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后传第九回:镇三山计赚虎头 横海郡柴进受诬
发布时间:2025-08-03 19:24 浏览量:1
虎头领军一万,来取青州,这青州兵马总监,乃是镇三山黄信,手下亦有三千兵马,闻得金兵将到,和知府宇文化说:“大人,金兵残暴,不可放入青州。”
宇文化道:“有何良策?”
黄信道:“不等他来,我便去迎敌,引他到二龙山处,那里地势险要,容易设伏。”
宇文化道:“就依将军。”
黄信道:“城外百姓,尽快疏散,断绝河流,堵塞井口,金兵远来,不能持久。左路军,中路军马已退,这右路军独力难支,想是捞些好处就走。”
宇文化道:“将军所言极是,恨那刘豫献了城池,山东大部为金军所占,若守不住青州,你我均为罪人亦。”
黄信道:“大人放心,有我黄信三寸气在,管叫金狗片甲不留。”
点起三千兵马径来迎战,虎头大笑:“宋人闻我名,无不丧胆,你却来送死。”
纵马舞刀,直取黄信,黄信摆丧门剑接住,战十余合,回马就走,虎头大笑:“这点本领,尚且不如我家三岁孩童。”引军去追。
黄信且战且走,引得金军追奔二龙山方向。早把人马分为三队:后队五百人扮作溃兵,沿途丢弃些粮草军械;中队一千五百人埋伏在二龙山两侧峡谷,专候敌军入瓮;前队一千人随他压阵,堵住山口。
虎头是员莽将,一路追进二龙山地界,两侧山壁愈发陡峭,道路渐窄。副将打马上前:“将军,不对劲!这里地势险峻,容易伏兵。”
虎头猛醒,刚要下令退兵,两侧山上传来震天呐喊。滚木擂石如暴雨般砸下,金兵顿时人仰马翻。
黄信再把令旗一挥,箭矢如飞蝗般掠过峡谷。金兵挤在窄道里无处躲闪,惨叫声此起彼伏。虎头舞刀左冲右突,不能得出,身上已中数箭。
厮杀至日暮,金兵一万兵马折损过半,两千多人逃了,剩下的纷纷跪地投降。虎头被黄信亲自擒获,按在地上时仍嘶吼不休:“南蛮,你这厮奸滑,来算计爷爷……”
黄信冷笑道:“你为阶下囚,还啰唣什么!”
押着俘虏、带着缴获的军械返回青州。宇文化率官民出城相迎,大庆三日。
消息传到金营,粘汗大怒:“起兵以来,还未曾如此失利,我亲去走一遭。”
众将劝:“元帅,不可轻动。”粘汗听劝乃住。
你道为何?山东百姓组成义军,到处袭击金兵,金兵苦不堪言,闹得最凶的的,是郓城铁扇子宋清。
宋清自从哥哥宋江死后,便在家务农,他人缘好,人情重,百姓乡绅官员,莫不爱戴。
见金兵犯境,招募乡勇万人,大部分都是梁山旧军,山东百姓响应,金军到处受挫,不少人有思乡之意。
登州围攻不下,青州折损七八千人,山东百姓和他为敌,人心思乡,粘汗已得了许多金银,遂退兵。
刘豫也随金兵撤走,来年粘汗卷土重来,攻陷山东,立刘豫为皇帝,国号大齐。此是后话不提。
再说横海郡柴进,征方腊后复为良民,怎奈朝廷生疑。每每派人监视,柴进门庭冷落,门客一个也无。
当地官员,借口拜访,柴进家中古玩字画,东拿一件,西拿一件。后来又要借银子。
柴进气恼不已,老管家道:“官人,得想个主意,这等借法,怕是用不了几年,家业就空了。”
柴进长子柴砚少年气胜,对柴进说:“总不能这样,逼急了还去梁山为王。”
柴进道:“休得胡说,大不了,举家搬迁便了。”
金人入寇,官员慌乱,无暇顾及柴进,柴进松口气,不想这一天,有人来访。
柴进道:“这倒奇了,谁还能看我?”只见那人高头大马,背弓插箭。
柴进不认识,让进来落座,方才询问。那人道:“我乃是金国人,我主久闻柴大官人乃前朝皇族之后,愿以重金相聘,共商大事。”说罢掏出了圣旨。
柴进闻言站起,冷声道:“柴某是大宋子民,与金人无话可谈,请回。”
使者几次三番的说动,柴进只是不肯。没奈何,使者走了。
此事传到知府耳中,他连夜写了封密信送往上京,说柴进“暗通金国,假意拒见以掩人耳目”,又捏造了“柴府深夜有金人密使出入”的证词,连当年柴进藏在府中的梁山旧物,都被翻出来当作“通敌证据”。
数日后,一队禁军气势汹汹地围了柴府。领头的校尉展开公文,厉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横海郡柴进,勾结外夷,意图不轨,着即收监问罪!”
柴进站在阶前,看着那些熟悉的面孔——曾来“借”过字画的知县、拿过银子的通判,此刻都站在禁军身后,眼神躲闪却带着快意。他忽然笑了,笑声里满是苍凉:“我拒金人,反成通敌;你们盘剥百姓、谄媚权贵,倒成了忠良?”
校尉哪里肯听,挥手便要拿人。老管家扑上来护住柴进:“我家官人冤枉!那都是他们编的谎话!”却被兵卒推倒在地。
看着老管家趴在地上哭,忽然挺直了脊梁。他没挣扎,只淡淡道:“不必绑,我自己走。”
柴进全家二十多人,都被收监。
管营亦是柴进相熟之人,此人总算有些情面,不曾打杀威棒。
柴进自嘲道:“林教头曾在此间受罪,我也难逃。”
管营道:“大官人,只怪你是前朝皇帝后代。”
柴进性命堪忧,此地却来一个救星,你道是谁?轰天雷凌振。他本在火药局御营任用。新君登基,他被贬到了草料场。
听说柴进被监禁,连夜来看,二人痛哭。
柴进道:“你怎么到了这里?”
凌振道:“此处草料场亦是朝廷军备,如何来不得?”
柴进道:“临死前还能看到旧日兄弟,也不枉了。”
凌振道:“哥哥休要悲戚,小弟救你出去。”
柴进苦笑:“如何出的去?即使出去,何处容身?”
凌振道:“先出来,再做计较。小弟去了,哥哥保重。”
他找到禁军校尉,这校尉在京城,二人相识,凌振赔笑道:“我和柴进那厮,结义一场,他几时杀头,我好相送。”
校尉道:“这可不知,圣上让拿人,几时砍头,我却不知。”
凌振暗想:“造反大罪,都是押奔京城。要救柴进,只有武松,他是人间太岁神,除了他,谁敢劫牢反狱?
凌振得了主意,快马加鞭。奔六和寺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