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近代名人——吴焘

发布时间:2025-09-22 16:47  浏览量:4

吴焘(公元1843年—1907年),字子明,人称吴四先生,今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人。清同治十二年(1874年)甲戌科中举,清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恩科殿试第二甲109名进士及第,授编修。担任过兵部主事,曾在高邑(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广平(今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清苑(今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邢台(2020年06月2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邢台县,其所辖分别划入襄都区和信都区)等县知县,冀州(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知州。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出任直隶献县(今河北省沧州市献县)知县,任期限内政绩斐然。义和团运动(十九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又称义和团事件、庚子事变、庚子拳乱等。这一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爆发后,献县也没有幸免于难,但吴焘始终坚守岗位,维护治安平息动乱。主张严厉禁止义和团,保护教堂和教民。此后仕途继续拓展,历任广西、山东等地知县、知州等要职。清末,升任直隶朝阳府(今辽宁省朝阳市)知府(正四品)。任内廉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吴焘在任内因病去世,终年仅64岁。

延伸阅读:保山吴氏三兄弟

吴炳(生卒年不详),字子蔚,今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官至知府。吴煦(公元1861年—1944年),字子和,今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官至御史,广东惠潮嘉道。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顺天[明、清设于京师(今北京市)之府制。掌京畿之刑名钱谷,并司迎春、进春、祭先农之神,奉天子耕猎、监临乡试、供应考试用具等事]乡试同考官。善书法。由上列资料可知,吴子蔚(名炳)当为吴子明(名焘)之弟,吴子和(名煦)之兄;吴子明(名焘)为长,吴子蔚(名炳)为次,吴子和(名煦)为三。

吴焘像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直隶献县知县吴焘照[穿七品官服,带燕鴒官帽,骑着马,这就是传说中县太爷形象

晚清留下照片的知县非常少见吴焘之所以能留下影像是因为与当地的法国传教士葛光被是朋友托洋人的福拍了照片

《梨园旧事》吴焘诗稿两页

抄本复印《梨园旧话》吴焘(倦游逸叟)诗稿,昆明市戏剧研究室编印

河北省博物院收藏的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法国传教士葛光被关于处理献县境内教案的信件

位于河北省沧州市献县乐寿镇大张庄村(长安大道金色海贝幼儿园东南侧约210米处)——张庄天主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