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应常修心廉

发布时间:2025-05-19 17:02  浏览量:3

胡质、胡威父子在三国、西晋时以清廉闻名。一次,晋武帝问胡威:你和父亲谁更清廉?胡威回答:我父亲清廉,却怕别人知道;我清廉,反倒怕别人不知道。我远不如父亲。其实,“怕别人不知道”的清廉并无不妥,但相比之下,“怕别人知道”的境界更高,体现了古人对心廉的追求。

所谓“心廉”,是指思想深处“不想腐”的自觉自律,不为名、不为利,只因心中有戒,彰显的是境界与情操,检验的是党性纯度,带来的是正心与正身。

心廉树立了道德标准,做人要有道德,从政要有政德,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看轻官职、看轻名利,才能始终保持一颗公仆之心。开国少将甘祖昌不管身居何职,心里始终装着百姓。他三次申请回家务农,在家乡从事农业生产长达29年,被称为“将军农民”,受到百姓爱戴。

心廉也强调自律意识,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北宋赵清献曾说:“昼之所为,夜必焚香告天,不敢告者则不为。”意思是说,白天做的事,晚上要怀着虔诚之心告诉上天,不敢说的,第二天就不能做。这种自我反省、敬天道、畏人言、守底线的态度,值得我们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本’在人心,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当前,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必须以心廉为目标,在认识上更加自觉,在行动上更加坚决。具体来说,党员干部要在“严”“慎”“清”“情”这几个方面下功夫。

在“严”上用力,严明政治纪律和规矩,深入学习廉洁自律规定,明晰制度是怎么规定的,纪律是怎么要求的,界限在什么地方,红线在什么位置,始终做到有原则、有规矩。

在“慎”上用劲,领导干部的言行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要增强身份意识,做到慎微、慎初、慎独,不触碰纪律和法律的高压线。

在“清”上用功,公私分明,公款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

在“情”上用心,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但人情往来要有界限。交友不慎可能毁掉一生,面对家人、朋友,要坚守原则,做到情不越法、不越纪、不越规。

“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对党员干部而言,诱惑无处不在。只有常怀自省精神,常修共产党人的“心学”,追求心廉,经常反省、正心正德,才能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

更多精彩视频

欢迎投稿,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