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药击溃天价药
发布时间:2025-05-19 03:00 浏览量:2
在群山环抱的云溪镇上,有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穿镇而过,滋养着世世代代的百姓。镇西头的王家豆腐坊远近闻名,王老汉和儿子王大柱每天天不亮就开始磨豆子,雪白的豆浆、嫩滑的豆腐,是镇民餐桌上的常客。
这年盛夏,天气异常燥热,小溪水位不断下降。更蹊跷的是,镇里的井水接连变味,喝起来又苦又涩。起初大家以为是天热所致,可没过几天,不少人开始上吐下泻,浑身无力。最先病倒的是豆腐坊隔壁的张婶,她操持着早点摊,突然瘫坐在灶台前,脸色蜡黄。紧接着,她的丈夫和小孙子也相继发病,症状一模一样。
镇中心的孙家医馆挤满了人。孙大夫五十多岁,戴着圆框眼镜,留着整齐的山羊胡,看起来斯斯文文,却是个精明商人。他翻着医书,眉头紧锁:“这病来得蹊跷,像是食物中毒,又查不出根源。”
“孙大夫,求求您救救我家柱子!” 王大柱的母亲哭着拽住孙大夫的衣角,“他腹痛得在床上打滚,水米不进啊!”
孙大夫摸了摸王大柱的脉搏,摇头叹气:“先开些止泻药缓解,可这病根...” 他话锋一转,“最近药材紧缺,价格涨得厉害,诸位莫要嫌贵。”
正当众人唉声叹气时,医馆门被推开,一位背着药箱的年轻女子走了进来。她约莫二十出头,扎着简单的发髻,穿着灰布衣裳,眼神清澈明亮。“让我看看。” 她径直走到王大柱身边,翻开他的眼皮观察,又仔细询问发病前后的饮食。
孙大夫皱起眉头:“哪来的野丫头,也敢在这儿胡闹?”
女子不慌不忙:“我叫林月,跟随师父学医多年,游历至此。依我看,这病与井水有关。” 说着,她从药箱取出几个小瓶,分别取了些井水样本。
果然,不到半个时辰,瓶中的井水开始出现絮状沉淀。林月举起瓶子:“水里含有大量杂质和不明微生物,这是致病根源。” 她转向众人,“咱们得先找到污染源。”
孙大夫冷笑:“说得轻巧,这水源源头在深山,谁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林月却已收拾好药箱:“我去上游探查。”
她顶着烈日沿着小溪往山里走,走了两个多时辰,终于在一处山坳发现异常 —— 几间简易搭建的作坊正在排放污水,黑褐色的液体直接流入小溪。询问附近村民得知,这是外地商人新开的皮革作坊,为了节省成本,偷偷排污。
林月立刻返回镇上,将情况告知众人。镇长发怒,带着村民前往皮革作坊理论。作坊老板见事情败露,连夜卷款逃走。但污水已经造成危害,镇里的疫情还在蔓延。
孙大夫趁机囤积药品,抬高药价,许多穷苦人家根本买不起。林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想起师父教过的草药疗法,便带着几个年轻人上山采药。黄连、藿香、马齿苋... 他们采回一大筐草药,在镇公所支起大锅熬煮。
“免费领药!每人三碗,喝三天!” 林月大声吆喝。起初,大家将信将疑,但看着王大柱等人喝了草药后症状明显减轻,纷纷排起长队。
孙大夫坐不住了,他派人散布谣言,说林月的草药有毒。可事实胜于雄辩,喝了草药的人渐渐康复,而买高价药的人反而恢复得慢。
恼羞成怒的孙大夫,竟偷偷往草药锅里投毒。幸好被眼尖的村民发现,众人将他扭送到官府。经过审问,孙大夫不仅承认投毒,还交代了囤积居奇的罪行。
风波平息后,林月留在了云溪镇。在她的建议下,镇民们在溪水上游建起了防护堤坝,还定期检测水质。孙大夫被革除行医资格,他的医馆也冷清下来。而林月用所学开了间小医馆,免费为穷苦人家看病,深受百姓爱戴。
后来,云溪镇的溪水又恢复了往日的清澈,溪边时常能看到林月带着徒弟采药的身影。镇上的老人们常指着溪水对孩子们说:“做人啊,就得像这溪水,清清白白,容不得半点污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