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平山:寺庄“抗战三兄弟”

发布时间:2025-09-20 22:36  浏览量:6

寺庄村,位于平山县城的南侧,二十世纪初已是一个数百人口的村落,当时与相邻的孟堡、里庄、七亩、西焦、东冶等村庄都还属于井陉县所辖。村中有一户贫苦人家,家主齐献兵(小名齐保来),虽识字不多,但秉性刚直、明辨是非,在村中颇有威信。他膝下三子:长子齐增吉、次子齐增梅、三子齐梅吉。或许连齐献兵自己也未曾料到,他的名字“献兵”竟暗合了一段历史奇缘——他将三个儿子全部献给了革命事业。

三兄弟在开明家风与正直父亲的影响下,自幼思想进步,长大后相继参军报国。老大齐增吉与老二齐增梅在与敌斗争中英勇顽强,最终壮烈牺牲,成为革命烈士。老三齐梅吉当时正在八路军担任卫生员,部队了解其家庭情况后,为给这个革命家庭“保留火种”,特劝其退伍返乡。齐梅吉回村后,以医术继续救死扶伤,服务乡邻,广受敬重。齐氏三兄弟的抗战事迹,在平山城南一带传为佳话,被誉为“抗战三兄弟”。

岁月流逝,当事人与熟知往昔的多已逝去。我们通过寻访村中八九十岁长者、旧时同事以及齐梅吉后人(齐增吉、齐增梅无直系后代),将这段峥嵘岁月整理如下:

齐增吉,生于1913年,1938年参加革命,加入井陉大队。同年参与长生口伏击战,协助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的作战,成功阻敌西进,毙伤日军近百人。1938年4月及7月,他又先后参与八路军四分区八大队、七大队攻打平山城的战斗,表现英勇。1939年7月,齐增吉在一次对敌周旋中被俘。日军威逼利诱未果,将其游街示众。在平山城南街,他高呼“我是寺庄的齐增吉,干革命打鬼子咱不怕死,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最终惨遭杀害,年仅26岁。

齐增梅,生于1918年,1938年参加革命,任平山寺庄武工队队长,多次深入敌后开展斗争。1939年某日,他在齐黑娃家召开秘密会议,因内奸告密,遭日军夜间围捕。战斗中四名队员牺牲,齐增梅协助孙永庆、齐拴义等人翻墙突围,自己最后跃墙脱险,敌人子弹仅击碎瓦片,未能命中。1943年12月,武工队在村公所活动时再次因汉奸告密,齐增梅不幸被捕,被捆至村南炮楼,遭日伪头目贡通山、张喜蓝等人残忍杀害,年仅25岁。

齐梅吉,生于1923年。因家贫,7岁时被送入南西焦寺院为僧,人称“三和尚”。13岁时逃出寺院投身革命,成为一名卫生员。他勤勉勇敢,很快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多次参加白求恩主讲的医疗培训,从其身上学到精湛医术与严谨作风。1936至1944年,齐梅吉随部队转战多地,参与忻口战役、百团大战、沁源围困战等重大战役的伤员救治工作,历经战火考验。1944年,因父亲病重、两兄皆已牺牲,部队特批其返乡照料,齐梅吉于是骑马带随从返回寺庄,具体身份已不可考。

上图是齐梅吉生前在里庄公社卫生院前照片(齐增吉、齐增梅两烈士没有留下照片)

回乡后,齐梅吉鲜少提及从军经历,一心以医术服务乡里。1949年,他开办寺庄村首家医疗所,也是平山城南首家医疗机构。解放后,他成为赤脚医生,后担任里庄公社卫生院首任院长。齐梅吉医术高明,尤擅外科,为人豪爽亲和,深受群众爱戴。他党性坚定、廉洁奉公,多次拒绝群众馈赠,甚至未允自己长子进入卫生院工作。在他的教导下,三子、四子也先后参军,延续红色家风。

齐梅吉作为“抗战三兄弟”中唯一幸存者,其两个兄长未有直系后代,史料存世甚少。关于他的一些片段,仍可从其妻左金秀的回忆中略窥一二:一是总参三部二局退休师级干部、北西焦村人杨勇秀(1924-2020)曾多次打听其近况;二是同村战友、时任首都体育馆馆长的齐增录曾邀请他们夫妇观看体育赛事。

齐梅吉一生坎坷奋起,在部队经受锤炼,在乡间广施仁心。他不仅是共产党和八路军培养出的优秀党员,更是百姓口中的“亲民乡医”,赢得平山城南一带人民的普遍赞誉。1987年,齐梅吉病逝,享年64岁。

“抗战三兄弟”的生命虽已逝去,但他们的英雄事迹与精神传承至今。他们是寺庄的骄傲,更是平山儿女的优秀代表。愿他们青史流芳,永垂不朽。

文:王会君 齐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