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王刘建:荒淫残暴,与父争妻,与妹乱伦,害得女儿远嫁乌孙

发布时间:2025-09-18 17:03  浏览量:7

文|妍妍

编辑|妍妍

西汉时期的江都国,本是一片繁荣昌盛之地。开国君主刘非治理有方,国力日渐强盛。可惜好景不长,他的儿子刘建继位后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这个“荒淫残暴”的家伙不仅跟自己老爹抢女人,还跟亲妹妹乱伦,甚至害得女儿远嫁万里之外的乌孙国。

这样的人行径在当时的诸侯王中都算得上“空前绝后”。那么,他究竟是怎样一步步把自己和家人推向深渊的呢?

公元前154年,年仅15岁的刘非就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平定了震动朝野的吴楚“七国之乱”。

汉景帝看中了这个儿子的才华,便将他封为江都王,统领一方土地。

刘非不负众望,上任后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改善百姓生活。他广纳贤才,重用能人,把江都国治理得井井有条。

刘非虽为王爷,却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不仅对朝廷忠心耿耿,还与百姓同甘共苦。他经常微服私访,了解民情,解决百姓困难。

在他的治理下,江都国逐渐成为西汉最繁荣的诸侯国之一,百姓安居乐业,国力日渐强盛。

公元前139年,汉景帝驾崩,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

作为汉武帝的亲兄长,刘非本可以对帝位有所觊觎,但他始终保持本分,专心治理自己的封地,从未有过非分之想。汉武帝对这个兄长也十分信任,常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

刘非在位27年,江都国的影响力已经远超其他诸侯国。

他建立了完善的灌溉系统,开辟了大量良田,还鼓励手工业发展,使江都国的丝绸、陶器名扬四海。百姓们爱戴这位英明的君主,都亲切地称他为"仁王"。

可惜天妒英才,公元前127年,刘非因病去世,享年42岁。

百姓们自发守丧,痛哭失声。谁也没想到,这位英明君主的离去,竟是江都国由盛转衰的开始。

刘建有多“变态”

刘建作为刘非的嫡长子,在父亲去世后顺理成章地继承了江都王的位置。

表面上看,他似乎继承了父亲的才华,能言善辩,知书达理。可实际上,这个家伙内心早已扭曲变态,只是在父亲在世时不敢表现出来。

刘建最令人发指的恶行之一,就是与父亲争夺女人。当时有个叫梁蚡的臣子,献上一名绝色美女给刘非。

刘建见了这女子,顿时欲火中烧,竟派人将其劫走据为己有。梁蚡得知后大怒,扬言要告发刘建。刘建为了灭口,竟下令将梁蚡毒死,并对外宣称是病死的。

刘非去世后,刘建的变态行为更是肆无忌惮。按照礼法,父亲的妾室应当远离子嗣,以示尊重。

可刘建却恰恰相反,父亲的尸骨未寒,他就与十名庶母通奸,这些女子年龄有的甚至比他还大

更加令人发指的是,他居然对自己的亲妹妹刘征臣下手,逼迫这位无辜的公主与他发生关系。

刘建的荒淫无度很快就传遍了江都国上下。百姓们私下里都称他为"淫王",可没人敢公开反对他。

他在后宫中豢养了上百名美女,每天酒池肉林,荒废朝政。江都国的繁荣局面迅速瓦解,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刘建的野心远不止于荒淫无度,他心里还有一个更大的图谋——夺取皇位,成为天下共主。公元前121年前后,他开始秘密准备谋反事宜。

