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大兴人 | 吴镭:脊柱外科的“毫米级”守护者
发布时间:2025-09-14 08:57 浏览量:5
了不起的大兴人:
西安大兴医院劳动北路院区骨科二病区主任 吴镭
标签:精密 传承 突破
脊柱外科的手术室,在充满风险的毫厘之间,精密地切开时间的流动。无影灯下不存在“差不多就行”的操作,人体的神经、血管与骨骼紧密交织,只有近乎严苛的专业与专注,才能牢牢守护患者的生命健康。
不足两三平方的手术台,对于西安大兴医院劳动北路院区骨科二病区(脊柱外科)主任吴镭来说,是必须掌控的战场。
仁心,是跨越两代人的传承
采访吴镭的这天,他刚刚进行完一台手术,“是今天的第三台了。”他说道。
这台手术的患者是一位85岁高龄的爷爷,和家属来到西安旅游,不慎摔了一跤导致髋骨转子间骨折。吴镭为患者做了早期的固定手术,目的是让老爷爷尽早下床活动,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记者发现吴镭在描述时,提到这位高龄患者是“朋友的爷爷”。在进一步交流中了解到,他口中的“朋友”其实就是十几年前的患者。“2013年的时候,他因骨折入院,我恰好是他的主管医生。这十几年来我们都保持着联系,他非常信任我,我们也成为了朋友。这次他打电话找到我时说,还好有你在西安,把爷爷的问题交给你很放心!”
这一份真诚对待工作对待患者的“初心”,早在年幼时就根植在吴镭的心中。在他童年的回忆中,父亲开设的诊所年复一年地为十里八村的乡亲就诊,“我们那个村,方圆有一两万村民,各种内外科的病都会来找我父亲看。村里没有上下班的概念,有时候深夜有人敲门,我父亲都披上衣服赶紧去给人治病。如果是不方便行动的病人,他就骑着车子上门去看。”吴镭很小的时候就见过父亲为病人做清创缝合,“一开始怕看到血,见的次数多了就不怕了。”
行医的父亲很受村子人爱戴和尊敬,晚辈们都亲切地唤他“吴叔叔”而不是“吴大夫”。吴镭说,父亲对他的影响“身教”大于“言传”,“我寒暑假的时候会骑着车子帮父亲的诊所‘要账’,但实际上,很多账是要不来的。对于家境特别困难的村民,医药费也总是能免则免。父亲专注尽自己所有能力解决病人实际的痛苦,每当病人说“我不疼了,症状消失了”时,他的脸上都会露出笑容。”
在高考填志愿时,吴镭几乎没有犹豫地,从头到尾全部填报了医学。在终于成为一名医生时,他总是会想起父亲作为医生的德与行。这也便不难理解,他为何会称呼患者为“我的朋友”,更印证了,他为何能收到一份份珍贵的“放心”。
高龄=禁区?两险相权取其轻
深入聊起关于高龄病人的救治问题,吴镭表示在传统观念里,老百姓的认知很难打破“老人手术=手术台上遭罪,下了手术台更遭罪”的思维定式,许多家庭在面对高龄患者的手术抉择时犹豫而恐惧,错失了治疗时机。
在吴镭从事骨科专业20余年的经验并结合临床数据显示,骨折对老年人的生命威胁极大——骨折本身不致命,但是拖延手术,保守卧床会导致肺栓塞,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最终导向死亡。
观念的转变往往是滞后于技术的革新的,在吴镭的专业角度看,即使高龄患者,只要身体体征良好,没有明显的手术禁忌,都是符合手术条件的。
前不久,一位84岁的老人不慎扭伤,剧痛难忍。家属电话咨询吴镭主任时说明了症状,他敏锐地判断出“极有可能是骨折”。因担心手术风险,老人“硬扛”了十余天,痛感愈发严重才选择了就医。吴镭立即安排了核磁检查,影像结果清晰显示“胸椎骨折”。微创手术的时间仅用了20-30分钟,手术结束后老人就能下地缓缓行走。家属松了一口气后自责地说,“没想到半小时就能解决大问题,早知道早做了,白白让老人家多疼了十多天。”
吴镭坦言,只要是手术肯定有风险存在,要用专业视角为患者衡量,做手术的风险有可能比他不做手术的风险要小,那冒哪个风险?肯定要更小的风险。
精于微创,诚于沟通
从事骨科专业20余年,主攻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吴镭亲历了这个领域从“大刀阔斧”的开放手术,一步步迈向以“精细作业”为特征的微创时代的全过程。
1厘米左右的切口,就像是小钥匙孔一样,帮助手术器械进入病灶,进行切割、打磨、削剪、缝合、固定等精细操作。在极有限的视野和空间中有序展开的作业,有着近乎苛刻的精准,考验医生持续的手眼协调能力与对全局的冷静判断。“近十年来,脊柱微创技术发展迅猛。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颈椎病等等,大多可通过微创解决,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恢复也更快。”吴镭说道。
2024年9月,吴镭离开山西,入职西安大兴医院,担任重点建设专科——骨科二病区(脊柱外科)主任。跨越两省的,不只是两百公里的地理距离,而是职业生涯的一次新旅程。
“大兴医院不拘一格招才纳贤的魄力,也让我重新思考了身为骨科医生的使命:工作的第一个20年,我投入在业务精进中;到了第二个20年,应该把能量和技术尽量地释放,更多地投入到培养人才和科研创新中。”吴镭的话很朴实,说完后他又补充道,“无论如何转变,有一点永远不变,就是得对病人好。”
在他眼中什么才算“对病人好”?吴镭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有时候病人并不能准确描述病情,把症状描述确切,比如问他有什么病史?他答没有。但换个问法,平时吃什么药?他会说,降压药和降糖药。
因此,他格外看重沟通的艺术:“我的办法就是反复与病人交流,刨根问底,把他当自己朋友那样去关注。即使在影像学的信息支持下,也一定要亲自查体,明确疼痛根源。只有把真正的问题交流出来,才能有好的治疗方案去达到满意的效果。”
即使已在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积淀了二十年的丰富经验,吴镭仍始终保持着学习者的姿态。他总保持着一个习惯:在做某个手术之前,观看和分析国内骨科顶尖大咖的手术视频,记录要点和需要注意的细节。
“再熟悉的手术,也值得反复琢磨。”他认真说道。这不仅是他对外科精神的理解,更是一位医生对生命永不松懈的敬畏姿态。
吴 镭
劳动北路院区
骨科二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
从事骨科专业20余年,主攻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擅长椎间孔镜及UBE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特别是腰椎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镜下融合术,神经根型颈椎病微创KEYHOLE术,老年骨质疏松症脊柱骨折PKP及PVP微创治疗,胸腰椎骨折微创经皮钉复位固定手术及其他脊柱的开放手术。
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伤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山西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UBE学组副组长;山西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专业擅长: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退变性疾病的开放及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儿童及成人脊柱侧弯畸形的治疗;脊柱劳损性疾病的康复治疗;脊柱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骨质疏松症、强制性脊柱炎、脊柱结核病、脊柱肿瘤的系统规范化治疗。
- 上一篇:民间故事:孝媳得宝
- 下一篇:邓姓溯源:从人口分布到姓氏传承的历史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