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樵夫雨夜救小姐,半夜听到闺房有异响,一善举终成佳话
发布时间:2025-08-13 17:00 浏览量:6
第一章 孤男寡母避祸乡野,力救千金结善缘
嘉靖年间,浙东台州府有个叫陈石生的樵夫。他本是府城铁匠铺的少东家,三年前一场大火烧毁了铺子,父亲为救账房先生葬身火海,母亲王氏也被掉落的横梁砸伤了腿,落下终身残疾。
为了给母亲治病,陈石生变卖了所有家当,带着母亲搬到了城郊二十里外的清溪村。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他靠着上山砍柴、偶尔帮村民修缮房屋过活,日子虽清贫,却也安稳。
陈石生天生神力,又习得一身好武艺——那是父亲生前请武师教的,说是能强身健体,万一遇到歹人也能自保。他性子憨厚耿直,村里谁家有难处,只要喊一声,他从不推辞,因此在村里人缘极好。
这年暮春,连日阴雨,山路湿滑,陈石生好几天没上山砍柴了。眼看着米缸见底,王氏的膏药也快用完了,他心里急得像火烧。这天清晨,雨刚停,他就背上柴刀、麻绳,揣了两个麦饼,匆匆往屋后的青峰山走去。
青峰山山势陡峭,林木茂密,常有野兽出没。陈石生轻车熟路地避开危险区域,专挑那些长得粗壮的松树下手。他抡起柴刀,寒光闪过,只听“咔嚓”一声,碗口粗的松树就应声而断。不到两个时辰,他就砍了满满一担柴。
正准备下山,忽然听到远处传来呼救声,夹杂着马蹄声和女子的哭喊。陈石生心里一紧,循着声音奔了过去。
只见山坳里,一辆马车翻倒在地,几匹受惊的马正在原地打转,车旁躺着两个受伤的家丁。一个穿着青色襦裙的少女被一个蒙面大汉按在地上,眼看就要被掳走。
“住手!”陈石生大喝一声,扔下柴担,像一阵风似的冲了过去。
那蒙面大汉见有人来,从腰间抽出一把短刀,恶狠狠地说:“哪来的野小子,敢管爷爷的闲事?”
陈石生没说话,侧身躲过对方的刀,一拳打在大汉的胸口。大汉惨叫一声,倒飞出去,撞在树上晕了过去。
陈石生赶紧扶起少女,只见她梳着双环髻,皮肤白皙,眉如远黛,虽然脸上沾了泥污,却难掩清丽脱俗。只是此时她吓得浑身发抖,眼泪汪汪地看着陈石生,说不出话来。
“姑娘,你没事吧?”陈石生问道。
少女这才缓过神来,哽咽着说:“我……我没事,多谢壮士相救。我是城里沈员外家的女儿,叫沈玉薇,今天随家丁出来采买,没想到遇到了劫匪。”
陈石生这才注意到,翻倒的马车旁散落着不少绸缎、胭脂水粉,看来真是大户人家的小姐。他帮着叫醒受伤的家丁,又将那蒙面大汉捆了起来,打算交给官府处置。
沈玉薇看着陈石生宽厚的背影,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她轻声说:“壮士救命之恩,小女子没齿难忘。不知壮士高姓大名?家住何方?改日我定让家父登门道谢。”
陈石生挠了挠头,憨厚地笑了:“姑娘客气了,我叫陈石生,就住在山下的清溪村。举手之劳,不足挂齿。”
沈玉薇从随身携带的荷包里掏出一锭银子,递给陈石生:“这点心意,还请壮士收下,权当是报答救命之恩。”
陈石生连连摆手:“姑娘,我救人不是为了钱。你要是实在过意不去,就把这锭银子给受伤的家丁治伤吧。”
沈玉薇见他如此耿直,心里更是敬佩。她想了想,说:“壮士,我看你砍柴辛苦,我家正好缺个打理花园、干些粗活的人,不知你愿不愿意来?工钱好说,还能让你母亲搬到府里住,方便请大夫诊治。”
陈石生愣了一下,他确实需要钱给母亲治病,可他又怕城里的大户人家规矩多,自己适应不来。
沈玉薇仿佛看出了他的顾虑,笑着说:“壮士放心,我家没那么多规矩。我父亲为人和善,定会善待你们母子的。”
想到母亲的腿疾,陈石生咬了咬牙,点头答应了:“那……多谢沈小姐收留。”
第二章 入府做工渐生情愫,雨夜闻险闯绣楼
两天后,陈石生安顿好村里的事,背着母亲王氏,跟着沈府派来的马车进了城。
沈府是台州府有名的丝绸商,府邸占地广阔,雕梁画栋,十分气派。沈员外名叫沈万山,五十多岁,慈眉善目,听说了陈石生救女儿的事,对他十分感激,当即安排他住在府里的西跨院,又请了大夫给王氏诊治。
