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男子过路,见妇人扇子扇坟有蹊跷,他回家装死躲过一劫

发布时间:2025-09-17 13:58  浏览量:6

宋朝仁宗年间,江南西道有个名叫清河县的地方,此地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县南二十里处有个小村庄,村中住着一位名叫周文远的年轻书生。

周家本是书香门第,到了文远这代却已家道中落。他年方二十,生得眉清目秀,为人谦和,虽家境贫寒,却从不怨天尤人,只闭门苦读,盼有朝一日能考取功名,光耀门楣。

这年清明刚过,文远应好友之邀,前往邻县参加诗会。归来时已是傍晚时分,他贪赶路程,便抄了近道,穿过一片荒僻的山岗。

此时夕阳西下,暮色渐浓,山风掠过树梢,发出呜呜声响。文远心中有些发毛,不由得加快脚步。正行走间,忽见前方一座新坟前,隐约有个白衣妇人身影。

文远心下诧异:这般时辰,怎会有人在此祭扫?走近些看,见那妇人约莫三十年纪,面容姣好却带着愁容,手持一把蒲扇,正对着坟头轻轻扇风。

“这位娘子,天色已晚,为何独自在此扇坟?”文远拱手问道。

妇人抬头,见是个书生,拭了拭眼角泪痕,答道:“实不相瞒,这坟中是我夫君。他生前与我恩爱,临终时我曾立誓,待他坟土干透,我便改嫁。如今春湿雨多,坟土难干,故以扇扇之,盼早日干透,我好另寻人家。”

文远闻言,心中大为惊诧。他读过不少圣贤书,知道“扇坟”之说古已有之,但亲眼见到却是头一遭。这妇人言语直白,竟无半点羞愧之意,令他颇感不适。

“人死为大,娘子何必如此急切?”文远忍不住问道。

妇人却不答话,只低头继续扇坟,口中喃喃道:“一日不干,扇一日;一年不干,扇一年...”

文远见她执迷,也不好多言,摇摇头继续赶路。走出十余步,忽觉此事蹊跷:那妇人衣着素净,却不似寻常村妇;手中蒲扇看似普通,扇骨却隐隐泛着幽光。更奇怪的是,方才说话时,那妇人眼神闪烁,不敢与他对视。

文远心生疑虑,躲到一棵大树后悄悄观望。这一看不要紧,竟让他看出些门道来——那妇人每扇一下,坟头便冒起一丝若有若无的黑气,随着扇风飘散空中。

“莫非是妖邪作祟?”文远心中一惊,再定睛看时,那妇人忽然转过头来,朝他藏身之处微微一笑。那笑容诡异非常,令文远脊背发凉。

他不敢久留,急忙转身下山。回到家中,已是月上柳梢。文远心神不宁,草草吃了些晚饭便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

半夜时分,文远忽听窗外有窸窣声响。他悄悄起身,从窗缝向外望去,只见月光下,日间那扇坟妇人正站在院中,手中蒲扇轻轻摇动。

文远吓得魂飞魄散,连忙缩回头,屏息凝神。只听那妇人在窗外轻声道:“周公子既见妾身秘密,妾身只好请公子永远保守了...”

文远大气不敢出,蜷缩在床角。过了许久,窗外再无动静,他这才稍稍安心,却是一夜无眠。

次日清晨,文远出门打听,才知那山岗上的新坟埋的是邻村张木匠。张木匠一月前暴病身亡,留下妻子王氏。据说这张木匠生前与妻子感情甚笃,怎会死后不久妻子就急着改嫁?

文远越想越觉得蹊跷,便去找村里见多识广的老秀才请教。

老秀才听罢文远叙述,捻须沉吟道:“据古籍记载,有妖物名‘扇魂’,常化作妇人形,以扇扇新坟,吸食亡者未散的魂魄。待吸足七七四十九日,便可修为大增。”

文远惊问:“那该如何是好?”

老秀才道:“若真是扇魂妖物,它既见你窥破其行踪,必会前来加害。此妖最擅迷人心智,使人自寻死路。公子近日务必小心,勿受蛊惑。”

文远谢过老秀才,忧心忡忡返回家中。果然,当夜他又听到窗外有异响,这次还伴随着幽幽的哭泣声,似是在诉说什么冤情。

文远牢记老秀才嘱咐,充耳不闻。如此过了三五日,那妖物见文远不为所动,竟变本加厉起来。

这日文远读书至深夜,忽闻敲门声。开门一看,竟是日间那妇人站在门外,泪眼婆娑道:“公子救命!实不相瞒,我非妖物,而是张木匠之妻王氏。我夫君死得蹊跷,是被那山中的扇魂妖附身,逼我每日扇坟。那妖物今夜欲加害于我,求公子收留!”

