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书生赴考遇险,幸得姑娘锦囊相助,成就一段奇缘
发布时间:2025-09-21 14:00 浏览量:4
康熙年间,江南苏州府吴县的陈家村,住着一个名叫陈景明的年轻书生。陈家祖上曾是书香门第,出过几位举人,可到了陈景明父亲这一辈,家道中落,父亲早逝,只留下他和母亲柳氏相依为命。柳氏是个要强的妇人,靠着给人缝补浆洗挣钱,省吃俭用供陈景明读书,盼着他能重振家声,考取功名。
陈景明自幼聪慧,五岁便能识字,七岁便可背诵《论语》,村里人都称他为“小神童”。他深知母亲不易,读书格外刻苦,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早读,夜深了还在油灯下苦读,常常累得眼睛通红,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柳氏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总是劝他歇一歇,可陈景明总是笑着说:“娘,我不累,等我考中了功名,就让您过上好日子。”
这年,陈景明十九岁,到了参加乡试的年纪。乡试是科举考试的第一关,考中了便是举人,才有资格参加后续的会试和殿试。为了让陈景明安心备考,柳氏咬牙凑了些银子,让他去县城的私塾跟着一位姓周的老秀才学习。周秀才是当地有名的饱学之士,曾多次参加科举,虽然未能及第,但学识渊博,经验丰富。
陈景明到了私塾后,更加勤奋刻苦,每天除了跟着周秀才学习经书典籍,还利用空余时间练习八股文写作。周秀才对陈景明十分赏识,常常对其他学生说:“景明这孩子,天资聪颖,又肯下苦功,将来必定能金榜题名。”
私塾里还有一个名叫赵玉堂的学生,他是县城里富商赵家的独子。赵家生意做得很大,家财万贯,赵玉堂从小娇生惯养,性格傲慢,对读书并不上心,来私塾只是为了混个文凭,将来好通过捐官的方式进入仕途。他见陈景明出身贫寒,却深受周秀才器重,心里十分嫉妒,经常暗中刁难陈景明。
有一次,私塾里组织学生们进行八股文习作比赛,周秀才让大家以“君子务本”为题写作。陈景明才思敏捷,很快就完成了一篇佳作,文章立意深刻,文采飞扬。赵玉堂却迟迟写不出来,眼看交卷时间快到了,他竟偷偷抄袭了陈景明的文章,只是稍作修改,便交了上去。
周秀才批改作业时,发现赵玉堂的文章和陈景明的十分相似,心里顿时起了疑心。他把两人叫到跟前,仔细询问,赵玉堂却死不承认,还反咬一口,说陈景明抄袭了他的文章。陈景明气得满脸通红,却因没有证据,无法反驳。周秀才心里清楚,以陈景明的为人,绝不会做出抄袭之事,可赵玉堂是赵家的独子,赵家在县城里势力不小,他也不敢轻易得罪。最后,这件事只能不了了之,陈景明虽然心里委屈,但也只能默默忍受。
这天,陈景明放学回家,路过村口的小河边时,看到一个姑娘正在河边洗衣服。那姑娘约莫十六七岁的年纪,身穿粗布衣裙,梳着两条麻花辫,皮肤白皙,眉目清秀,正低头专注地搓洗着衣服,阳光洒在她身上,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陈景明看得有些出神,不小心脚下一滑,差点摔倒。那姑娘听到动静,抬起头来,看到陈景明,脸上露出了一丝羞涩的笑容,问道:“公子,你没事吧?”
陈景明这才回过神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没事,多谢姑娘关心。”
“公子是从县城的私塾回来的吧?我经常看到你从这里经过。”姑娘笑着说。
陈景明点了点头:“我叫陈景明,是陈家村人,在县城跟着周秀才读书。不知姑娘芳名?”
