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院余立凯医生去世,医院曝死因,仅57岁,5天前还好好的
发布时间:2025-09-16 20:06 浏览量:9
编辑|影子红了
文|影子红了
9月15日,武汉协和医院噩耗传来,风湿免疫科的余立凯医生因突发疾病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生命也永远停在了57岁。
余立凯医生的人生履历,几乎是精英医生的标准模板,他的离去也让无数同行感到非常惋惜。
在同行的眼中,余立凯的形象几乎找不到瑕疵,他的学术道路走在金字塔的顶端,不仅是医学博士,还曾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远赴美国深造。
这份漂亮的教育背景,为他在风湿免疫领域的深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协和医院,他是科室的副主任医师,是挑大梁的骨干。
放眼整个行业,他又是湖北省与武汉市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的委员,拥有相当的话语权。
这些头衔不是空架子,他手里攥着实打实的成绩,主持或参与了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的科研课题,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留下了超过20篇论文,这些都是硬邦邦的学术贡献。
在专业之外,他的人品也盖上了官方的“认证章”,“湖北省十佳青年志愿者”、“协和医院先进工作者”,这些荣誉称号,都在为他的医德和奉献精神的证明。
同事敬重他,学生爱戴他,说他教学毫无保留,这样一个形象,坚实得仿佛一座纪念碑。
然而当聚光灯从宏大的学术殿堂,切换到那间小小的诊室时,故事开始变得复杂起来,在患者的记忆里,余立凯医生的形象发生了剧烈的两极分化。
一些人感受到了他的温暖,有患者家属回忆,他对待病人极其认真负责,面对家属五花八门的疑问,总能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而且话说得通俗易懂,让人安心。
可网络上,另一种声音同样清晰,不少人指责他喜欢开“大单”,还没仔细问几句病情,一连串的检查单就开出来了。
这些检查单,费用动辄数千元,有网友的描述充满了画面感,称自己不过是质疑一张三千多元的检查单,就听到余医生说“你不适合来协和看病”。
更尖锐的指控直指沟通方式,有人说,他曾拿着患者带去的X光片,直接拒绝采纳。
还有人称,当患者对昂贵的核磁共振检查表示犹豫时,他会反问一句:“是不是没钱?”
这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加上他看诊时总是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话不多就急着开单,让一些患者觉得,这位专家“不靠谱”,缺乏应有的共情与温度。
生命是最无法抗拒的休止符,余立凯的突然离世,让所有关于他的争议,都失去了对话的可能。
他去世前5天,也就是9月11日,还精神如常地前往襄阳市中医医院查房、做学术分享,谁也想不到,这竟是最后的公开活动。
57岁,正是一个医生经验、技术与精力的巅峰期。
他的离去,被医学界视为风湿免疫学界的重大损失,圈内人和部分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沉痛的哀悼。
惋惜一位资深专家的逝去是真诚的,但反思其在患者心中留下的复杂印记,同样是必要的。
或许,他留给这个世界的,除了那些学术论文和课题,还有这份关于医术与人心、效率与温度的,同样沉重的“社会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