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山不老,运水长流——民间艺术家邹文才先生追悼会悼词 | 杨光正

发布时间:2025-08-04 06:10  浏览量:1

尊敬的各位亲朋、各位来宾:

艾山不老,运水长流。此时此刻,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共同悼念和缅怀我市杰出的农民画艺术家、有邳州农民画“获奖专业户”之称的邹文才先生。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不懈的艺术追求,深深地影响着我市乃至全国的农民画创作与发展。

他的逝世是邳州文学艺术界特别是民间美术界的极大损失。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身残志坚、荣誉等身的草根艺术家而痛心不已。

回顾他的生平与创作成就,以表达我们对他的敬意与哀思!

邹文才先生1964年12月13日,出生于邳州市岔河镇样墩村三组,2025年7月26日16时4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家中与世长辞,终年61岁。

邹文才先生自幼便展现出对绘画艺术的浓厚兴趣。因患有小儿麻痹症导致二级残疾,身体行动极为不便。但邹文才先生从不气馁,身残志坚,先后拜侯德明老师、姚兴宏老师等学习素描、国画、油画、连环画等多种艺术,苦研丹青,勤奋练笔,创作风格多样,绘画艺术修养不断提升。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邹文才先生开始涉猎农民画领域。农民画那种夸张、朴拙的画风深深地感染了他,他也深深地爱上了农民画。从此与农民画创作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想着农民画创作。40多年来,他潜心于农民画创作与研究,获得了一个又一个奖项,被称为邳州农民画家中的“获奖专业户”!

其创作的农民画:《喜事》1992年在第二届民族文化博览会民间美术大展中获一等奖。

《集市》2002年在中国农民画联展中荣获三等奖。

《红高粱》2006年荣获第二届中国第二届农民书画展一等奖。

90年代至2007年,他耗时15年创作的农民画百米长卷《运河之春》,画出了邳州的特色,邳州的文化,邳州的风土人惰,邳州的红色旅游,邳州的特色农产品银杏、薹干、大蒜、板材,还有邳州流淌千年的大运河。这幅百米长卷轰动了整个全国农民画艺术圈。

《情满竹林》2007年荣获第三届中国农民书画展三等奖。

《蓝印花布》200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全国残疾人书法、绘画大赛中荣获金奖。

《染坊》2012年在第二届全国农民画展中国荣获一等奖。

2014年,他的农民画作品《染坊》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国家广电总局等单位收录为“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画。

他的代表作品还有农民画《过年》《赶年集》《秋收》《乡土之花》等等,在全国各大赛事中频频获奖。他也因此有了“获奖专业户”的美誉。

他还拖着残疾之身,无私传授农民画创作艺术,走遍邳州多所学校,为邳州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农民画创作者、非遗传承人才,受到广大民众高度评价,获得各级政府、部委奖励。特别是近几年来,他应江苏兴化市政府和文化宣传部门邀请,在兴化市培训了一批又一批青少年画家,受到兴化市人民政府奖励和民众的尊重和爱戴。

邹文才先生生前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农民画研究会会员,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徐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4年在“第五届韩中日残疾人美术交流展”上,被韩国残疾人美术协会会长金忠显颁发“特别奖”。2017年被徐州市人才工作小组定为“徐州市第七期拔尖人才”。同年被评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2024年被评为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邳州农民画代表性传承人。

邹文才先生凭着自己的勤奋和拼搏,取得了正常人也难以获得的荣誉和名望,他成为全家和邹氏家族中的名人,成为全市自强不息残疾人奋发成才的标兵和典范,为邳州市乃至全国农民画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邹文才先生不但是一位好画家、好老师、更是一位品德高尚、豁达开朗的人,无论对待学生还是亲朋好友,他总以真诚和幽默的方式无私地温暖着每一个人,是大家公认的好脾气!

邹文才先生虽然“走”了,但却留下了无数闪光的作品,这些作品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着他的艺术理念和他的创作精神。沧海桑田,星移斗转,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他的名字和作品将永远伴随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缅怀他的光辉艺术业绩,传承他的身残志坚精神,发扬他的高尚人品、人格,继承他未完成的农民画事业,共同把邳州农民画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更闪烁,以告慰九泉之下的先生英灵!

愿天堂没有病痛!

愿邹文才先生的艺术生命永远与我们同在!

邹文才先生,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