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南充人,知道邓锡侯将军抗日战争时期的事迹吗?

发布时间:2025-05-19 08:21  浏览量:4

【编者按】邓锡侯,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川军将领,曾与朱德并肩作战。他率部出川抗日,在山西前线与八路军合作,学习游击战术。虽装备简陋,仍英勇作战,取得夜袭两下店的胜利。后回川主持军务,支持抗战后勤。解放战争时期起义,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多项职务,1964年病逝。

邓锡侯

邓锡侯(1889-1964),陆军二级上将,绥靖公署主任。字晋康,四川营山人。1889年6月22日出生于一个贫寒之家。幼年就读于私塾。1906年考入成都陆军小学第一期。1909年被送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学习,毕业后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未毕业便返回四川,任新军第十七镇六十五标教练官及帮带。1912年转任四川陆军第四师副官,后升任连长。1916年随刘存厚配合蔡锷护国军作战,任营长。后任四川陆军第二师第三旅第五团团长,驻防成都。1918年升任四川陆军第五旅旅长,移驻眉山、彭山、仁寿一带。1920年任四川陆军第三师师长,驻防成都、广汉等地。1922年8月受到刘成勋、熊克武之攻击,失败后联合杨森通电拥护北京政府,被北京政府委任为第三十师师长,加骠威将军衔。1923年冬联合杨森攻击熊克武,攻占了重庆、成都。1924年5月被委为四川省省长,但因不愿单人离开重庆,未就任。1925年5月任四川清乡督办。1925年秋联合刘湘、袁祖铭刘文辉等组成联军,并任联军副总司令,进攻杨森。在宝兴场一役中,联军击毁杨的主力,邓率部进驻成都,成为四川军阀“四巨头”之一。1926年秋,其部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军,12月12日任该军军长,1927年3月1日就职。后任第七路军总指挥。1927年4月5日任四川省临时政务委员会委员.7月6日特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1928年11月7日派任川康裁编军队委员会副委员长、四川省政府委员及省民政厅厅长。1929年4月29日任四川省财政厅厅长。1932年刘湘与刘文辉之间爆发大规模混战,后邓亦参与混战,使刘文辉败走西康。1934年任四川“剿匪军”第一路总指挥兼第一十八军军长,截击长征到达四川的红军。1935年,蒋介石对川军进行整编,5月29日任整编后陆军第四十五军军长兼该军第一二八师师长。1936年2月25日任中将。1937年3月31日加上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主张团结抗日,8月任抗战最高统帅部第一路预备军副司令长官兼第一纵队司令,9月13日任第四军团军团长,10月23日任第二十二集军团总司令,率部参加次年的徐州会战。1938年初,刘湘病故,2月12日邓被委任为委员长重庆行营副主任,3月2日任川康绥靖公署主任,3月26日任第六十五军军长,主要负责川康军务、协调各派、稳定后方、保证前线供给。抗日战争中还曾任第七战区副司令长官。抗日战争结束后,仍任川康绥靖公署主任。1947年2月21日升任陆军二级上将。5月14日任四川省政府主席及省政府委员,7月24日任重庆行辕副主任。1948年春,川康绥靖公署裁撤,6月17日被特派为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同年12月30日又派任重庆绥靖公署副主任。1949年3月29日任川、康,滇、黔四省联合“剿匪”总指挥部副指挥官,4月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在这一时期,坐观情势,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消极对抗。10月与潘文华等人率部在彭县起义,成都得以和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南政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等职。1964年3月30日在成都去世。

——来源《中国国民党九千将领》

邓锡侯,国民革命军第28军军长。这是邓锡侯在前线指挥所以电话发布命令的情形。

邓锡侯,字怀松,号晋康,营山县回龙乡人。青年时就读于四川陆军小学堂和南京第四陆军中学。辛亥革命前夕弃学从军,任四川新军营长。1916年二月在反袁护国战争中,曾与朱德并肩战斗于泸州棉花坡,从此邓锡侯朱德相识。后升任团长、旅长、师长。北伐战争时期,川军先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邓锡侯任二十八军军长。1933年,刘湘邓锡侯任第一路"剿共"军总指挥。在阻击红军北上的战斗中,邓部屡遭惨败,受到蒋介石的严电申斥,因而情绪消沉。

