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退褪色永远是个兵
发布时间:2025-08-03 06:19 浏览量:1
写在前面的话
在我20多年的乡镇新闻写作生涯中,看到有不少的复员退伍军人,以他们敢于担当的正直性格,成为军地的两用人才,在祖国的各条战线上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尤其是在乡,村,组基层干部队伍中发挥着积极的骨干模范作用。早就想写一篇反映他们中的一位模范人物,直到今天,这一愿望才得以实现。本文所写的这位退休村支书,只是这个英雄群体的一员。我们可以通过他的所作所为观一斑知全豹看到这个群体的整体形象,这便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可敬的军人本色
今年暑假回故乡避暑,晚上到平安大桥上乘凉,与邻村的村民们交谈时,总能听到他们对一位退伍军人村支书的爱戴感恩之情。根据大家的愿望,笔者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前,怀着一颗对军人无限崇敬的心情,采访了这叫位叫刘文先的退休村支书。他虽然是92岁的高龄,但精神矍铄,谈起他的当兵经历和复员后的村干工作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娓娓道来。他那种爱国尚武,退伍不退色的军人精神让我肃然起敬,再次感受到“谁是最可爱的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今年92岁的刘文先是张楼乡大庄村退休20年的村党支部书记。他虽然退休20多年了,但村民们谈论起他从任大队长到村支书那些年代过硬的工作作风时,仍然是交口称赞,翘之以首。大家把他这种过硬的工作作风,归结于他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练就的军人本色。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就是在这种国内外局势动荡不安的情况下,这位有着小学文化程度的热血男儿,抱着爱国尚武的决心,积极响应祖国的征召,报名应征入伍,要为祖国的国防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他和这批应征入伍的新兵,穿上绿军衣到商丘二营八连进行集训后。52年调往广州炮兵部队34团一营营部当通讯员。在部队开展提高部队文化素质的学习高潮中,他因野外训练右胳膊受伤。他忍着巨痛仍坚持学习写笔记,且成绩优秀荣立三等功。在53年开展的军事大比武练兵运动中,他以过硬的军事素质荣立三等功。加入到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先进行列。在54年的营房建设中,他以吃苦耐劳,勇挑重担的拼命干劲而成绩突出,又荣立三等功。试想,一位在和平年代的现役军人,能够在3年时间里,连续三次荣立三等功是多么地难能可贵啊!55年参加常州市炮兵第9预校结业考试,他以出类拔萃的优异成绩受到国防部的嘉奖,转入锦州炮校。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他如鱼得水,大展宏图,实现了人生的最高追求目标,光荣的加入了党的组织。正当他在部队大显身手,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时。却因盼儿心切的母亲一次又一次的写信发电报,以谎称病危为由催他回乡探亲。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他只得恋恋不舍的告别了军旅生涯,于57年9月复员回乡。
他虽然离开了部队,但他仍以“退伍不退疆场志,归田犹怀战士情”的军人斗志,积极投身到农村火热的建设高潮中去。在任高级社副业股股长时的寒冬腊月天,在穰东赵河支渠清淤中,他以冲锋在前的军人作风,率先垂范,破冰下水。在他的带动下,民工们争先恐后,干劲十足,圆满的完成了冬季清淤任务,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他本人获得邓县,南阳地区“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59年被推选为大庄生产大队的大队长。1970年,他又以大庄连队指导员的身份挂帅出征,参加“南水北调”工程会战。他们大庄连队担负着修筑坝基的艰巨任务。他事事处处都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军人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大战渠首的攻坚战中再立新功。出席南阳召开的南水北调工程会战“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双先表彰大会,获得毛主席像章的崇高荣誉。他在任大队长的8年里,4次参加县人代会。83年接任大队党支部支书记后,他仍一如既往的发挥着共产党人的模范带头作用。为改变生产条件,提高群众生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集資兴教的伟大民心工程中,大庄村率先集资15万元,建成上下两层30间的标准化的教学大楼,成为全乡的样板,被邓州市人民政府立碑纪念。在他任村党支部书记10年间,两次参加县党代会,多次获得县,市“优秀党员”的光荣称号,并出席南阳市优秀共产党员表彰大会。成为全乡4位优秀党支部书记的佼佼者。如今他的两儿子也同他一样成为退役军人,被乡邻们尊称为“军人世家。”他不仅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荣,也是一个复员军人的骄傲和荣光,他门前的一块:我家有党员,乡亲向我看的“共产党员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光荣之家”金字招牌实至名归。看着他那些获奖的荣誉证书确实让人羡慕和钦佩,这就是一位复员军人为军旗争光,为党旗增辉的光辉形象,他无愧于一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产党人的英雄本色。
“路从绝处开生面,人到后来看下台。”这是人们评价一个人功过是非的试金石,有的人在台上时风光无限,一旦下台却威信扫地,众叛亲离。要知道,人在台上时人们恭维你,那是恭维你的权利。到你下台了,人们尊重你,那是敬重你的人品。而我们的这位老支书虽然已经退休20多年了,人们不但没有把他忘记,而且还在念颂他的功绩。这就是敬重他的人品。有道是: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群众心里有杆称,得民心者留好名啊!
作者:刘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