“我叫苏晚卿,就住在隔壁的苏家村。”苏晚卿说道。
从那以后,陈景明每次放学回家,都会在小河边遇到苏晚卿。两人渐渐熟悉起来,经常在一起聊天。苏晚卿虽然出身农家,没有读过书,但聪慧善良,对陈景明的遭遇十分同情,也很佩服他的勤奋和毅力。她常常鼓励陈景明说:“景明哥,你不要在意别人的刁难,只要你坚持下去,一定能考中功名的。”
陈景明也对苏晚卿产生了好感,他觉得苏晚卿就像一朵清新脱俗的莲花,纯洁而美好。每次和苏晚卿聊天,他心中的委屈和烦恼都会烟消云散。他暗暗发誓,等自己考中了功名,一定要回来娶苏晚卿为妻。
乡试的日子越来越近,陈景明开始收拾行囊,准备前往省城参加考试。柳氏为了给儿子凑路费,把家里唯一的一头猪都卖了,还向亲戚朋友借了些银子,才勉强凑够了盘缠。苏晚卿得知陈景明要去省城赴考,心里十分牵挂,她从家里拿来一些自己做的干粮,还有一双亲手缝制的布鞋,送给了陈景明。
“景明哥,这是我做的干粮,你路上吃,还有这双布鞋,你穿着舒服。”苏晚卿红着脸说。
陈景明接过干粮和布鞋,心里感动不已:“晚卿,谢谢你,这些东西对我来说太珍贵了。”
苏晚卿又从怀里掏出一个锦囊,递给陈景明:“景明哥,这个锦囊你一定要带在身上,里面装着一些碎银子,是我平时攒下来的。路上要是遇到什么危险,或许能派上用场。记住,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打开它。”
陈景明接过锦囊,紧紧握在手里,郑重地说道:“晚卿,你放心,我一定会平安回来的,等我考中了举人,就回来娶你。”
苏晚卿听了,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点了点头:“景明哥,我等你回来。”
陈景明告别了母亲和苏晚卿,背着行囊,踏上了前往省城的路。从陈家村到省城,路途遥远,需要走十几天的路程。陈景明一路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渴了就喝路边的溪水,饿了就吃苏晚卿做的干粮,脚上穿着苏晚卿缝制的布鞋,虽然辛苦,但心里却充满了希望。
这天傍晚,陈景明走到一处荒山野岭,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他看到前面有一座破庙,便打算在破庙里住一晚,明天再继续赶路。破庙里到处都是灰尘和蛛网,角落里还堆着一些干草。陈景明找了个干净的地方,放下行囊,生了一堆火,打算取暖和驱赶野兽。
就在陈景明准备拿出干粮吃的时候,突然听到庙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他心里一紧,赶紧熄灭了火,躲到了一根柱子后面。只见三个蒙面人从庙外走了进来,手里拿着刀,四处张望。
“那小子应该就在这附近,我们仔细找找。”为首的蒙面人说道。
另外两个蒙面人点了点头,开始在破庙里搜寻。陈景明屏住呼吸,心里暗暗祈祷,希望他们不要发现自己。可天不遂人愿,一个蒙面人很快就发现了他的行囊,喊道:“大哥,这里有个行囊,那小子肯定在这庙里。”
为首的蒙面人听到喊声,立刻朝陈景明藏身的方向走来。陈景明知道自己躲不过去了,只好从柱子后面走了出来,强作镇定地说道:“三位好汉,我只是一个过路的书生,身上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还请三位好汉高抬贵手,放我一马。”
为首的蒙面人冷笑一声:“书生?我们找的就是你!陈景明,你以为你能逃得掉吗?”
陈景明心里一惊,没想到他们竟然认识自己。他疑惑地问道:“三位好汉,我们无冤无仇,你们为什么要找我?”
“无冤无仇?”为首的蒙面人摘下脸上的面罩,露出了一张熟悉的脸,竟然是赵玉堂!
陈景明惊呆了:“赵玉堂,怎么是你?你为什么要派人来害我?”
