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报名 | 杨浦家风寻踪:聂云台“致富保富”智慧的百年传承
发布时间:2025-09-11 11:01 浏览量:11
实业兴邦 勤俭保富
聂云台的家世与家风
寻/根/家/源
杨浦,浸润着“四个百年”的深厚底蕴,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始终是这片土地的重要脉络。聂氏家族,从传统仕宦之家蝶变为近代工商望族,其在产业布局的远见、教育投入的热忱及社会担当的坚守,深深镌刻进上海作为工商业中心的历史进程中。如今,杨浦区活化利用聂云台旧居,打造杨浦统战文化中心,让这段独特历史资源成为展现统一战线光辉历程的生动载体。
“寻根家源”项目秉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与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共同开展线装家谱培训班。本期活动分为三个版块,由聂氏家族家风讲座、线装家谱文化培训、传统技艺体验组成。
杨浦统战文化中心 聂云台旧居
活动时间
2025年9月14日(周日)13:30
活动地点
杨浦区图书馆总馆二楼多功能厅
(长海路366号)
参与方式
注意事项:
本活动验票时间为当日13:00-13:30,请在该时间段内验票。活动开始15分钟后停止签到入场。
讲座内容
讲座讲师
杨硕培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中国近代经济史,编校《虞洽卿往来函电集》等。
聂云台的家世与家风
聂云台,名其杰,号云台,湖南衡山人。自幼随父居沪,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回原籍参加童试,考取秀才,后赴美国留学。回国后聂云台继承家族实业传统,创办中国首家纺织机械制造厂,任上海总商会会长,成为20世纪初上海工商业领袖。
聂氏家族
为了让聂氏家族成员相互之间及时保持沟通,加强家族凝聚力,聂云台立下每周一次的“家庭会议”制度,并创办了家庭期刊《家声》,后改为《聂氏家言旬刊》。凡是有关于改进家事的意见、家人的学业成绩以及时事新闻,均可在《聂氏家言旬刊》上随时刊载。这些做法将“修身”和“齐家”统一起来,既可以奖勉劝诫各人,又可以使家庭和睦,营造良好健康的家风。
家庭期刊《家声》
线装家谱培训
了解了聂氏家族实业兴邦、勤俭保富的优良家风后,现在,我们也可以制作一本“家庭期刊”——新式线装家谱,将家庭故事的一点一滴收录起来~
家谱,并不是一本普通的书籍——它是孩子的“身份说明书”,让TA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是长辈的 “时光纪念册”,让那些过往的故事不再被遗忘;是家庭的 “情感纽带”,将数代人的牵挂紧紧系在一起。
书写家族故事,对于家庭有特殊的意义;亲手装帧成册,将家族故事“缝”进纸页里,打造独一无二的家族记忆!
讲师
严天月
复旦大学中华古籍
保护研究院古籍馆员
线装家谱制作流程
文化讲座·知家史:讲解家谱历史渊源、线装装帧技艺与体例规范,传递“家族史书”的文化价值。
社群护航·问家源:建立专属家谱交流群,专业老师在线答疑,提供全程咨询辅导。
亲手制作·传家艺:装订培训于10月26日13:30开展。现场学习多种装订技法,在专业团队指导下完成个人线装家谱成品,以传统技艺承载家族记忆。
传统技艺体验
由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团队指导,现场体验蜡拓拓片、活字印刷、木板水印等传统技艺,感受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
杨浦区的好家风
忠厚传家久 清风济世长
李佩蓉,退休前为延吉新村街道干部,现任延吉新村街道机关退休党支部书记、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宣讲成员。
在五星红旗下成长的李佩蓉,始终坚守党的优良传统,铭记父母教诲,将清廉正直的家风传承,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秉持正直为人之道。
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她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调解技巧,成功化解了无数邻里间的纠纷。深受社区群众的尊敬与爱戴,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李老师”。
房扶珍,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地下工作。曾先后在国棉十六厂、三十二厂工作,离休前担任国棉十五厂党委书记,带领全厂职工改建化纤厂,攻克难关。
“我们是国家培养的干部,要对得起党对我们的培养,不能在经济方面出任何问题。一切都要以国家利益为先,决不能占国家的一分钱便宜。”这是房扶珍教育子女为人处世、干事创业的家训。2009年,房扶珍荣获“上海市离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
郝建华,中共党员,曾任某部队政治部副主任。他曾7次荣立三等功,13次受到嘉奖,24次被评为先进个人。退休后,他没有沉醉于军旅生涯的光荣历史,而是踏上了关心下一代的新征程。
作为曾经的政治教员,他十分关心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先后20多次为师生们讲授形势课,开展国内外形势与政策教育以及“书画进校园”交流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用厚德博学、家国情怀的传统文化来凝聚孩子们的精神力量。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 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K827/8664-519
总馆文献借阅区 可供外借
本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朝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陈寅恪的最后贰拾年》
陆键东 著
三联书店
K825.8/7239-4
平凉馆文献借阅区
可供外借
本书从陈寅格先生的生存状态和人际关系入手,探索了他的内心世界,并以此分析、诠释了陈先生晚年作品的内涵。本次再版,作者参考了近年发现的新材料、新研究,注入治学的思考与心得,并补入当年的一些重要史迹。
《家风正、国风清:听爷爷奶奶聊家风》
李燕杰 冯承平 史青星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B823.1/4444-2
总馆互动交流区 仅供阅览
家风,又叫门风。陈寅恪曾经盛赞中古时期的文化,说那是个“门风优美”的时代。面对今天的中国,演讲家李燕杰和民间学者冯承平将中华儿女内心深处浓厚的家国情怀,诗礼传家、耕读文化等用特别的方式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