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战,召必回”:永不磨灭的军魂与担当
发布时间:2025-08-02 01:18 浏览量:1
“若有战,召必回”,短短六字,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与担当。这一誓言,最初源自退役军人张益朝 2008 年的转业申请 。当时,张益朝面临着家庭与军队的艰难抉择,家中父母病重,身为独子的他,对家人满怀愧疚,但对军队和国家的热爱又让他难以割舍。在那份饱含深情的转业申请中,他写下了 “若有战,召必回”,这不仅是他个人的心声,更是全体军人对祖国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2025 年,“若有战,召必回” 正式被写入退役誓词,成为每一位退役军人离开部队时许下的坚定誓言。这六个字,承载着军人的忠诚与担当,是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他们对军旅生涯的深情回望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它意味着,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退役军人将毫不犹豫地放下一切,重回战场,为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战。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使命感,是军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的体现。
在 “若有战,召必回” 的背后,是军人的钢铁意志和家国情怀。军队的生活,充满了艰苦的训练和严格的纪律,每一位军人都在这种环境中锤炼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他们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为了保家卫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军人的精神支柱。“若有战,召必回”,正是这种钢铁意志和家国情怀的集中体现,它激励着每一位军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虽然我们正享受着宝贵的和平,但我们身处的时代并不安宁,远方的战火时时提醒我们,“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在我国实现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各种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战略遏制和围堵的力度不断加大,反分裂斗争形势严峻复杂,周边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更加凸显,家门口生乱生战的可能性增大。从国际形势来看,大国博弈日趋复杂,地缘政治形势严峻,国际军事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一些国家不断加强军事部署,在我国周边制造紧张局势,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同时,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 “三股势力” 也在不断活动,企图破坏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面对如此复杂的安全形势,人民军队,乃至广大退役军人群体始终保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强大动员能力和打赢能力,这始终是我国和平发展、民族复兴的强大保障,也呼应着《孙子兵法》中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的军事智慧。只有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战斗意志,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才能有效遏制战争的发生,维护国家的和平与稳定。
人民军队,自诞生之日起,便肩负着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钢铁长城。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他们冲锋陷阵,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在和平年代,他们依然枕戈待旦,时刻准备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而战。无论是边境冲突中的英勇反击,还是应对各种安全威胁时的果断行动,人民军队始终是国家和人民最坚实的依靠。
在和平年代,人民军队不仅在军事领域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还在各种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保障国计民生平稳有序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抗震救灾现场的迷彩服,到抗洪抢险一线的冲锋舟,人民子弟兵总是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刻 “神兵天降”,他们是攻坚克难的定心丸,更是重建家园的强心剂。在 2008 年汶川地震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迅速投入救援,他们不顾余震危险,日夜奋战,从废墟中救出无数生命,为受灾群众搭建起临时住所,分发生活物资,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在 2023 年的抗洪抢险中,面对汹涌的洪水,人民子弟兵冲锋在前,用血肉之躯筑起坚固的堤坝,转移受灾群众,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他们的英勇表现,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人民军队为人民,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的过程,同样是检验人民军队初心与使命的 “战场”。在这些行动中,人民军队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宗旨,践行着 “若有战,召必回” 的誓言。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人民军队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是人民的子弟兵,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脱下军装,他们初心不改;回归社会,他们续写荣光。在基层治理的一线,在乡村振兴的田野,在创新创业的浪潮中,退役军人以 “若有战,召必回” 的精神,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展现出非凡的担当。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退役军人是一支永不褪色的队伍,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基层治理的舞台上,退役军人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他们将部队的纪律意识、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融入到社区工作中,成为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骨干。在上海宝山路 499 弄居民区,退役军人方国伟退休后加入社区退役军人志愿者队伍,担任楼组长 。他带领居民整治楼道环境,成立楼道管理小组和互助小组,为居民提供帮助和支持。在旧区改造工作中,他积极宣传政策,做居民的思想工作,为旧改工作的顺利推进贡献力量。他还定期开设红色讲堂,讲述党的历史和革命先烈的事迹,激发居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方国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退役军人的本色和优良传统,成为居民心中的守护者和榜样。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退役军人同样勇挑重担,成为产业发展的带头人、乡风文明的引领者。在烟台栖霞市杨础镇庄头村,退役军人衣政洪回乡创业,成为村里产业转型、乡村振兴的新农人 。他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带领村民发展特色农业,增加收入。在榆中县贡井镇套岔岘村,“兵支书” 魏爱文脱下军装扎根乡土,将部队的优良作风注入乡村振兴事业 。他提出并实践 “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 企业 + 吸纳村民就业 + 受益农户” 的 “1+1+N” 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成功引进上海秉骞科技公司,投资建设套岔岘村现代畜牧业 (生猪) 标准化养殖基地,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他还打造智慧党建平台,将 “互联网 +” 理念深度融入乡村治理,提升了治理效率和便民服务水平。
在创新创业的浪潮中,退役军人凭借着在部队培养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于担当的精神,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三栖能手” 张洪存退役后创办山东泰山兵峰模拟军营文化有限公司,助力国防教育、安置退役军人、锤炼青少年意志 。他走访全国百家教育机构,将部队经验与国际训练体系融合,独创 “三员四理五有六会” 培训体系,打造了 “兵峰雏鹰” 青少年训练营。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多所小学义务开展防暴恐安全培训,在高校开设国防教育课程,激发青年从军报国热情。由 “海陆空” 三名退役军人周龙、胡成、向荣联手创办的松滋市军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出松滋市首家系统一站式采购配送服务中心,实现从接单到配送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他们还帮助农户销售滞销农产品,赢得了口碑。如今,他们正朝着打造 “一镇一品”,叫响松滋品牌,建立生鲜连锁门店,形成覆盖周边的农业互联网生态的目标迈进。
“若有战,召必回”,这一精神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它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源泉。
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强大的国防力量作为支撑,需要全体军人和退役军人的共同努力。“若有战,召必回”,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它激励着每一位军人和退役军人,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而努力奋斗。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退役军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他们将部队的优良作风和顽强意志带到工作中,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若有战,召必回” 的精神内涵,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这种精神还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源泉。军人和退役军人的英勇事迹和无私奉献,激励着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他们的行动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和平的背后是无数军人默默的付出和坚定的守护。“若有战,召必回” 的精神,将在全社会营造出尊崇军人、热爱国防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军旅,为国家的国防事业贡献力量。同时,这种精神也将激发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八一建军节:致敬中国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