陈石生在沈府的活计很轻松,每天除了打理花园,就是帮着府里干些力气活。他手脚勤快,做事踏实,府里的下人都很喜欢他。
沈玉薇是沈万山的独生女,不仅貌美,还心灵手巧,尤其擅长苏绣。她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那样娇生惯养,时常会来花园里散步,有时还会跟陈石生聊上几句。
一来二去,两人渐渐熟悉起来。陈石生会给她讲山里的趣事,讲那些奇花异草;沈玉薇则会教他识字,给他看自己绣的手帕、香囊。不知不觉中,陈石生的心里多了一份牵挂,而沈玉薇看他的眼神,也多了几分羞涩和温柔。
这天傍晚,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眼看就要下大雨。陈石生刚把花园里的花草加固好,就听到远处传来雷声,他想起王氏晾晒的药草还在院子里,赶紧往西跨院跑。
刚跑到院门口,就看到沈玉薇正帮着王氏收药草。她穿着一身粉色衣裙,裙摆被风吹得飞扬,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却丝毫不在意。
“沈小姐,怎么能劳烦你动手?”陈石生赶紧上前帮忙。
沈玉薇脸一红,笑着说:“伯母说这些药草很珍贵,我就过来搭把手。”
王氏在一旁笑道:“石生啊,多亏了玉薇小姐,不然这些药草可就被雨淋湿了。”
陈石生感激地看了沈玉薇一眼,心里暖暖的。
就在这时,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落了下来,瞬间就变成了瓢泼大雨。三人赶紧把药草搬进屋里,关上门窗。
沈玉薇擦了擦脸上的雨水,说:“雨下得这么大,我先回绣楼了,免得爹娘担心。”
陈石生送她到院门口,看着她撑着油纸伞,一步步走向不远处的绣楼。那绣楼是沈玉薇的闺房,建在花园的一角,两层高,楼上窗外种着几株芭蕉,雨打芭蕉,别有一番景致。
回到屋里,陈石生陪着母亲说了会儿话,见雨没有停的意思,便想着去看看府里的柴房有没有漏雨——他白天劈好的柴还堆在那里。
刚走出西跨院,就听到绣楼方向传来一声奇怪的响动,像是有人摔倒的声音,还夹杂着女子的低呼。
陈石生心里咯噔一下,沈玉薇一个人在绣楼,会不会出事了?他来不及多想,拔腿就往绣楼跑去。
绣楼的大门虚掩着,陈石生推开门,里面黑漆漆的,只有二楼的窗户透着一点微弱的光。他正要喊沈玉薇,就听到楼上传来“咚”的一声,像是重物落地的声音。
“沈小姐!”陈石生大喊一声,三步并作两步冲上楼。
二楼的房间里一片狼藉,桌椅翻倒在地,沈玉薇的绣花绷子掉在地上,丝线散落一地。而沈玉薇本人,却不见踪影。
窗户大开着,雨水夹杂着寒风灌进来,吹得窗帘猎猎作响。陈石生冲到窗边一看,只见楼下的泥地上有几个杂乱的脚印,不远处的墙角,似乎有个黑影一闪而过。
“不好!”陈石生心里一紧,沈玉薇肯定是被人掳走了!
他来不及多想,顺着窗户跳了下去,朝着黑影消失的方向追了过去。
第三章 奋勇追凶揭秘阴谋,智擒恶贼护佳人
雨夜路滑,陈石生深一脚浅一脚地追着黑影。那黑影跑得极快,显然对沈府的地形很熟悉,专挑偏僻的小巷子钻。
追了大约一炷香的功夫,黑影钻进了城郊的一座破庙。陈石生放慢脚步,悄悄跟了进去。
破庙里阴森森的,借着闪电的光芒,陈石生看到庙里有五六个蒙面人,其中一个正把沈玉薇绑在柱子上。
“大哥,这小娘子长得真俊,等拿到钱,不如……”一个瘦高个的蒙面人淫笑道。
“闭嘴!”为首的大汉低喝一声,“沈万山还没送钱来,别坏了大事!”
陈石生躲在佛像后面,屏住呼吸,心里盘算着怎么救人。对方人多势众,硬拼肯定不行,得想个办法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他看到墙角堆着一些干柴,眼睛一亮,悄悄摸了过去,从怀里掏出火折子——那是他上山砍柴时用来引火的。
就在这时,为首的大汉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喝道:“谁在那里?”
