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赵争鸣教授病逝,享年66岁,电力电子领域痛失一位巨星!
发布时间:2025-09-05 02:22 浏览量:6
这位低调的学术大牛悄然离开,留下的不只是一摞摞研究成果,更有咱们国家电力电子技术自主创新的火种。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教授、咱们国家有名的电力电子技术专家赵争鸣,最近因为生病走了,享年66岁。
这消息一出来,科技圈和教育圈都震动了,不少同行、学生还有业内人,都纷纷表达哀悼和怀念。
赵教授一辈子都在搞电力电子技术与系统的教学和研究,他这一走,对咱们国家学术界来说是个大损失。
在电力电子这个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科技进步的关键领域里,他不只是个厉害的研究者,更是个辛苦的“园丁”。
赵争鸣教授大半辈子的学术时光都在清华度过。作为电力电子与电机控制领域的权威专家,他研究的方向特别关键——像电力电子技术、电机驱动系统,还有可再生能源转换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核心领域。
几十年搞研究的日子里,他一直盯着学科最前沿,带着团队啃下一个又一个技术硬骨头。他心里门儿清:电力电子技术是关键技术,对国家的产业发展、能源战略有多重要,他比谁都清楚。
赵教授还牵头做过不少国家级的重大科研项目,比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计划课题这些。他的工作不光在学术界受认可,更给咱们国家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履历:
赵争鸣先生,1959 年生,博士学历。1991年 3 月在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博士毕业留校工作;1994 年至 1997年分别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兼任有:北京电力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力电子学会副理事长,IEEE 电力电子学会执委会委员、会员发展委员会主席、北京分部主席。
赵争鸣(Zhengming Zhao),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87年9月-1991年3月在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机及其控制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为大功率高压电力电子技术、光伏并网发电及其应用、电机及其控制、无线电能传输等。因对高压大功率电子转换电磁暂态分析与控制的贡献而入选2018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
作为清华的教授,赵争鸣总把教学生放在第一位。他做学问特别严,对学生要求也高,但为人又特别随和,学生们都特别爱戴他。
他培养出来的博士、硕士,现在散在国内外的高校、科研机构还有企业里,早就成了电力电子领域的中坚力量。这种“培养一个、带动一批”的人才效应,才是赵教授留给中国科技圈最宝贵的东西。
好多学生悼念时说,赵教授不只是教他们专业知识,更教他们怎么搞研究、怎么做人。这种连“做人”都顾到的育人理念,才是一个教育家该有的远见和担当。
赵争鸣教授的研究,从来都不“飘”,一直跟着国家的战略需求走。早年间他就看出可再生能源转换技术的重要性,一头扎进去深耕。
他的团队在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这些新能源转换系统上,搞出了不少创新成果,给咱们国家新能源技术发展做了实打实的贡献。这些研究不光有理论价值,更能实实在在落地用起来。
另外,在半导体功率器件的应用上,赵教授也做了不少开拓性的工作,帮着咱们国家在这个关键技术领域,提升了自主创新的能力。
虽说赵教授成就这么大,但他一直特别低调、谦虚。不追名不逐利,也不爱吆喝自己,所有心思都放在科研和教学上。
这种品格在现在的学术界里,真的特别难得。跟他合作过的同行都说,他特别好合作,为人又随和,一点大学者的架子都没有。他有的,只是对学术的真心热爱,还有对后辈的尽心提携。
赵争鸣教授走了,我们都觉得心疼,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会一直滋养着中国的电力电子事业。他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品格,会成为年轻学子的榜样。
赵争鸣教授一辈子都很低调,却在咱们国家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带着团队搞出来的技术方案,现在正在全国各地的能源项目里默默运转;他培养的上百名博士、硕士,早就成了行业里的顶梁柱。
他的生命停在了66岁,但他点燃的创新火种,会一直照着咱们国家电力电子技术往前走。
这才是科学家精神最真实的样子——不在乎名气有多响,只在乎能不能默默把活干好;不追求个人的荣誉,只想着能帮行业往前推一步。
沉痛缅怀赵争鸣教授
愿赵老师在天堂安好
愿逝者家人节哀顺变
赵老师一路走好!
- 上一篇:晚潮|尽孝与为官
- 下一篇:流浪者萧军(何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