图为“川军三雄”:由右至左:刘文辉、杨森、邓锡侯。

1935年七月,邓锡侯接到红军朱总司令的一封密信,信中说:"国难当前,应停止一切内战,一致抗日。红军北上抗日,如兄弟愿来,我们欢迎,如有困难,暂时不来,希望互不干扰……"邓随即密令追击部队与红军保持一天行程的距离,不与红军直接交战。1935年十二月,朱德又给邓锡侯等川军将领发布了公开信,信中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下定决心要灭亡中国,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大敌当前,全国各阶级、各武装部队应联合起来,共赴国难。朱德的公开信,激发了川军将领和广大士兵的民族意识,鼓舞了他们的抗日情绪。

1920年6月,被川军强拉来的壮丁将与滇军开战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邓锡侯等将领纷纷通电,要求率部出川抗日。十月十九日,邓被任命为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率军赴山西前线作战。

临行前,邓锡侯在成都各界民众欢送出川抗敌将士大会上慷慨陈词,他说:"这一回是全民抗战,其目的在求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生存,与往年大不同了。自从芦沟桥事变发生,前方将士和民众伤亡累累。平绥线上,淞泸战区,许多地方成了焦土。每一思之,令人痛心疾首。我们军人早已认清了自己的责任,救国未敢后人。我记得司马穗苴说过,"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枪鼓之则忘其身"。我们现在把家也忘了,亲也忘了,身也忘了,我们要上前线去了"。"我们踏着先烈的血迹前进,请你们路着我们的血迹快来,前仆后继,不计牺牲地干。纵然日本枪快炮利,也不能歼灭我四万万人的心,最后胜利终是属于我们的!"

1937年12月,川军刘湘部5个师集结在南京外围的广德、泗安与敌血战

会后,邓又召集官兵训话,勉励他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英勇杀敌。邓部沿川陕公路开赴前线,时已深秋,每个士兵仅有单衣两套,步枪一支,手榴弹两枚。邓锡侯要求补充武器装备和冬季被服,蒋介石推到西安解决。到了西安又令到太原阎锡山处洽领。部队开赴前线投入战斗,阎锡山又托词拒绝补充,连山西军用地图也不发给。先期率师到达山西参加抗日的周恩来和八路军太原办事处主任彭雪枫知道后,亲自登门拜访。周恩来邓锡侯详细介绍了山西抗战的形势,并送给几张军用地图。邓锡侯十分感动:"真是雪中送炭啊!"不久,邓部奉命开赴寿阳一线堵击日军。

1944年5月,川军乘船准备离开重庆,开赴抗日前线

十一月五日,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前往寿阳看望邓锡侯,向他通报了太原危急的情况,关照他作好战斗准备。六日,邓部回援太原,时值大雾弥漫,五步之外难辨人影。邓锡侯一行抵达太原附近的南畔村,不期与日寇遭遇,敌入首先开枪。邓锡侯的警卫部队立即散开还击,边打边撒,退至一壕沟时,马失前蹄,邓被摔下马来,腿部负伤,险遭被俘,此后,邓把这一天作为他的抗战遇险纪念日,以示永远不忘日寇侵华的仇恨。

十一月中旬,邓锡侯奉命率领第二十二集团军到达洪洞县整顿。这之前,在寿阳掩护友军撤退的张鹏翼营,陷入敌占区。他们在八路军游击队的帮助、护送下,完好无损地去到洪洞与总部会合。在和八路军游击队相处的日子里,他们亲眼看到人民军队与群众水乳交融的密切情景和游击战术的威力,甚为佩服。这时,朱德总司令率领的十八集团军来到这一带抗击日寇。邓锡侯多次请朱总司令到川军部队给团以上军官调话,传授游击战术。丁玲还带领八路军"西北女子战地服务团"为邓部演出抗战文艺节目,鼓舞士气。八路军和川军还经常开展联欢活动,关系融洽。分别时,朱总司令特意送给邓锡侯一匹枣红马,以示永不下马,抗战到底。此后,邓也曾派张鹏翼等军官去延安"抗大"学习。

邓锡侯部于十二月奉调山东滕县邹县之间集结,准备。参加徐州会战。出发前,邓锡侯传令全军:鲁南是孔孟之乡,部队从上到下都要尊重当地风俗。对妇女要有礼貌,买卖要公平,严禁官兵进入民房内室,违者以军法从事。由于纪律严明,军民关系密切。在群众支持下,1938年一月十四日晚,邓部夜袭两下店日寇驻军,毙伤敌人200多名。这是川军在津浦线上参战以来立下的第一功。人民群众杀猪宰羊以迎。川军将士十分感动,他们说:"为民族而战,能得到民众如此爱戴,可以死而无憾了!"