赵玉堂得意地说道:“陈景明,你以为你很了不起吗?周秀才处处偏袒你,苏晚卿也对你情有独钟,就连乡试的机会,也应该是我的!我不能让你去参加乡试,只要你死了,就没有人能跟我争了。”
原来,赵玉堂一直嫉妒陈景明的才华和人缘,他知道陈景明很有希望考中举人,而自己却没有任何把握。为了消除这个竞争对手,他便花钱雇了两个亡命之徒,打算在半路杀害陈景明。
陈景明气得浑身发抖:“赵玉堂,你太卑鄙了!科举考试是凭真才实学,你就算杀了我,也考不中举人。”
“哼,我考不考得中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让你考中。”赵玉堂说着,对那两个亡命之徒使了个眼色,“你们还愣着干什么?赶紧把他杀了!”
那两个亡命之徒听了,立刻挥舞着刀朝陈景明扑来。陈景明手无寸铁,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只好转身就跑。可破庙就这么大,他很快就被逼到了墙角。眼看刀就要砍到自己身上了,陈景明突然想起了苏晚卿送给自己的锦囊,他赶紧从怀里掏出来,打开一看,里面除了一些碎银子,还有一张纸条。
陈景明来不及细看纸条上的内容,就把锦囊里的碎银子朝那两个亡命之徒扔了过去。银子散落在地上,那两个亡命之徒果然停下了脚步,弯腰去捡银子。陈景明趁机从破庙的后门跑了出去,一路狂奔。
赵玉堂和那两个亡命之徒捡起银子后,发现陈景明已经跑了,赶紧追了出去。陈景明在前面拼命地跑,赵玉堂他们在后面紧追不舍。天色越来越暗,山路崎岖难行,陈景明不小心脚下一滑,摔倒在了地上,脚踝传来一阵剧痛,看来是扭伤了。
赵玉堂他们很快就追了上来,把陈景明围了起来。赵玉堂得意地说道:“陈景明,我看你这次还往哪跑!”
陈景明坐在地上,心里绝望极了。他想起了母亲的期盼,想起了苏晚卿的等待,难道自己今天就要死在这里了吗?就在这时,他突然想起了锦囊里的那张纸条,他赶紧拿出来,借着月光一看,上面写着:“若遇危险,可往东边二里处的猎户家求助,猎户姓王,是我的远房亲戚。”
陈景明心里顿时燃起了一丝希望,他强忍着脚踝的疼痛,挣扎着爬起来,朝着东边的方向跑去。赵玉堂他们见状,赶紧追了上去。陈景明咬紧牙关,拼命地跑着,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找到王猎户,一定要活下去。
跑了大约二里路,陈景明果然看到前面有一座茅草屋,屋里还亮着灯。他赶紧跑过去,用力敲门:“王猎户,开门啊,我是苏晚卿的朋友,遇到危险了,求你救救我!”
屋里的人听到喊声,很快就打开了门。一个身材高大的汉子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把猎刀,警惕地看着陈景明:“你是谁?晚卿是我侄女,你怎么认识她?”
“我叫陈景明,是陈家村的书生,要去省城参加乡试,路上遇到了坏人追杀。苏晚卿是我的朋友,她让我遇到危险就来投奔你。”陈景明气喘吁吁地说道。
王猎户一听是苏晚卿的朋友,脸色顿时缓和了下来。他看到后面追来的赵玉堂他们,立刻把陈景明拉进屋里,关上了门,拿起猎刀,守在门口。
赵玉堂他们追到茅草屋前,看到王猎户手里的猎刀,不敢贸然上前。赵玉堂色厉内荏地说道:“里面的人听着,赶紧把陈景明交出来,否则我们就放火烧了你的房子!”
王猎户冷笑一声:“你们敢!这是我的地盘,岂容你们撒野?赶紧滚,否则休怪我不客气!”
