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黄世仁遭儿子嫌,昏迷后被陈佩斯心灵按摩唤醒,陈氏父子情戳泪
发布时间:2025-08-02 15:00 浏览量:1
2000年12月的一天晚上,陈佩斯正在北京远郊农庄的家里吃晚饭,突然接到了母亲的电话,“二子,快,你爸病倒了!”
陈佩斯急忙赶到医院,只见父亲陈强脸色苍白地躺在床上,嘴上插着呼吸器,早已经不省人事。
医生的脸色很凝重,陈佩斯知道情况不太好。
但他早就做好了准备,对医生说:“大夫你尽管说,不论什么情况我都能够接受。”
医生点了点头,说:“老爷子突发脑中风,情况十分危急,你要做好准备。”
原来陈强虽然经过了抢救,可是因为年事已高,现在已经进入昏迷。除非能够唤醒他,否则有80%的可能性,会变成植物人……
夜深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坏消息虽然让陈佩斯震惊万分,但是这些年来经过的风风雨雨,还是很快让他稳定下了心神。
他劝母亲先回家去,自己在这里陪伴着父亲。
坐在床前,他给父亲讲着从前的趣事,那些父子合拍电影的往事,也讲那些被父亲责骂时候的难堪和气愤。
可是床上的父亲,躺在那里一动不动,什么也听不见……
哥哥陈布达出生的时候,父亲陈强正随着中国电影代表团出访匈牙利,展映电影《白毛女》。
《白毛女》表演结束后,全体演员登台和观众见面,礼仪小姐将鲜花献给陈强时,台下一老太太喊:“姑娘,不要把花给他!”
一旁有人解释那是演员,那外国老人仍沉浸在白毛女的剧情之中,愤怒地高喊:“我真想打死他为民除害!”陈强听了,感动之余也倒吸了一口凉气。
正是在这次出访途中,陈强当了爸爸,妻子发电报向他报喜,并让他给儿子取名。
为了纪念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观众对自己参演影片的厚爱,他把长子取名为“布达”。
两年后,二子诞生,陈强又为他取名“佩斯”
作为演员,陈强大多数表演的都是反派角色。
比如《白毛女》里的黄世仁,《红色娘子》里的南霸天。
反面形象可以说是深入人心。
一次,陈强在张家口演出《白毛女》这部戏时,战士们看得入神,一个小兵举起枪就对舞台上的“黄世仁”扣扳机,幸亏班长眼疾手快把枪朝天一抬,陈强才侥幸逃过一劫。
据说,自那以后,部队再看《白毛女》一律不准带武器,以免发生意外。
陈佩斯长得和陈强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高鼻梁,小眼睛,嘴巴一笑,就觉得他要使坏。
从小陈佩斯就因为父亲表演的那些“坏人”形象,受了不少闲气。
童年时,有人过来逗他:“过来,小黄世仁,吃糖果。”
“不吃,我不是小黄世仁,我是小黄继光!”
“好!有志气。”
尽管聪明伶俐的小佩斯很少吃亏,但被人叫做“小地主”,“小黄世仁”的次数多了,他就烦了。
每每在外面受气后,回到家里就会埋怨爸爸:“都是你害的,那么多好人不演,偏要演大坏蛋!你就是咱家的敌人!”
每次都要陈强耐心地哄半天,小家伙才能消气。
而现在,看着躺在床上昏迷不醒的父亲,陈佩斯突然觉得以前那个要哄要照顾的小孩,现在转换了角色,成了眼前的老人了。
时间转眼过了三四个月,父亲虽然在医院接受治疗,但是病情并无太多好转,陈佩斯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硬是想不出一点儿办法。
最后医生建议,最好给陈强安排个山清水秀的乡下地方疗养,这也许还有点用!
“那还要找吗?直接去我的地盘不就得了?”
于是,陈强就被儿子接到了那个美丽、安静的〝桃花源”中。
陈佩斯对父亲说:“老爷子,您可以在这里安度晚年,远离充满噪音和汽油味的大城市,吃的是山村野菜,喝的是甘甜的山泉,每天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生活在原生态的绿色世界里,对身心健康有百利而无一害!”
可是,陈强还是没一点儿反应。
安顿父亲在这里住下来后,陈佩斯每天晚上给老爷子泡脚、按摩,刺激他的穴位,为其活动关节,学着医生给他做康复治疗,直到晚上11点左右才可以休息。
其间他总是不停跟父亲轻轻讲话,并把这叫做“心灵按摩”。
有一次,陈佩斯在给父亲按摩时,突然发现陈强在努力睁开眼睛。
他不由兴奋地大叫:“快看,老爷子醒了!”
