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一檐之雨
发布时间:2025-09-13 11:05 浏览量:8
清朝年间,安徽庐江有位读书人,名叫孙起山,三十岁中了举人,此后几次考进士都没考上。
但因为学问还不错,被推荐到京城候选官职。于是收拾行囊,携一箱书、几件旧衣,从庐江启程赴京。
因家境清寒,盘缠拮据,不敢雇车马,只沿途雇毛驴驮物代步。北方人称这种短途零雇的驴运为“短盘”。
一路风餐露宿,孙起山形貌憔悴,俨然一穷苦落魄书生。有日行至河间府南门外,正巧没有雇到毛驴,而此时天色骤变,乌云翻墨,大雨倾盆而下。
他急忙寻屋檐避雨,见一户人家屋檐宽阔,便靠墙而立。那家主人是个市井小民,姓李,平素刻薄寡恩,见孙起山衣衫褴褛,肩头湿透,竟怒目呵斥。
“我家盖房你未曾出一钱,筑基你也未出一力,凭什么站我屋檐下?莫非想蹭我风水不成!”
说罢,上前一把抓住孙起山的胳膊,用力将他推到了雨地里。
孙起山猝不及防,踉跄着摔倒在地,行李也掉在了泥水里。
他狼狈地爬起来,抬头望天,雨如注下,心中悲凉,却未多言。只是顶着大雨,艰难地背着行李,在雨中慢慢前行。
数月后,京城吏部铨选,河间县令出缺,孙起山因策论出色,得授此职。
他轻车简从,赴任河间。百姓闻新令莅临,夹道相迎。
那日,恰又路过南门外,李某见新县令仪仗经过,细看面容,竟是当日被自己驱赶之人,顿时魂飞魄散。
回家对妻儿说:“我命休矣!此人今为父母官,岂能容我?不如速卖宅产,远走他乡。”
遂着手开始收拾东西,并四处打听买家。
很快,孙起山听说了此事,不禁觉得好笑。同时也有些感慨,随即让人把李某召到县衙想宽慰一番。
李某愈加惶恐,战战兢兢前去叩见。
孙起山笑着对他说:“我怎么至于跟你们计较?如今你经历了这样的事,以后待人接物,不要再如此刻薄了。为人忠厚,才是积福之道。”
为了开导他,孙起山又举了一个例子:“我的老家有个人喜欢培植花木,一天夜里,他偶然起身到院子里,发现有几个女子站在花下,一个也不认识。明白是遇上了狐精,他急忙拣起土块砸过去,怒斥道:‘妖精怎么竟敢来偷看我的花!’”
“一个女子笑着答道:‘先生自己白天赏花,我们夜间游玩,对您有何妨碍?我们夜夜来此,花并不因此损伤一茎一叶,对花又有何妨碍?瞧您那种声色俱厉的样子,怎么吝啬到如此地步?我们并非不能揉碎你的花,只是怕外人耻笑我们跟您一般见识,所以才不干这种事。’”
“说罢,众女子飘然而去,后来也没发生什么意外。狐精尚且不与这种人计较,我难道还不如狐辈吗?你且放宽心,安心过日子,我不会为难你的。”
孙起山以为这番话能让李某安下心来,可没想到,李某终究还是心中不安,举家悄然迁走,不知所踪。
孙起山得知后,不禁长叹一声:“真是小人之见,居然把天下人都看成小人。”
孙起山在任期间,宽厚待人、公正为民,为百姓办了许多实事,深受河间百姓的爱戴,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好官。
一檐之雨,最见人心。推人入雨,或容人避雨,不过一念之差。所谓“君子有容,其路自宽”,待人以宽厚,处世有格局,实为行稳致远之根本。
故事改编自《阅微草堂笔记》
- 上一篇:汪晶口述历史—— 靖江就是父亲最亲的故乡
- 下一篇:不可忽视感情在政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