陈石生索性不再躲藏,点燃干柴,扔向那群蒙面人,大喊一声:“官兵来了!”
蒙面人猝不及防,被火吓得四散奔逃。为首的大汉反应过来,知道上当了,挥刀向陈石生砍来。
陈石生早有准备,侧身躲过,顺势一脚踢在大汉的手腕上。大汉的刀掉在地上,陈石生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将他按倒在地。
其他蒙面人见首领被擒,纷纷围了上来。陈石生把大汉挡在身前,喝道:“谁敢过来,我就废了他!”
蒙面人投鼠忌器,不敢上前。陈石生趁机解开沈玉薇身上的绳子,拉着她就往外跑。
刚跑出破庙,就听到身后传来一阵马蹄声,原来是沈万山带着家丁赶来了。
“爹!”沈玉薇看到沈万山,委屈地哭了起来。
沈万山看到女儿没事,松了口气,随即怒喝道:“把这些贼人都给我抓起来!”
家丁们一拥而上,很快就把剩下的蒙面人制服了。
回到沈府,沈万山让人把为首的大汉带上来审问。大汉起初还嘴硬,可当沈万山让人拿出鞭子时,他立马就怂了,一五一十地招了。
原来,这大汉是沈万山的远房表弟,名叫赵三。十年前,他在沈万山的丝绸铺里当伙计,因为手脚不干净,被沈万山赶了出去。这些年,他一直怀恨在心,纠集了一群地痞流氓,想趁沈玉薇外出时绑票勒索。
“我本来想拿到钱就走,没想到被那个樵夫坏了好事!”赵三恶狠狠地瞪着陈石生。
沈万山气得浑身发抖,没想到自己好心收留的亲戚,竟然会做出这种事。他当即让人把赵三和其他蒙面人送到官府,听候发落。
第四章 患难与共情根深种,喜结连理幸福长
经历了这场风波,沈玉薇对陈石生更是感激不已,也更加依赖他。而陈石生,看着沈玉薇那双清澈的眼睛,心里的爱意再也藏不住了。
沈万山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早就觉得陈石生是个可靠的年轻人,不仅武艺高强,还正直善良,女儿嫁给这样的人,他很放心。
这天,沈万山把陈石生叫到书房,笑着说:“石生啊,你救了玉薇两次,又帮我揪出了赵三这个祸害,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谢你了。”
陈石生憨厚地笑了:“沈老爷客气了,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沈万山话锋一转:“我看你和玉薇情投意合,不如……我就把她许配给你,你看怎么样?”
陈石生愣住了,他做梦也没想到沈万山会同意这门亲事。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一个劲地点头。
沈玉薇得知消息后,羞得满脸通红,躲在房间里半天不敢出来。王氏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拉着陈石生的手说:“石生啊,你可真是好福气,能娶到玉薇这么好的姑娘。”
三个月后,沈府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陈石生穿着一身大红喜服,骑着高头大马,把沈玉薇娶回了家——当然,是住在沈府里,沈万山早就让人把西跨院重新修缮了一番,作为他们的新房。
婚后,陈石生依旧勤劳肯干,不仅把花园打理得井井有条,还跟着沈万山学习打理生意。他脑子灵活,又肯吃苦,很快就成了沈万山的得力助手。
沈玉薇则继续做着她的苏绣,只是绣的不再是花草鸟兽,而是陈石生砍柴、练武的样子。她的绣品越来越有名,甚至有人专门来沈府求购。
王氏的腿疾在沈府的精心照料下,渐渐好转,虽然还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走路,但已经能拄着拐杖慢慢活动了。她时常看着小两口恩爱的样子,笑得合不拢嘴。
几年后,陈石生和沈玉薇有了一儿一女,儿子像陈石生一样力大无穷,女儿则继承了沈玉薇的巧手,绣出来的东西栩栩如生。
沈万山见陈石生已经能独当一面,便把家里的生意交给了他,自己则和老伴儿安享晚年。陈石生没有辜负岳父的期望,把沈府的生意打理得红红火火,还经常接济村里的穷人,深受乡邻的爱戴。
每当有人问起他们的婚事,陈石生总会憨厚地笑着说:“都是缘分啊,要不是那场大雨,要不是那声异响,我哪能娶到这么好的媳妇。”
而沈玉薇则会红着脸补充一句:“是你的勇敢和正直,才让我们有了这段缘分。”
这段因雨夜异响而起的姻缘,就这样在浙东的大地上,被人们传为了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