最诡异的是,刘建居然迷信巫术,认为可以通过"魔胜"之术诅咒汉武帝早日驾崩。

他与王后成光一起,找来巫师设坛作法,用泥塑小人模仿汉武帝的形象,然后在上面扎针、诅咒。他们还将这些泥人埋在皇宫周围,妄图以此影响汉武帝的健康。

刘建还私自铸造了大量兵器,组建了一支秘密军队。

他还命人打造了黄屋盖、玉玺等帝王专用器具,为自己称帝做准备。这些物品都被秘密存放在地下室中,平时由心腹重兵把守。

刘建还派遣使者,秘密联络其他对汉武帝不满的诸侯王,试图组建反叛联盟。

他许诺,一旦起事成功,就封这些诸侯为异姓王,世代享受荣华富贵。部分诸侯王被他的许诺所动,暗中表示支持。

可就在刘建的谋反计划即将实施之际,一场意外打乱了他的部署。

公元前121年,同样谋反的淮南王刘安事情败露,牵连出多位参与谋反的诸侯王。汉武帝震怒,派遣钩弋夫人之子刘弗陵带领一支精锐部队,前往江都国调查。

刘建得知消息后惊恐万分,知道自己的罪行无法掩盖。他先是企图逃跑,后来发现所有道路都被封锁,便在绝望中选择了自杀。

临死前,他还不忘写下遗书,承认自己的罪行,并请求汉武帝饶恕自己的家人,尤其是年幼的女儿刘细君。

刘建自杀后,汉武帝下令彻查江都国谋反案。

调查发现,王后成光是刘建谋反的主要同谋,她不仅支持丈夫的荒淫行为,还积极参与谋反活动。最终,成光被处以极刑,与其他同谋一起被斩首示众

这场政治风暴中,最无辜的莫过于刘建的女儿刘细君。当时她才9岁,本应在母亲的怀抱中无忧无虑地成长,却一夜之间成为了罪臣之女。

她亲眼目睹了母亲被押赴刑场的场景,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声让年幼的她留下了永久的心理阴影。

江都国被废除,改为广陵郡,直接由朝廷管辖。刘细君失去了公主的身份,成为了一个普通的平民。她被送到皇宫中,与其他宫女一起生活。

由于她的特殊身份,其他宫女都不愿意与她交往,害怕被牵连。小小年纪的刘细君只能独自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每天以泪洗面。

公元前117年,汉武帝或许是出于对这个无辜女孩的怜悯,或许是出于政治考虑,命令自己的另一个儿子、新封的广陵王刘胥收养刘细君

刘胥虽然是刘细君的叔父,但年龄相差不大,对这个可怜的侄女还算照顾。

在刘胥的府邸中,刘细君终于有了一个相对安稳的生活环境。她开始学习诗词歌赋、礼仪规范,慢慢长大成人。可是,就在她以为可以平静生活的时候,一个更加残酷的命运等待着她。

公元前105年,20岁的刘细君被汉武帝封为江都公主,本以为是要恢复她的荣耀,却不料是为了另一个政治目的——和亲西域的乌孙国

当时,汉朝正在积极拓展西域影响力,而乌孙国地处要塞,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为了拉拢乌孙,汉武帝决定派一位公主远嫁。由于正统的汉朝公主都不愿意远嫁边疆,刘细君这个罪臣之女就成了最佳人选。

刘细君得知消息后几度昏厥,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要嫁给一个70多岁的老人。

乌孙王猎骄靡年事已高,且生活习惯与中原截然不同。

乌孙人居无定所,以游牧为生,饮食简陋,气候恶劣,与她熟悉的锦衣玉食、安逸舒适的生活完全是两个世界。

尽管内心抗拒,刘细君还是被迫踏上了和亲之路。临行前,她拜别了抚养自己多年的叔父刘胥

到达乌孙后,刘细君的生活比想象中还要艰难。当地气候严寒,终年积雪,饮食以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连一口热腾腾的米饭都很难吃到。

语言不通,风俗迥异,让她倍感孤独。而年迈的猎骄靡虽然表面上尊重这位汉朝公主,实际上却很少与她交流,更别提什么感情了。

两年后,猎骄靡去世,按照乌孙的习俗,刘细君被迫改嫁给猎骄靡的孙子军须靡。

这位新丈夫虽然年轻,但对这位来自中原的公主也没有多少真情,只是把她当作政治联姻的工具。在这段婚姻中,刘细君生下一个女儿,取名少夫。

思乡之情日渐强烈,刘细君开始用诗歌抒发自己的感情。

她写下了著名的《悲愁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这首诗流传回长安,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公元前101年,年仅26岁的刘细君因忧郁成疾,病逝于乌孙。临终前,她将自己的首饰和汉朝带来的物品赠给了女儿少夫,希望她能记住自己的汉人血统。

刘细君的死讯传回长安,汉武帝也不禁为之叹息,追封她为"思汉公主"。

英明的刘非创建了繁荣的江都国,而“荒淫残暴”的刘建却将这一切毁于一旦。

更可悲的是,无辜的刘细君因父亲的罪行而终生遭受苦难,远嫁异国他乡,最终郁郁而终。

这个历史悲剧提醒我们:个人的欲望和野心如果无限膨胀,不仅会毁掉自己,还会连累无辜的亲人!

资料来源:《汉书·诸侯王表》、《西汉政治史》、《丝绸之路与和亲政策研究》、《西域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婚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