从此,父亲的丁点儿进步,都让他们夫妇俩感动不已。
半个月后,陈强竟然能断断续续地讲话了。
“我能够明白爸爸心里什么都明白,可是就是说不出来。”
可是没关系,在陈佩斯的精心照顾下,父亲竟然慢慢能够走路了。
但让陈佩斯不解的是,醒来后的陈强,竟然忘了很多东西,比如他自己曾经是个演员,比如他在那些苦难的日子里受到的磨难。
可是欢乐总比忧愁多,那些日子,陈佩斯高兴极了。
每天早上亲自给老爷子做手工切面,陪老爷子在门口晒太阳喝茶。
父亲在阳光下打盹时,夫妻俩就上山看草莓和果树的长势。
回家时,摘一些鲜红嫩绿的水果给老爷子解馋。
周末和节假日,陈佩斯去北京把儿子从学校接过来,三代同堂,其乐融融。
可是现在的日子看着这么好,但其实小时候的陈佩斯和父亲关系并不是那么好。
陈强长年在外面拍戏,对于家里的关心较少。虽然在外面屡屡拿奖,可是对于儿子的关心却是不够的。
因此陈佩斯小时候很是顽皮,而且不喜欢读书,经常和学校里的坏孩子逃学、打架,让陈强很是头痛。
有一次替同学打抱不平,陈佩斯把别人打了一顿,自己的脑袋也被对方叫来的“援兵”打破了。
到医院缝针时,得剃掉受伤位置的头发,为了方便,他干脆刮了个光头。
回家后,陈强就把他叫到跟前说:“要么你就好好的,别总惹事。要么你就顺着这条道一直奔到监狱去,头发也不用留了,省得将来进去还得剃。〞
没想到,自此以后陈佩斯就跟父亲较上了劲儿,一直保持着光头形象。
可是长大后的陈佩斯却像是个变了一个人一样,20岁以后的陈佩斯一改小时候的叛逆和顽劣,竟然变成了一个特别懂事和孝顺的孩子。
上世纪80年代初,他们家里还没有空调,出门也没汽车。
夏夜天热,老爷子睡不安稳,陈佩斯就弄个三轮脚踏车放张竹椅,让老爸像“南霸天”一般坐在上面,他光着膀子满头大汗蹬着车到北影厂宿舍外兜上一圈,小风儿一吹,老人滋润得不行,回家后倒头酣然入睡。
后来,陈佩斯有车了,陈强老爷子反而不爱坐,宁可自己去北太平庄“遛弯儿。
陈佩斯给家里装了空调,老爷子又舍不得电,儿子一走就关机。
对于陈佩斯来说,有时候陈强除了父亲的身份,更多的还是人生导师的角色,是他人生的鞭策者。
你别看陈佩斯在演戏时油腔滑调,花花哨哨,但在生活中,却是个见了大姑娘都有些害臊的人。
所以到了30岁,他还是个快乐的单身汉。直到1983年认识了医生王艳玲,陈佩斯才步入婚姻殿堂。
婚后第二天,陈佩斯夫妇到陈强住所吃了顿团圆饭陈强端着儿媳敬的酒,满意地一饮而尽,然后对陈佩斯说:“二子,我一直对你说,做人讲道德,不做昧心事。演戏要讲戏德,不抢戏,不压别人的戏。这些你都做到了。今天我要说的是,做丈夫要有夫德,小王工作辛苦,每天都在手术室一站好长时间,回家很累的,家务事你得多揽点。”
陈佩斯听得频频点头,认真地说:“放心吧爸,我一定会记住您的话。”
此后的十几年里,陈佩斯和哥哥事业顺利,夫妻和睦,陈强和老伴的身体也很硬朗,全家人都生活得很幸福。
对于陈佩斯来说,老爷子就是他最尊敬和爱戴的人。
陈佩斯之所以能够进入演艺圈,也离不开老爷子的提携。
因为塑造了《白毛女》中的黄世仁、《红色娘子军》里的南霸天等反派角色而遭受种种磨难,陈强并不主张陈佩斯从事表演。
在他看来,他们家这张家传的脸,似乎只能演反派角色,而这可能伴随无数风险。
可是儿子坚持要往艺术方面发展,无奈之下,思虑良久,父亲给了儿子一个建议:“要是将来有喜剧表演机会,你该往那方面发展。”
1973年,结束了四年多上山下乡生活的陈佩斯回到北京,在父亲和其好友田华的帮助下,参加了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招生考试,他的事业也以八一厂为起点。
从小耳濡目染的陈佩斯表现出了过人的表演天赋,25岁就出任电影男主角,这便是他和父亲共演的喜剧《瞧这一家子》。
与父亲同台,陈佩斯紧张极了,每当拍他的戏时,陈强总是刻意躲到摄像机后面,直到儿子的表演“糟糕”得让他实在忍不住了才走出来指导。
