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嗜杀,占据山西38年却未动徐向前家人,徐帅笑着说了2句话
发布时间:2025-07-31 15:59 浏览量:1
近代中国,军阀割据,战火纷飞。阎锡山,这位在山西叱咤风云 38 年的 “土皇帝”,其手段狠辣,行事风格独特,杀人如麻的名声在外。可令人意外的是,在他统治山西期间,却从未动过徐向前元帅家人一根毫毛。
阎锡山,1883 年出生于山西五台县河边村,自幼家境不错,接受了一定教育。1902 年,他考入山西武备学堂,因成绩优异,后被公派到日本留学,在那里加入了中国同盟会。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阎锡山在山西响应起义,被推举为山西都督,自此开启了他在山西长达近 40 年的统治生涯。在其统治期间,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手段极为残酷,镇压异己毫不留情,诸多反对他的人都惨遭杀害,可谓是杀人如麻。
徐向前,1901 年出生于山西五台县永安村。他的家境并不富裕,父亲徐懋淮是个秀才,给他取名徐象谦,后来大革命失败,他自己改名为徐向前。徐向前自幼聪慧,渴望通过学习改变命运。10 岁时,他进入本村私塾读书,后又转到东冶镇的沱阳高等小学。这所小学是新式学堂,开设了国文、算术、历史、地理,还有体操和军事训练,让徐向前大开眼界。然而,家境的贫寒让他不得不中途辍学,去河北阜平一家杂货店当学徒。但徐向前并未放弃学习,他利用在书店的机会,通读了《罗通演义》《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史记》《孙子》等书籍,这些书籍中的英雄故事,在他心中种下了报国的种子。
1919 年,命运给了徐向前一个机会。阎锡山创办的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速成班招生,且是公费。徐向前在哥哥的鼓励下,成功通过考试,成为该校第一期速成班学生。在这里,他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受到 “五四” 反帝反封建运动的深刻影响,思想发生了巨大转变。两年后,徐向前毕业,被分配到阳曲县太原第四小学任教。但因他传播进步思想,寒假时就收到了校方的 “辞退书”。之后,他又在阎锡山老家河边村川至中学附小任教,可他依旧给孩子们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历史故事,引导孩子们立志报国。这自然又引起了校长的不满,徐向前再次被辞退。
1924 年,孙中山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徐向前得知后,喜出望外。他约了几个同乡,凑了路费,南下上海参加考试,后又前往广州复试,最终成功被录取,被编入黄埔军校第一队。从此,徐向前踏上了戎马生涯,开启了他辉煌的军事征程。在黄埔军校,徐向前接受了系统的军事教育,积极参加各种进步活动,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革命者。毕业后,他先后参加了讨伐军阀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等战斗,在战场上屡立战功,不断积累军事经验。1927 年,徐向前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更是在革命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随着时间推移,徐向前的军事才能愈发凸显,逐渐成长为红军的重要将领。1931 年 11 月,他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在鄂豫皖苏区和川陕苏区指挥了一系列重要战役,如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等战役,以劣势兵力歼敌 6 万余人,成功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三次 “围剿” 计划,使红四方面军逐步发展成为红军三大主力之一。他的军事指挥风格果敢勇猛,每一次战斗都身先士卒,哪里战斗激烈,他就出现在哪里,深受战士们的爱戴与尊敬。
阎锡山与徐向前,本是同乡,两家相距不远。而且徐向前还曾是阎锡山创办学校的学生,有着师生的名分。在徐向前崭露头角后,阎锡山听闻他的事迹,对这位同乡后生刮目相看。当时,阎锡山正被蒋介石逼得焦头烂额,几十万装备精良的军队,却难以对抗红军,尤其是面对徐向前率领的部队,更是屡屡受挫。阎锡山内心既无奈又感慨,他觉得徐向前给山西人争了光,常对部下说:“当初我们把他这个五台乡亲留下来就好了。” 还表示:“我倒想什么时候,亲眼见见这位徐向前,和他攀谈攀谈。” 从那时起,阎锡山记住了徐向前这个名字,对他心生敬重。也正是这份敬重,让阎锡山下令部下,不准为难徐向前一家。在阎锡山统治山西的 38 年里,不管局势如何变化,徐向前的家人始终平安无事。
1937 年,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阎锡山作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与共产党有了合作机会。一次会面中,阎锡山见到了徐向前,他显得十分亲热,对徐向前说:“向前,你可以回家看看,我对你家人怎样,我可不是蒋介石,六亲不认,我阎某人是对得起乡亲的!” 阎锡山这话,一方面是向徐向前表明自己对其家人的照顾,另一方面,或许也是想拉拢徐向前。毕竟阎锡山曾慨叹:“我山西是个出人才的地方,文有薄一波,武有徐向前,如果这两个人都为我所用,我就可以统治全中国,可惜他们都跑到共产党那里去。” 在阎锡山心中,徐向前的军事才能是不可多得的,若能为己所用,必能如虎添翼。
面对阎锡山的这番话,徐帅笑着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阎长官对我家人的照顾,我心里有数,代表家人谢过了。” 徐帅言语间尽显礼貌,对阎锡山照顾家人一事表达了感谢。第二句则是:“但革命之事,关乎国家命运、百姓生死,我既然选择了共产党,就会坚定不移走下去。” 这简短的话语,却掷地有声,表明了徐帅坚定的革命立场。他深知,共产党所追求的,是为广大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他一生的信仰与追求,绝不是他人的拉拢就能改变的。
此后,徐向前继续在革命道路上拼搏。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八路军第 129 师副师长,参与指挥了广阳、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以及反 “六路围攻” 和反 “九路围攻” 作战。1938 年,他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挺进冀南,创建了以南宫为中心的冀南抗日根据地。1939 年,又前往山东沂蒙山区,组织领导根据地军民多次挫败日伪军 “扫荡”。解放战争时期,徐向前先后指挥了运城战役、临汾战役、晋中战役等。在临汾战役中,面对城坚难摧的困境,他决定采用坑道爆破的方法,在部队伤亡很大、关键时刻,他号召 “要坚持最后五分钟”,最终成功攻克临汾,为解放山西奠定了坚实基础。
阎锡山呢,在抗日战争后期,为保存实力,消极抗日,甚至暗中与日军勾结。抗战胜利后,又积极参与内战,最终结果只能暗淡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