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玫瑰》:重现“带刺的红玫瑰”传奇
发布时间:2025-08-10 07:35 浏览量:1
文/陈开枝
《红玫瑰》是党史文学作家王国梁创作的反映古大存军长在红色东江光荣历史的长篇纪实小说。
五华县是打铁打石之乡。当地有一句俗语,叫“硬打硬”。数年前,在古大存军长村子里立起一座十分生动的石雕塑,革命者的铁拳砸在反动派的头颅上,显示了当年农军勇于碰硬、砸烂万恶旧社会的震撼人心的光辉形象。
生于琴江畔的古大存,为庶母所生,童年备受欺凌,对旧世道的不公充满了仇恨。这方水土养育了他坚贞不屈、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的勇气。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思想熏陶了他,让他觉醒,加入革命洪流,在斗争中成为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被党派去参加东征,参加农民运动,组织农民武装,在斗争中逐步成长,创建了五华革命根据地、八乡山革命根据地,成为党的地方负责人、东江革命根据地和东江红军创始人之一,成为中央统一指挥的红十一军军长。
王国梁著小说《红玫瑰》
在战场上他冲锋在前,多次身负重伤;他爱兵如子,关爱群众;他作风民主,平易近人,善于团结同志。他党性强,把党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大局为重,忍辱负重,克服重重困难,带领红军战士和东江苏区人民,浴血奋战,牵制住了妄图进攻中央苏区的广东新军阀近十万大军,把东江革命根据地建成“中央苏区的南方屏障”。
在十年的土地革命斗争中,在白色恐怖严重的情形之下,古大存生命不息、斗争不止,坚持十年红旗不倒。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之后,他与中央失去联系,依然坚持艰苦卓绝的斗争,最后带领仅剩的17名战士在东江的深山老林里继续战斗。
1964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共广东省委,有幸在我十分崇拜的古大存同志身边工作,得到他的言传身教。毛主席曾称他是“带刺的红玫瑰”。如今,他那爱憎分明的性格、对同志亲如兄弟而令人爱戴的姿态,仍时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最近读了《红玫瑰》一书,又让我沉浸到当年古大存同志和东江红军以及苏区人民浴血奋战的不凡岁月。当年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为了民族的生存和解放,舍生忘死、英勇斗争的故事又历历在目。该书经宣传、党史、出版等部门和专家、传主亲属审阅,均表赞许,同意正式出版。
我读后,也深受感动,认为作者是用心用情写作的。全书史实准确,故事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特别是古大存、李斌、古宜权、徐妙娇、张剑珍、李山妹等革命志士的光辉形象、亲如兄弟的战友情和真挚的革命爱情催人泪下。
该书还具有当年粤东风土人情特色,真实可信。这是一部难得的党史、革命史的纪实小说。它的出版,为广大读者尤其是年轻一代提供了一部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东江是一块红色的土地,里面浸透了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老区、苏区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自然、历史等多重因素影响,一些地方发展相对滞后。
作为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的会长,借这本书出版的机会,我决心和大家特别是和年轻人一道重温和了解当年东江革命根据地不朽的光荣历史,学习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发扬光荣传统,为广东老区、苏区的振兴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原文刊于《羊城晚报》2025年8月10日A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