在这样手把手地“培训”中,陈佩斯的演技飞速提高。
这部电影拍完后,戏外的父子俩,因为过去聚少离多造成的有点僵的关系也变得融洽起来。
虽然仍有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
受欧洲电影影响,陈佩斯特别喜欢自然状态的表演,与父亲意见不同时总是据理力争。
最激烈的一次是在拍摄《父子老爷车》时,两人就戏论戏,各执一词,争执不下,最后导演和摄影不得不出面调停。
随着儿子的一天天成熟,陈强从“手把手教”终于变成了“彻底放手”。
1999年初,陈佩斯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打击。
当时他发现央视下属的一家公司,擅自出版发行了他和朱时茂创作并表演的《吃面条》《拍电影》等8个小品的VCD光盘。
交涉无果的情况下,陈佩斯将对方告上了法庭。
官司尘埃落定,他拿到了32万余元的侵权赔偿金,但从此也“离开”了春晚,其他地方的演出邀请也没有了。
没有商演的收入,陈佩斯的影视公司很快倒闭。
心灰意冷的他从此退出演艺圈,再也不愿拍戏、演小品,很快就变得一贫如洗。
为了维持生活,妻子拿出自己的几十万元“私房钱”,在北京延庆西三叉村的大山里承包了1万亩荒地。
从此夫妻俩带着十几名工人,开始没日没夜地种植蔬菜和果树赚钱。
时间线回到现在。
眼看着自己的儿子已经完全放弃自己所钟爱的表演事业,老爷子现在醒了,嘴上虽然不说,但是急在心里。
这天回家的陈佩斯,看见陈强闷闷不乐,陈佩斯知道父亲在忧虑什么,他轻轻蹲在父亲的身边说:“爸,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戏我还是会去演的,但我最近一直在想这事,可能小品和电影不再适合我,不过总有一种艺术形式适合我。我跟您一样,天生是为演戏而生的。要演,一定要演!”
听了这话陈强十分高兴,陈佩斯在事业上遇到了重大挫折,他实在不愿看到儿子一直在山林里消沉下去,而现在儿子知道没有放弃表演,心里实在是高兴。
2001年,陈佩斯卖石榴攒到35万元,他拿出家里仅有的这些钱,开始筹备排练舞台喜剧《托儿》。
这是他制作的第一部话剧。投资前,制作人告诉陈佩斯这个话剧可能赔30万元。
他咬着牙说:“我投,我做!”
陈佩斯的复出很顺利。
2002年,《托儿》在北京上演,上座率95%,在北京连演10场后,开始了全国巡演。
后来的几年里,陈佩斯又推出了《亲戚朋友好算账》《阳台》等话剧,均获空前成功。
仅2006年推出的《阳台》一部戏,净利润就达到了2000万元。
2008年他又创作了话剧《阿斗》,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演出,均取得了辉煌的票房。
昔日的“光头笑星”顺利从小品演员转型为话剧明星。
2010年,在第17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扮演了一辈子配角的陈强获得终身成就奖。为了给儿子一个“露脸”的机会,老爷子决定让陈佩斯代替自己登台领奖。
原来直到此时,他心里仍时刻惦记着儿子的事业与前途。
排练《托儿》期间,陈佩斯把父亲送回了北京家中,每隔几天就抽空去看望。
一天深夜,母亲却忽然打来电话:“二子,你回来一趟吧,你爸找你。”
陈佩斯赶回家时已是凌晨时分。陈强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毫无倦意。
母亲在一旁哈欠连天,见陈佩斯来了,像见了救星一样:“二子,你可回来了,你爸不见到你,不肯睡觉啊。”
陈佩斯急忙问父亲有什么事,可陈强一见到儿子,立刻打起了哈欠:“我要睡觉了。”
陈佩斯哭笑不得:“你这个坏老头儿哎,不是折腾你儿子嘛!”
