却在此刻急转直下,体温升高至39.2℃,额头汗水密布,眼神涣散。丈夫心头一紧,慌忙呼喊医生,声音几乎破裂。不过这时,丈夫在走廊里偶然得知,几分钟前被推进来的症状相似患者,被初步诊断为重症肺炎。他心里一紧,脑海里闪过李倩的花店:湿热的空气、泥土和水汽的味道、偶尔的霉味——会不会吸入了什么病菌引起肺炎?

他攥紧拳头,几乎带着哀求的语气问医生:“会不会是肺炎?她高烧不退啊!”在丈夫的强要求下,医生随即安排了肺炎相关检查,然而胸片显示肺纹理稍增粗,但无明显实变灶;血气分析PaO₂ 82 mmHg,血乳酸 1.8 mmol/L;C 反应蛋白 28 mg/L 升高,但降钙素原 0.08 ng/mL 正常;血培养阴性,呼吸道病毒筛查阴性。排除肺炎可能,就连心电图都显示正常。

可李倩的体温还在持续上升,升高到了40.1℃,人已经陷入昏迷,呼吸急促而浅,仿佛每一次吸气都伴着刺痛。护士立刻端来冰毯和物理降温用品,动作急而小心,神情紧绷,从脸部到手臂再到腰部,继续往下,然而手刚触到她的裤腿,护士的视线不经意落在皮肤上。护士的脸色陡然一变,像是被什么东西击了一下,嘴唇微微颤抖,边擦拭边呐呐自语:“这也有点……这也是……这……”话音未落,就被护士长锐利的眼神制止。

护士长沉下脸,低头仔细查看李倩的皮肤,瞬间眼神收紧,眉间浮出一丝不安。她吸了口气,面色复杂,随即沉声吩咐:“你,去叫医生;其他人,全部先出去!”说完,亲手拉上了病房所有的窗帘,隔绝了外界的目光。医生赶到病房的瞬间,目光扫过李倩身上,整个人微微一震,面色凝重而沉默,仿佛在心里迅速筛查各种可能。医生当机立断安排了核酸检测。

结果很快回报,是阴性。但医生的神情没有丝毫放松,反而更深沉了几分,立即将情况上报给了主任。主任很快赶到现场,掀开窗帘的那一刻,他的眉头骤然锁紧,眼神里闪过一抹惊疑与凝重。他沉吟片刻,目光缓缓从李倩身上移开,深深吐出一口气,低声道:“这情况……得马上向院长报告。

十分钟后,主任、医生、护士长与两名护士默契地围成一圈,用床帘和隔帘将李倩遮得严严实实,悄无声息地把她推向另一间隔离病房。丈夫见状,心头一紧,几乎是下意识冲上前,声音颤抖:“医生!我老婆到底怎么了?她不是类风湿吗,怎么会烧成这样?也不是肺炎,那到底是什么啊!”

医生顿了顿,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复杂:“请您耐心等待,我们正在全力查原因,很快会有结果。”丈夫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他胸口发闷,像被石头压着,心里一遍遍冒出不祥的预感,声音中都开始带着哭腔,急着说道:“医生,我老婆……她自从查出类风湿以后,特别注意保养,按时吃药,从不落下一次。戴手套,没有再碰过冷水,也没有再搬过东西,她…她……也很少出门,除了花店就是家里……连朋友聚会都没参加过……她怎么会烧成这样呢?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医生的面色依旧严肃,没再多说,只是轻声劝丈夫:“请您再耐心等一会儿,我们正在尽全力。”

刘倩被推入隔离病房后,门缓缓合上,病房内只留下主任和负责的医生,护士长和两名护士默默退出,没有人说一句话,空气里仿佛连呼吸声都变得沉重。丈夫在走廊上来回踱步,手心全是冷汗,心跳如擂,每一分钟都是煎熬,简直度秒如年。每当有脚步声响起,他都会猛地抬头,却看到的只是护士低头匆匆而过的背影。

大约二十分钟后,走廊尽头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院长匆匆赶到,脸色阴沉,额头上隐约渗出汗珠。他低声问医生:“情况怎么样了?”医生面色凝重,轻轻摇了摇头,眼神里带着一丝不安。但主任拿着一份报告快步走了过来,手微微发抖:“结果出来了——阳性。”

院长的眉心紧紧皱起,他沉思了几秒,将丈夫请进了办公室。房间里只有他们几人,气氛凝固得让人窒息。院长等人仍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将报告递给了丈夫,丈夫颤抖着接过,低头一看,看了又看,脸上的表情变了又变,嘴角竟浮起一抹僵硬又怪异的笑,抬头看向院长,“这……”丈夫的目光又一一从院长、主任、医生脸上扫过,声音干涩:“这……这怎么可能?”

