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简王朱祐橓:就藩途中一地鸡毛,到封国后性子大变成为一代贤王
发布时间:2025-09-06 07:15 浏览量:4
前言:临沂宝泉寺,又称南大寺,位于涑河北岸,始建于南北朝时期,是沂州四大古寺之一。寺中有一块石碑,记载着大明泾王朱祐橓在此兴修水利,疏通涑河的功绩。
明代著名诗人,曾任沂州教谕的舒祥曾留下一首诗,描写了涑河美景,成为沂州八景的代表诗作。
苍苍微曙霭高台,几树桃花昨夜开。
疏柳啼莺三月届,断云迷雁九天来。
千门辟尽晨钟散,百役奔初晓漏催。
此际登临观下境,满城春色拥蓬莱。
涑河九孔桥金光穿孔
那么这位深受当地百姓爱戴的泾王朱祐橓是何许人也?他的一生还有哪些故事呢?
朱祐橓,生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三月十六日,明宪宗朱见深第十二子,生母恭妃杨氏。这里提一句,在《宪宗实录》中,对朱祐橓的身份记载为“皇第九子”,这又是何故呢?
宪宗长子生母,是大名鼎鼎的万贵妃,但他出生不到一年便不幸夭折。次子朱祐极,贤妃柏氏所生,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十一月册立为皇太子,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正月夭折,年仅四岁,谥曰悼恭。
明宪宗与万贵妃剧照
朱祐樘,宪宗第三子,生母淑妃纪氏,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十一月册立为皇太子。由于皇长子、悼恭皇太子均属于夭折,可以不计入伦序,因而朱祐樘也被认作是宪宗长子。比如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册封皇太子妃之时,宪宗就在册文之中肯定了朱祐樘的身份:“朕长子皇太子祐樘天赋纯资,学全睿德,年长已冠,宜谐室家。”
此外宪宗第十子生两月而夭折,故而原本伦序第十二的朱祐橓,一跃成为了“皇第九子”。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八月,宪宗朱见深驾崩,皇太子朱祐樘继位,即孝宗,改年号为弘治。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八月,太保兼太子太傅、新宁伯谭祐充正使,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徐溥为副使,持节册封七岁的朱祐橓为泾王,封国山东沂州(今山东临沂)。
沂州泾王府泾王府位于沂州城东面,清代改为沂州府衙驻地。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八月,巡抚山东都御史何鉴向朝廷上奏,称山东地面连年灾害,百姓疲惫不堪,府库空虚无比,即所谓的“人无空丁,库无余积”,无力承担修建泾王府的费用。
明代亲王府
然而王府工程浩大,泾王殿下又之国在即,难以拖延时日,于是户部和工部会议之后,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其一、经费方面:临清州税课局税银一万八千两征用两年,山东运司盐银一千四百九十六两、盐一十六万一千三百余引、修河余银六万两全部截留。
其二、兖州府各色人匠,以及直隶邳州、徐州、海州等处夫匠一万人,悉数征调用来修建王府。
孝宗皇帝大笔一挥,全部同意。我们要知道一点,相比开国之初的王府,例如西安的秦王府、太原的晋王府、武昌的楚王府、成都的蜀王府,明代中后期的王府规模已经大为不及。尽管如此,泾王府依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当地官员甚至得以免除赴京朝觐的辛苦。
乙丑,以山东修建泾、衡二王府第,免兖州、青州二府并所属州县正官明年朝觐,从镇巡等官奏也。—《明孝宗实录卷一百四十二》
之国沂州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九月,翰林院检讨张显、范兆祥出任泾王府左、右长史。当年十月,朱祐橓正式“出府”,也就是离开皇宫,入居京师之中的诸王府。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九月,十六岁的朱祐橓大婚,东城兵马指挥曹铉之女被册封为泾王妃。
紫禁城皇宫
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三月,泾王殿下为两位舅舅:杨谨、杨谦求恩荫,二人得以被封为锦衣卫指挥佥事和所镇抚。
当年四月,朱祐橓前往天寿山,向父亲宪宗茂陵、祖父英宗裕陵、曾祖父宣宗景陵、高祖父仁宗献陵、五世祖太宗长陵辞行。原以为此生不复相见,未曾想死后仍然归葬京师,不过此乃后话。四月十一日,孝宗皇帝在奉天门送别弟弟,泾王殿下正式之国沂州。
泾王一行抵达天津之时,随行的御用太监金辅,和王府长史张显、范兆祥,承奉韦瑢、张贤,内使李顺等人发生矛盾。双方互相看不惯,下人之间进而大打出手。天津三卫的指挥贺勇等人不敢干涉,闭城不出,连泾王也不去朝见。