此后一连几天,陈强都是这样,不见到儿子就不肯睡觉。
陈佩斯突然感到很心酸很难过,他觉得年迈的父亲越来越像孩子了,从前是他依恋着父亲,现在是父亲对儿子难舍难离了。
于是,陈佩斯一家跟父母住在了一起。
他把自己的卧室安排在父亲的卧室旁边,夜里一有动静,就赶紧爬起来查看。
父亲每天泡脚、搓澡之类的生活琐事也是他全部承担。
尤其父亲生病后,最喜欢让儿子帮他洗澡。
父子俩泡在热气腾腾的热水里,陈佩斯帮父亲搓背,手法轻柔而有力。
陈强说:“二子,你小时候爸爸就是这样帮你搓背的。”
陈佩斯逗他:“现在咱俩颠倒个儿了,该我帮您搓了……”
每次巡演结束后回到北京,陈佩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牵着父亲的手出去散步。
他喜欢看到父亲像返老还童的孩子一样的表情,觉得陪父亲、回家吃饭是特别幸福的事。
可是快乐的日子并不长久,自从脑中风以来,陈强的身体总是不太好,经常要往医院跑。
安贞医院、武警总院、中日医院以及北医三院,进去出来,这些医院的医生护士和他们一家子都是十分熟稔。
而陈强的乐观也是给他们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他们叫他“大鼻子爷爷”,因为陈强总是十分随和,可是让他们更加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坚强以及豁达。
有一次,感冒发烧,要验血,陈强因为年纪大了血管僵硬堵塞,抽不出血来,护士在一旁十分着急,但是他却像是没事人一样,还在一旁安慰她:“没事的,慢慢来。”
对于救治他的护士,陈强也是十分能够照顾他们的感情。
有时候,喉咙里插着管子在吸痰,没法说话,他就双手合十,做两个揖,表示感情。
还有一次因为心梗住院,要上厕所,他不用别人搀着,自己一点一点挪到了卫生间,可是刚一坐上马桶,就不对劲了。
不动了。陈佩斯和医生急了,在一边急切地叫他,没反应。马上把他送到了床上。
过了半个小时,孙子陈大愚来了,在旁边叫了声“爷爷”,他的眼珠子就突然动了。
这样的事情很多,从2002年到2012年,这十年间,这样的事情发生了有十五六次。
老爷子好像是故意一样,总是和子女开着玩笑。
可是陈佩斯完全没有怨言,对于这个生他养他的父亲,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照顾好他。
陈强生病以后记忆一直不太好,但是对于那些年在北京郊外的生活记忆的特别清楚。
他总是问儿子陈佩斯,那些树怎么样了,那些玉兰花怎么样了。后来陈佩斯就在家门口也种了玉兰花,于是他总是心心念念照顾着,惦记着花开。
可是2012年,这一年的开花,陈强却见不到了。
在花开前几天,陈强因为肺部感染,造成了心衰引起高烧,住进了医院。
接下来的半年里,陈佩斯全面停工,专心照顾父亲。
他每天为老人端屎倒尿,陪他聊天,给他轻轻按摩。但因年事已高,这一次坚强的老人最终未能战胜病魔。
2012年6月26日21时38分,陈强在北京安贞医院逝世。
当晚,儿子陈佩斯、女婿张山等亲属以及电影导演江平、著名演员张国民、马崇乐等电影界人士在太平间向陈强告别。
27日凌晨,刘晓庆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发布了消息:“闻陈强老师去世,震惊不已!陈老师任北影剧团团长,对我关爱有加。与佩斯也是多年至交。我们合作的影片《瞧这一家子》,已成绝唱。陈强老师,安息吧!”
崔永元则在微博中写道:“老一辈电影艺术家、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著名演员陈强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今日逝世。他是主演过《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43部电影的表演大师,曾获第一届电影百花奖,是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追忆一代大师,振兴中国电影。”
演员黄晓明祝福老爷子“一路走好,谢谢您曾带给我们的欢笑”。
陈强去世的消息传出后,短时间内就有数万网友在微博上进行了转发、回复。
有人赞美他高超的演技,有人追忆自己小时候看陈强、陈佩斯父子俩“飙戏”,非常怀念。
“一个有艺术坚持的老艺术家”,一位网友这样写道。
陈强特别喜欢看白海棠花开,每年到了花开的时候,他总是要让子女推着他的轮椅到小区的院子里去看海棠花。
看完了还摘花,插在头上,这时候,陈佩斯总是笑着对父亲说,你真的是一个“花老头”啊。
可是这一年,他看不成了。
但是对于着院子里的海棠树,他还总是惦念着。
他悄悄对陈佩斯说:“推着我,我们悄悄跑回去一趟。咱们在院子里坐一会。”
可是,看着满身插着管子的父亲,陈佩斯嘴上答应了,可是心里摇了摇头。
我们总是说“善意的谎言”,可是这种谎言的目的有时候就是因为关爱。
陈佩斯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作为子女,我们要糊弄他。你看着他是相信的,但是我知道他可能是不相信的,他这样做其实也是为了关爱我们,我们一直在一种互爱的氛围里。”
是啊,因为爱啊。尽管那个须眉交白、小眼眯眯,如胡同里邻家大爷般亲切的老人已飘然而逝,但他留下的一部部经典影片,以及这对深情父子用爱谱写出的动人故事,将永远温暖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