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杨泗洪宝岛抗日故事 | 作者 邹以恕

发布时间:2025-08-27 20:17  浏览量:7

1895 年,一纸《马关条约》将台湾岛无情地割让给日本,神州大地为之震动。在这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而出,以血肉之躯筑起抵御外敌的钢铁长城,杨泗洪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位来自江苏宿迁的铁血将领,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吞山河的抗日悲歌,其英雄事迹至今仍在两岸人民心中激荡。

杨泗洪自幼胸怀壮志,投身军旅后,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在江淮地区崭露头角。因治军严明、作战勇猛,深受将士们的爱戴与敬重。后奉命驻守台湾,任镇海中军统领。在台湾任职期间,他积极整饬军备,训练士卒,与当地百姓结下深厚情谊,为保卫台湾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清政府不顾台湾民众的强烈反对,决定放弃台湾时,杨泗洪义愤填膺,毅然拒绝撤回大陆的命令。他与刘永福等爱国将领联合当地民众,组建起 “黑旗军” 与 “义民军”,高举抗日大旗,誓言与台湾共存亡。面对装备精良、来势汹汹的日军,杨泗洪毫无惧色,他深知,此刻退缩不仅是个人的耻辱,更是对民族的背叛,唯有奋勇抗争,才能守住这片热土。

1895 年 8 月,日军兵分三路向台湾南部发起猛烈进攻,妄图迅速占领全岛。杨泗洪临危不惧,沉着指挥,在浊水溪、大莆林等地布下防线,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在大莆林战役中,杨泗洪亲自率领义军与日军展开激烈交锋。他手持大刀,身先士卒,冲入敌阵,所到之处,日军纷纷溃败。义军在他的鼓舞下,士气大振,以简陋的武器与日军的枪炮展开顽强对抗,斩杀日军千余人,给予侵略者沉重打击。这场战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台湾军民的抗日信心,也让日军见识到了中国军民的顽强斗志。

然而,日军不甘心失败,很快调集大量兵力进行反扑。在八卦山战役中,杨泗洪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依然坚守阵地,浴血奋战。战斗中,他不幸腹部中弹,鲜血直流,但他强忍剧痛,继续指挥战斗,高呼 “杀敌报国,此其时也!” 激励着身边的将士。最终,因伤势过重,杨泗洪壮烈牺牲,年仅 55 岁。他用生命践行了对祖国和人民的誓言,展现出了一名中华儿女的铮铮铁骨。

杨泗洪虽然牺牲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台湾军民继续抗战。此后,台湾义军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与日军展开了长达数月的殊死搏斗,直至弹尽粮绝。他们的英勇抗争,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也让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沉重代价。

在台湾人民心中,杨泗洪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彰化民众为纪念他的功绩,曾立碑铭记:“杨公泗洪,捐躯报国,其功其德,永垂青史。”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他的故乡江苏宿迁县人民政府在东关口公园建立了杨公墓园,让人们缅怀他的丰功伟绩。他的事迹不仅是台湾抗日斗争历史的光辉篇章,更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捍卫国家尊严的伟大精神象征。

2025年8月26日拍摄于宿迁市东关口

岁月悠悠,杨泗洪在台湾抗击日寇的英雄事迹,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两岸人民的心中。他用生命诠释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家国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杨泗洪的精神都将永远传承下去,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资料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