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了不起的能力,精神不受力

发布时间:2025-05-20 16:58  浏览量:4

《庄子》有言:“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逆,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活得通透的人,心如镜,遇事不乱,自然能适应各种环境,然后从容应对。

有人不被日常琐碎牵着鼻子走,把日子过成了诗。

有人不被负面情绪裹挟其中,不急不缓地走在路上。

有人克制欲望,让人生处于自洽的状态。

那些生活中过得舒服的人,早已明白“心外无物”的道理。

与其纠结痛苦,不如带着允许一切发生的心态,做一个精神不受力的人。

强者,屏蔽无效社交

歌手李健,退出水木年华乐队后,与妻子住在狭小的公寓,一直默默无闻地专注音乐创作。

直到8年后,王菲在春晚唱了他的原创歌曲《传奇》,他才再一次爆火。

人们注意到这位音乐才子,好奇他成名前的故事。

李健却轻描淡写地说:“那几年,我过得挺好的,生活水平放低了,但温饱无虞。也不存在所谓的寂寞,一直在发唱片。”

他从没想过自己在受苦,只是沉浸在做音乐的乐趣中。

为了专注做音乐,不被外界信息打扰,他只使用老牌的按键手机。

不在浮华社交上浪费时间,放弃大量商演,远离人群,专注创作,才成就了年年有高质量歌曲发行、受人追捧的李健。

《请停止无效社交》一书中说:“一个越被认可的人,他的社交成本越低。”

作家李尚龙上大学时,热衷社交,把拥有他人联系方式当做炫耀资本。

当他写入党申请书,想请认识的老师帮忙时,却只得到两个字,“没空”。

没承想,多年后的一个深夜,作为新东方教育团队中的一员,李尚龙接到这位老师的电话,希望他帮忙推荐靠谱的老师,给孩子补课。

李尚龙陡然意识到,有效的社交是建立在等价回报上的。

当你有能力提供价值时,所谓的人脉自会向你靠拢,而当别人帮助你时,你也有相应的能量去回馈他们。

稻盛和夫说:“没有人会帮助一个毫无价值的人,你必须好好地经营自己,就算你跌入了谷底,也要有与人交换的筹码,这才是强者定律。”

一个强大有远见的人深知,无效社交是浪费时间。只有建立在价值之上的有效社交,关系才能有来有往地持续。

智者,稳定精神内核

饺子导演的电影《哪吒2》中,有句台词震撼人心。

“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转这乾坤!”

这也是饺子的真实写照。

因为热爱动画,从药学专业毕业的饺子进入广告公司担任动画师。

又因发挥空间不大,他辞职回家专心搞自己的动画。

那些闭门创作的日子,饺子导演靠母亲每月1000多元的退休金生活。

他不是没受过非议。

周遭人对饺子的选择不理解,一个名牌大学生怎么在家啃老。就连朋友也对他失望,“你好自为之吧”。

他也想向外界解释,却受限于骨感的现实,只能一遍遍固守初心,告诉自己:“我的作品还没有做完,做动画,急不得,只能耐着性子慢慢磨。”

三年零八个月后,饺子导演的成名作《打,打个大西瓜》横空出世,荣获30多个国际奖项。

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消耗能量与外界辩论。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我们应该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自己身上,一步一个脚印,走出康庄大道。

国际泳联裁判郭晶晶,过去参加跳水比赛,也曾有过不被外界看好的时候。

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她与金牌失之交臂,那时她已经19岁,而跳水选手大都在20岁后退役。

可郭晶晶对那些铺天盖地不看好她的声音充耳不闻,只是接连参与雅典和北京两届奥运会,不断朝着冠军的目标进攻。

最终她拿到4金2银,成了女子跳水项目上第一位获得6枚奖牌的运动员,也被人们赞誉为“跳水女皇”。

郭晶晶曾说:“不管你的对手是谁,你的对手有多强大,重要的是做好自己想要的自己,在不稳定的命运中,找寻最稳定的自己。”

内核越稳的人,越不会在意外界的言论,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压力。

所有行动只有一个目的,保持专注,追求目标,用实力说话。

能者,顿悟本自具足

2000多年前,苏格拉底在雅典街头散步,路过市场,看到琳琅满目的货物,他很吃惊:“这里有多少我不需要的东西啊。”

这还是过去商业不发达时的状况,现在,人们每时每刻都面临着消费的选择。

打开美团,无数热气腾腾、有食欲的图片诱惑着我们;点进淘宝,所有种类的商品都等着被挑选、带走。

明明我们不需要太多的商品,却总被膨胀的物欲吊起胃口,被折扣所吸引,于是买了一样不够,还想买更多。

可买了,又发现和想象中的满足感不一样。

下一次,我们依然陷入无止境的欲望中,周而复始。

很多人活到头都没明白,这一生追求的是什么。

向外求,看到的是金钱、权力、名望,处处都是对事物强烈的占有,可很多需求并不真实,而是被制造出来的。

向内求又迷茫困惑,始终看不清自己的心。

幸运的是,著名哲学家王阳明的心学理论中,有我们苦苦追求的答案。

500多年前,王阳明被贬到贵州龙场。

在这里,他回忆过去,幼年丧母,科举三次才考上进士,得罪宦官刘瑾被追杀,贬谪至此。他不追悔自身遭遇,只是坦然接受。

他又活在当下,在龙场教化众人,受民众爱戴。

经历了从死到生,从苦到乐,某一天,王阳明豁然开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想洞察所谓的“道”,其实不必执着于向外求,我们的人性中本就包括了道德与智慧。

要向内求,认识本我,看到本我。

我本身,就是最美丽的存在。

不向外界索取,无需他人审视,也能自由绽放啊。

王阳明后来作《传习录》,将他的心学浓缩成8字精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焦虑,失落,忧愁……一切的情绪都是心对外物的反应,只要我们的心被外力左右,就会被磨损、受困。

倘若意念通达,专注当下,保持平常心,自然无所谓得到与失去。

当我们相信万物发生皆有利于我,时刻带着感恩的心,欣赏当下一切,积极面对困难时,这世间便无愁可结。

说到底,这世上无人能定义你自己,怎么活都是自己的事。

愿我们皆带着精神不受力的姿态,发现生活中的无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