那两个亡命之徒见王猎户不好惹,心里有些害怕,小声对赵玉堂说道:“大哥,这猎户看起来不好对付,我们还是算了吧。”
赵玉堂也有些心虚,但他又不甘心就这么放过陈景明。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一阵狗叫声,还有人的呼喊声。王猎户笑着说道:“我的邻居们听到动静,都过来了,你们要是再不滚,就别想走了。”
赵玉堂一听,知道自己寡不敌众,只好带着那两个亡命之徒灰溜溜地走了。
陈景明见危险解除,终于松了一口气,瘫坐在地上。王猎户给陈景明倒了一杯水,问道:“景明兄弟,你没事吧?要不要我帮你看看脚踝?”
陈景明感激地说道:“王大哥,谢谢你救了我,我的脚踝好像扭伤了,有点疼。”
王猎户仔细检查了一下陈景明的脚踝,说道:“还好,只是轻微扭伤,我给你敷点草药,休息几天就好了。”
接下来的几天,陈景明就在王猎户家养伤。王猎户为人豪爽热情,对陈景明照顾得无微不至。陈景明也跟王猎户说起了自己和苏晚卿的事情,还有赵玉堂的阴谋。王猎户听了,气愤地说道:“这个赵玉堂,太过分了!等你伤好了,我送你去省城,保证你的安全。”
几天后,陈景明的脚踝好了很多,能够正常走路了。王猎户套上马车,送陈景明前往省城。一路上,王猎户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确保没有危险。
到了省城后,陈景明对王猎户千恩万谢,然后便匆匆赶往考场。乡试的考试已经开始了,陈景明虽然路上遇到了波折,但他凭借着扎实的学识和良好的心态,顺利地完成了考试。
考试结束后,陈景明在省城等待放榜。他每天都在焦急地期盼着,心里既紧张又兴奋。终于,放榜的日子到了,陈景明挤在人群中,仔细地看着榜单。当他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出现在榜单上时,激动得热泪盈眶。他考中了举人!
陈景明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和苏晚卿。他立刻收拾行囊,踏上了回家的路。一路上,他归心似箭,心里想象着母亲和苏晚卿看到自己时的喜悦神情。
回到陈家村后,陈景明首先回到了家。柳氏看到儿子平安回来,还考中了举人,高兴得哭了起来。陈景明扶着母亲,安慰道:“娘,别哭了,我考中了举人,以后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
随后,陈景明又匆匆赶到苏家村,去找苏晚卿。苏晚卿看到陈景明平安回来,还考中了举人,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陈景明拉着苏晚卿的手,说道:“晚卿,我回来了,我考中了举人,我兑现了我的承诺,我要娶你为妻。”
苏晚卿羞涩地点了点头,眼里含着泪水,那是幸福的泪水。
不久后,陈景明和苏晚卿举行了婚礼。婚礼办得十分热闹,村里的人都来祝贺他们。周秀才也亲自赶来,为他们送上了祝福。
婚后,陈景明并没有停下脚步,他继续苦读,准备参加会试。苏晚卿则在家中照顾婆婆,操持家务,全力支持陈景明的学业。柳氏对这个儿媳十分满意,一家人生活得幸福美满。
第二年,陈景明前往京城参加会试。这一次,他没有遇到任何危险,顺利地通过了会试,考中了贡士。接着,他又参加了殿试,凭借着出色的表现,考中了进士,被授予了一个官职。
陈景明带着苏晚卿和母亲前往任所。在任期间,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的爱戴。他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始终记得母亲的教诲和苏晚卿的深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读书人的责任和担当。
而赵玉堂,自从上次谋害陈景明失败后,就一直心神不宁。后来,他因为在县城里作恶多端,被人告发,关进了大牢。赵家的生意也一落千丈,最终家道中落。
陈景明和苏晚卿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了一段佳话。人们都说,陈景明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不仅因为他自己的勤奋和才华,还因为他遇到了苏晚卿这样善良聪慧的姑娘,以及王猎户这样仗义的朋友。而那个小小的锦囊,不仅救了陈景明一命,还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良终有善报,邪恶终将受到惩罚。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危险,但只要我们心怀善意,坚守初心,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迎来美好的未来。同时,我们也要珍惜身边的人,感恩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因为正是有了他们的陪伴和支持,我们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