孝宗朱祐樘剧照
到了沂州之后,双方各自向朝廷上奏告状。金辅称韦瑢、张显等人“贪暴”,泾王受其蛊惑而不能节制。朱祐橓则指责金辅“踞慢在途,专擅欺侮”,毫无人臣之礼。
对此东厂首先介入,确认李顺对“系死役夫”之事负有主要责任,将其逮捕回京“拷治”。工科右给事中周玺、刑部郎中毛实赶往沂州进行调查,认定金辅“取鱼不献,鼓吹先行”,确有僭越之行。韦瑢等人也各有罪状,而且对泾王不称“殿下”而直呼为“尔”,必须“重治其罪”。
命锦衣卫逮系瑢等至京鞫治之。辅等俟至京日,令司礼监奏请处治。指挥贺勇等二十八人、仓州吏目韩天爵等三一人,及军余十八人俱连逮罪坐有差。—《明孝宗实录卷一百九十》
这一次冲突给泾王府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长史、承奉等核心官员团灭,整个就藩过程还被当作反面典型,多年以后依然被言官们拿出来反复鞭笞,史称“官校恣横,至殴辱宪臣,逼取财物,地方骚动”。
对于大明亲王来说,不能追求权力,那就要享受生活。没钱了怎么办?问皇帝要。朱祐橓就通过三天两头的上奏,为自己要来了济宁州税课局的税钱,枣沟湖、泥塘湖等处的田土。
沂州古城
到了明世宗嘉靖年间,户部建议裁革各王府洪武、永乐以后“非钦赐系请给税课,以及河泊、山场、湖陂之属”。对此朱祐橓据理力争,认为自己的财产都是先帝所赐,与其他王府不同,请朝廷酌情予以保留,最终世宗也同意了他的请求。
念臣生于洪武、永乐之后,受封于孝宗皇帝之朝,似与诸府不同。况部臣所议本无庄田字样,如仓山及济宁税课局固当如议入官,而枣沟等庄田六区仍请给以为赡。上从之。—《明世宗实录卷一百三十二》
那么世宗为何会对泾王网开一面呢?毕竟他曾指责封国济南的德王不该与小民争利。
这里的第一原因当然是血缘关系,泾王和世宗的父亲兴献王朱祐杬一样,都是宪宗的儿子,双方是亲叔侄关系。而当时的德王朱祐榕,不过是皇帝的堂叔。
世宗朱厚熜剧照
第二原因则是朱祐橓在沂州的口碑较好。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的时候,泾王上奏朝廷,请求疏通涑河。在朱祐橓的支持下,工部侍郎付熙法、沂州知州范树铭、沂州指挥使李翰组织民众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项利在当时功在后世的工程。
此外朱祐橓礼佛向善,曾捐资重修沂州城内的东岳行宫,福胜寺释迦牟尼金身铜像,以及宝泉寺和其山寺。重修其山寺碑文对泾王此举大为赞扬:“上以期寿圣于万年,皇图于永固。下祈福于万民同归寿域,岂非尊王庇民者哉!”
沂州宝泉寺
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七月初八日,泾王朱祐橓去世,享年五十三岁,谥曰简,谥法“一徳不懈”曰“简”。
泾简王身后事曹氏,泾简王元妃,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八月初四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葬于沂州蒙山(今费县薛庄镇王林村北云台崮山)。
朱厚烇,泾简王长子(未知是否嫡子,曹氏墓志中未曾提及),先于朱祐橓去世,无嗣。
魏氏,泾简王继妃,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册封。
由于泾简王绝嗣,泾国除封,朝廷按照惯例将朱祐橓安排归葬于京师,元妃曹氏也一并迁葬。
王无子,继妃魏氏奏乞还葬西山。上从其请,并诏继妃及宫眷来京居住,敕司礼监官往取。—《明世宗实录卷二百二》
明代亲王坟园
为了保证泾简王坟园的日常维护,以及魏氏的吃穿用度,朝廷以永清县地土五顷为护坟地,百顷为坆所供奉香火之资,八百二十九顷为继妃魏氏的养膳之资。
不但如此,魏氏的弟弟魏川,还被特旨封为锦衣卫所镇抚。
至于沂州的泾王府,在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的时候被衡王朱厚燆看中,想挪用给两个弟弟高唐王朱厚煐、齐东王朱厚炳。礼部经过一番讨论,认为首封郡王没有别城而居的先例,此风不可长。
下礼部议:“郡王受亲王约束。衡国青州而沂远,初封郡王无出居别境例。宜令有司于境内盖造。”从之。—《明世宗实录卷二百五十四》
结语:除了就藩途中的那段风波以外,朱祐橓在沂州的所作所为,担得起一声“贤王”的尊称。正德初年山东爆发刘六、刘七之乱,义军就曾动过裹挟泾王的念头。
面对叔父的求救,武宗皇帝大为震惊,力排众议调宣府、辽东的边军前来增援沂州。边军的加入,极大的扭转了官军在与义军交锋中的不利局面。
始京军懦怯,贼势益张。边兵至,少挫,故廷议遂以为长策云。—《明武宗实录卷七十九》
相比较年仅十七岁就去世的同胞弟弟申懿王朱祐楷,朱祐橓无疑是幸运的。只可惜随着朱厚烇的早逝,泾王府在沂州的荣耀,仅仅维持了三十五年便烟消云散。
- 上一篇:厦门出过哪些名人?厦门十大古代名人排行榜
- 下一篇:南朝:竟陵八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