他后退了一步,手里的纸颤抖作响,嘴唇打颤:“怎……怎么会是这个病?我……我老婆从来没……”他再次低头看向报告,盯着上面的一行字,脑子里像是想到了什么,浑身一僵,脸色瞬间惨白。他难以置信地转头看向隔离病房的方向,整个人踉跄着后退,喃喃道:“不…不……”

院长轻叹一声,语气中隐隐透着几分沉重:“这是一例非常典型,却又极容易被忽视的病例。近几年来临床上类似的病例也越来越多,我们需要反思啊!这个病也很隐匿,容易被误以为肺炎、关节炎,高热头疼是它的典型症状之一,严重的,是会致命,但更让人担心的是,它极易引发大规模爆发啊……”

原来,护士为刘倩擦拭降温时,突然发现她的手腕、大腿、脚踝部位,都浮现出一片片淡红色斑疹,甚至在膝关节处也隐约可见针尖状出血点,而且还隐隐有蔓延至全身的迹象,医生闻声赶来,俯身细看,神情陡然一凝。医生轻轻按了按刘倩的小腿,只见皮疹并不褪色,伴随局部轻微压痛:“发热、关节痛、皮疹……她的症状越来越像一种虫媒病毒感染。”

医生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天这么热,刘倩经营的是花店,整天和花、水、湿土打交道,蚊子肯定不少。一开始大家怀疑是登革热,毕竟高热伴皮疹和关节痛是典型表现。然而第一轮登革热 PCR 结果是阴性,似乎否定了这一诊断。于是上报给了主任。

为了查明真相,主任决定进一步做血清学和病毒学检测。几个小时后,报告出来了:基孔肯雅热病毒 IgM 抗体阳性T-PCR 检测提示血浆中存在高拷贝数的基孔肯雅热病毒 RNA。刘倩最终被确诊为基孔肯雅热。

主任沉声对丈夫解释:“基孔肯雅热病毒(Chikungunya virus, CHIKV)是一种由伊蚊传播的虫媒病毒,和登革热病毒、寨卡病毒一样,都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流行的病原体。感染后潜伏期一般是 3~7天,患者常出现高热、关节疼痛和皮疹三大典型症状。”

丈夫怔怔地听着,脑海中闪过妻子这几个月来的生活:花店里温湿度高,盆栽堆满清水,一些花盆托盘和塑料桶容易积水;而每次夏天傍晚,他看到刘倩常拿着水壶在花丛间忙碌,不太在意身边飞舞的蚊子;并且因为关节炎发作后身体虚弱,刘倩更少出门,几乎整天在花店与家之间活动,以为这样很安全,却没意识到家门口的花草环境就是蚊虫的温床

主任沉重地说:“像这种伊蚊传播的疾病,被叮咬一次就可能中招。刘倩虽然按时吃类风湿的药,注意休息,但没有在蚊虫防护上多下功夫,这就是漏洞。”

院长接着强调了一句:像花店、庭院、露天水缸、绿化带这些地方最容易滋生伊蚊。雨季、夏季尤其高发,一旦环境里有带毒蚊子,就可能出现散发甚至小范围聚集性病例。而基孔肯雅热通常有三大典型症状:

第一,高热。刘倩的高热几乎是在一天之内骤然袭来,上午还在花店给盆栽浇水,下午就浑身发冷,体温飙升至38.8℃,进了医院,而短短几个小时,刘倩又被热浪烘得全身滚烫,体温升高至40.1℃,额头渗出细密汗珠,高烧伴随的全身酸痛像沉重的铅块压在四肢,关节仿佛被火灼烧般胀痛,每一次轻微移动都带来强烈的不适。

第二,关节疼痛。刘倩的关节疼痛来得猝不及防,最先是手指僵硬酸胀,像被无形的绳子勒紧,连握住花剪都成了负担。随着病情进展,手腕、膝盖和脚踝也相继被疼痛“占领”,每一步下地都像踩在碎玻璃上般刺痛。即使退烧后,酸胀与刺痛依旧挥之不去,一般会持续持续数周甚至更久,就连简单的起身、倒水或去洗手间都成为艰难任务。

第三,皮疹。最初,刘倩的小腿和前臂上出现了零星的红色斑点,像是被蚊虫叮咬,但很快密集成片,沿着手臂和大腿向上蔓延,胸腹和背部也布满了细小的斑丘疹。皮肤微微肿胀,触之发热,伴随着阵阵瘙痒,让她忍不住想去抓挠,却又因关节酸痛而无力。局部皮疹中还点缀着些许细小出血点,颜色深浅不一。三天后,皮疹慢慢褪去,却留下了浅褐色的色素沉着,仿佛一层阴影,提醒着身体仍未完全从病毒的侵袭中恢复。

参考资料:

[1]贺元欣.年轻女性如何预防类风湿关节炎[J].妈妈宝宝,2025,(05):124-125.

[2]李先华.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在细菌性与病毒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25,23(16):103-106.

[3]冯云,张海林.中国基孔肯雅热流行病学和病原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国热带医学,2025,25(05):582-587.DOI:10.13604/j.cnki.46-1064/r.2025.05.09.

(《45岁女子频繁高热头痛,以为是肺炎,检查无果,最后竟确诊这个病》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