文远见她说得恳切,几乎就要心软。但转念一想,老秀才说过此妖最擅迷人心智,便硬起心肠道:“夜深人静,男女授受不亲,娘子请回吧。”说罢紧闭门户。

门外传来一声幽怨的叹息,随后再无动静。

翌日,文远决定去找张木匠的亲戚打听。几经周折,他找到张木匠的堂兄,得知一个惊人消息:张木匠死后第七日,王氏曾回娘家小住,返回后就像变了个人,不仅急着改嫁,行为也古怪异常。

“更奇怪的是,”堂兄压低声音说,“有邻居夜间看见,王氏房中有绿光闪烁,还闻到阵阵异香。”

文远心中已有八九分确定那王氏被妖物附身。返回途中,他特地绕道去看那新坟,却发现坟土已然干透,显然那妖物已吸尽张木匠的魂魄。

当夜,文远正准备歇息,忽听院中传来凄厉笑声。他推开窗一看,只见那妇人悬浮半空,面目狰狞,眼中泛着绿光,与日间判若两人。

“书生好不识趣!既然你执意要坏我好事,今夜就让你尝尝厉害!”妖物厉声道,手中蒲扇猛地一扇。

一股阴风扑面而来,文远顿觉头晕目眩,心中涌起万千绝望念头,竟生出寻死之心。他恍惚间找出绳索,就要悬梁自尽。

千钧一发之际,文远忽然瞥见案上摆放的《道德经》,想起书中“致虚极,守静笃”之语,顿时心神稍定。他强忍死念,咬破指尖,以血在掌心画了个太极图,朝窗外一举。

那妖物惨叫一声,暂退数步。文远趁机紧闭门窗,贴上所有能找到的符纸经文,这才勉强撑到天明。

经此一夜,文远知那妖物绝不会善罢甘休。他苦思对策,忽然灵光一现:既然妖物欲加害于他,何不将计就计?

文远当即找来好友李生,密议一番。次日,周文远暴病而亡的消息传遍了乡邻。

按照当地习俗,遗体需在家中停放三日方可下葬。文远“死”后第二日夜间,灵堂中烛火摇曳,阴风阵阵。

三更时分,那扇坟妖物果然现身。它见文远躺在棺中,面无血色,不禁得意大笑:“自作聪明的书生,终究逃不出我的手掌心!”

妖物飘至棺前,取出蒲扇就要扇向文远尸体。便在此时,文远猛然睁眼,口中喷出事先含在舌下的黑狗血,正中妖物面门。

那妖物惨叫一声,现出原形——却是个青面獠牙的怪物,手中蒲扇也变得破烂不堪,散发出阵阵恶臭。

与此同时,埋伏在外的李老道带领众乡民一拥而入。老道手持桃木剑,口念咒语,与那妖物斗在一处。

原来文远早已暗中请来附近道观的有名道长,设下这个请君入瓮之计。

经过一番恶斗,老道终于以符咒制住妖物,厉声问道:“你这孽障,害了多少性命?”

妖物伏地求饶,如实招供:它本是山中一把百年蒲扇,吸收日月精华成精,专附新丧妇人身上,借扇坟之名吸食魂魄修炼。那张木匠之妻王氏早已被它害死,它只是借着王氏的皮囊作恶。

老道听罢,叹道:“孽障,你修行不易,奈何误入歧途!”说罢念动真言,将妖物收于宝葫芦中。

事后,乡民们重新安葬了张木匠和王氏。文远装死避祸的智慧也在当地传为佳话。

经此一劫,文远越发刻苦读书,次年秋闱高中举人。后来他外放为官,始终清正廉明,深受百姓爱戴。而那段扇坟奇遇,则成为他终生难忘的教训,提醒他世间万物,表象之下往往另有玄机。

每逢清明,文远仍会到张木匠夫妇坟前祭扫。两座坟冢并肩而立,坟前不再有扇坟的妇人,只有四季野花,随风轻轻摇曳。

而那把作恶的蒲扇,被老道带回道观以三昧真火炼化。火光中,隐约有黑气散尽,重归天地自然。老道说,万物有灵,心正则灵明,心邪则灵暗,人妖之别,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文远晚年致仕还乡,将这段经历记录成书,题名《扇坟记》,告诫后人:行走世间,当明辨真伪;遭遇诡异,须保持心智;纵是妖邪,亦有其缘由。书末他写道:“鬼神之说,不可全信,亦不可不信。心存敬畏,行持正直,则邪祟自避矣。”

这部《扇坟记》后来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睡前故事。而周文远的名字,也随着这个扇坟妇的故事,一代代传了下来。

如今在清河县一带,老人仍会叮嘱晚归的后生:若见扇坟妇人,莫要驻足观看,速速离去为妙。虽然太平盛世妖物罕现,但那份谨慎与智慧,却通过这个故事传承至今。

当您看到这里的时候,说明您已经看完故事,麻烦您点个关注点个赞,举手之劳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本故事纯属虚构!谢谢观看!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