1938年一月二十日,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汉口病故,四川政局发生波动。为了稳定四川局势,蒋介石于二月上旬电召邓锡侯汉口,征询治川意见。邓锡侯提出三点意见:第一是,四川是抗战后方,留驻川康的部队不少,应保留川康绥靖公署,以统率川康部队,第二,现在日军正猖派进犯,战区扩大,应再抽调一些川军出川抗战,增援前方,第三,张群四川人,熟悉四川事,建议委派张群四川省主席蒋介石基本采纳了邓锡侯的意见。

二月十一日,被委任为重庆行营副主任,三月二十七日,邓又被委任为川康绥靖公署主任。稍后,邓即从前线回到四川主持川康军务。邓上任后,立即接见记者,公布发表讲话,表示要协助省府动员四川人力物力支援前线,统驭留川部队,巩固抗战后方。1938年夏,董必武、林伯渠同志利用参加国民参政会之机,途经成都时拜访了邓锡侯。董老、林老向邓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进一步宣传了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并希望邓搞好后方支前工作,积极支援抗战。后来,邓在安定后方,征粮支援抗战的工作中做出了一定贡献,1941年,邓锡侯领衔组织了"前线川军慰劳团",赴前方慰劳抗日官兵,鼓舞他们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1944年湘挂之役后,邓锡侯对抗战曾一度信心不足,派人去重庆周恩来周恩来为邓仔细分析了当时苏德战场和我国抗日战争的光辉前景,明确指出抗战必胜的前途,从而使邓又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心。

军阀混战以来,川军部队中不少官兵染上了吸食鸦片的恶习。许多人除步枪、手枪外,还有一根烟枪。邓锡侯则对鸦片非常厌恶。他说:"鸦片同日寇都是中国的百年大息。日寇是一个极大的外患,鸦片便是一个极大的腹心之息。日寇的企图,在亡我国家,灭我种族。鸦片任其蔓廷,也一样的足以亡国灭种,两者都极端不可忽视。将来纵不亡于敌人,也会亡于毒害!吸烟的实在可怜可恨。这种安心堕落自我的分子,今后的中华民族,的确没有他们存留的余地!"

邓对吸食鸦片的部下、亲戚往往处罚很重。司令部中校副官冯蓝田,是邓锡侯的表侄。冯在抗战前线"孟吸鸦片,盗卖军粮",参谋长王秀生不便擅自处理,便请示在成都邓锡侯。邓立即回电:"就地枪决"。当时,王离开部队返川,没有他的签署,其他人未敢执行。岂知王秀生一去不回,冯蓝田也就一直被关押着。1939年该部奉命调成都,就未再加追问。冯蓝田以为到了亲戚身边,这一公案可以不了了之了。负责看押的官兵也不管不问,在其自由行动。但冯蓝田心中总不踏实,便去求人向邓锡侯说情,以便再次出来做事。谁知求情人刚一提及此事,邓锡侯便勃然大怒,除痛责有关人员外,马上手令警卫营长黄度,立即将冯蓝田执行枪决。

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许多方面和不同渠道道对邓锡侯等川军将领做了大量的工作。1949年十二月九日,邓锡侯终于与刘文辉、潘文华等联名通电起义,表示"竭诚服从中央人民政府毛主席、朱总司令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刘司令员、邓政治委员之领导",朱总司令立即回电嘉勉。

解放后,邓锡侯先后担任西南军致委员会委员兼水利部长、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副省长,同时,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防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民革四川省委副主任委员等职务,1964年三月三十日在成都病逝。

【说明】

1、本文纯属个人整理的学习资料和史料,仅供参考,资料参考《营山文史资料》、《四川军阀史料》、《中国国民党九千将领》、网络等;

2、图片主要来源网络、个人收藏,修复了一些达县老照片,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华文化精神;

3、欢迎多多交流,难免有疏漏之处,还请多多指正交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