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我国基础外语教育奠基人章兼中先生

发布时间:2025-09-23 00:02  浏览量:3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刘道义

章兼中教授是我国基础外语教育的一位重要奠基人。早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他就因创办《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杂志和研究外语教育理论而闻名全国。由于他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成果突出,他曾受国家教委(现教育部)之邀,参与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并担任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他既是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简称“外专委会”)副理事长,又是华东地区外语教学法研究会理事长。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与他工作交往甚多,深受他学术上的教益,也敬佩他的高善品格与顽强毅力。

人们不管什么时候见到章老师,总是看到他满面春风、笑容可掬、面无皱纹、满头黑发、精神抖擞。他爱吃海鲜,像个年轻的运动员,充满朝气。他爱运动还爱跳舞,无论到哪里,早起总要跑五千米。有一次他让人猜我和他谁大,我心想应该差不多吧,直到2019年的12月初他病倒时,我方才知道他已90岁,大我八岁,是我的老大哥呀!虽然他学术水平很高,可毫无架子、平易近人、待人谦和。尽管他重病在身,他在医院里与疾病顽强抗争了整整五年多。在医院他见到探视者总是面带笑容,他每天坚持用左手练习写字,还与病友比臂力,表现出了惊人的毅力!

章兼中先生令我敬佩的远不只是他的人品,还有他为我国基础英语课程和教材改革与教学法的探索所作的贡献。在我看来,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基础外语教育家。本文将结合我与他之间的交往,从以下四个方面略作回顾。

一、 基于国情,继承传统,支持创新

使我终身难忘的一件事是,身为《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杂志主编的他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批准发表了张志公和我联名撰写的《中学英语教材的现状与未来》一文(张志公、刘道义,1988)。此文是我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应用语言学系进修回国后草拟,后由张志公先生修改而成。文章对当时的统编英语教材所用的结构法进行了批判,同时宣传了西欧国家流行的功能法(又称交际法或意念法)。虽然文章强调用唯物辩证法正确处理新与旧的教学法的矛盾,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改革我国中学英语教材教法的路子来,但毕竟这样的文章会冲击传统教学路子。然而,章老师坚定地支持发表了此文。实际上,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他支持的不只是一篇文章,而是吹响了张正东先生后来所说的“华氏结构—功能法”的号角。由此可以看出,章老师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主编。他既熟悉国情,更了解中外的教学法,他显然很清楚当时外语改革的呼声,他毫不犹豫地支持发表了我们的文章。为此,我很感恩。遗憾的是,21世纪初我的文章《中小学英语教育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和建议》(刘道义,2009)竟被某期刊退稿,仅因为我提出了一些问题,而此文后来在《课程·教材·教法》上发表了,也被收入了《基础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一书中。我用此例仅为说明章先生的远见卓识,既了解国情,又通晓世界发展;既继承传统,又支持创新,无私无畏,敢做敢为。

二、 理论高深,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1986年,国家教委(现教育部)要求起草《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当时主持此项工作的有北师大的马俊明、北京市教委王碧霖、人教社刘道义、华东师大章兼中等。这次研制教学大纲是在1985-1986年对建国后中学英语教学质量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了改变教学质量低下的局面,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大纲研制者都主张在大纲的教学目的部分突出培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但是,章兼中提出,应该提“培养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当时大家都很快同意了他的建议。我本人对此想得很简单,认为这比较符合当时全国的英语教学的实际,如果要求高了,很难达到。实际上,章老师的提议是有他深刻的理论依据的。

那个时期,我是人教社《课程·教材·教法》编委之一,凡是章老师的大作,我都是极力主张刊登的。后来,我虽然退休,而章兼中的名声如雷贯耳,他于1997年、2010年、2011年,由初论《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章兼中,1997),到再论,继而三论,全部在该刊上发表了。我还把他的三论发表在中国教育学会外专委会成立30周年纪念论文集中,以扩大其影响。

我从他的论文中得到了重要的启发。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交际,人们运用语言的根本目的就在于理解和表达思想,进行交际活动,对此我早有认识。然而,章老师的理论研究比我的认识深刻得多,他指出了索绪尔区别语言和言语两个概念:语言是指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等。言语是指在言语交际情景中口、笔头运用语言。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存在于言语交际活动中。语言一旦脱离了言语交际活动,就成了一堆死的语言材料。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产生语言的意义,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的意义只有依靠语境。语义、内容、语境决定语言形式的使用。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时注意力不是放在语言形式上,而是集中在语言表述的内容上。

他还在文中阐述了“交际能力”和“交际的能力”两个概念的区别,对大家也很有启发。他认为交际能力具有四个特征(章兼中,1997):

1. 语言能力:掌握语音、词汇、语法规则体系,能辨别和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

2. 社会语言能力:在真实的社会情景中,具有即席运用英语说话规则的能力。即跟谁说,何时、何地、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方式和态度说。

3.具有信息差距:人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时,有些信息只有一方知道,另一方不知道,但想要吸收,从而形成一个信息差距。双方经过交流,传递和吸收信息,填补信息差距。

4. 话语能力:语言是一种连贯的交流信息的基本单位。交际双方都能在真实的社会情景、不同的场合得体地使用上下文连贯的话语。

他认为交际的能力不等于交际能力,是一种准交际能力。根据1996年的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参见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1996),高中三年级(文理科选修)听、说、读、写主要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1)缺乏真实的自然情景;

2)题材的内容都是熟悉的,缺乏信息差;

3)是预先有准备、有组织的交际活动,不是即席性的自由交际活动;

4)是有条件、有提示、有指导性的交际活动;

5)为培养在真实的情景中真实的交际能力作准备。

具有以上五个特征的交际活动远不能符合交际能力的四个特征。单就阅读能力来说,以英语为母语的人通常阅读速度慢速150词/分,正常语速为250词/分,快速为350词/分,而大纲的要求只有50—60词/分,两者相差甚远。具有以上五个特征的活动,不是真实的交际活动,而是为培养真正的交际能力和为真实的交际活动做准备。由于明确了这二者之区别,英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的的要求一直比较适中,不过高,比较符合实际。

实际上,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编制的中小学英语教材是课标的体现,也是对课标要求是否符合实际的检验,如果不清楚交际的能力与交际能力有区别,课程标准特别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要求培养交际能力,而非准交际能力,那么教材必然会有难度。

三、 忠于教育,敢于直言,推进改革

章兼中在《三论为交际运用英语能力及其培养途径》(章兼中,2011)一文中对21世纪初的英语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提出了质疑:“基础英语课程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吗?”他这篇万言书显示了他“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君子风范。他从哲学的视角揭示了马克思的教育思想:教育就是人的教育,总目标是:智育、美育和德育;他从语言学的视角提出英语教学中有三个要素: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交际运用;从心理学的视角他阐述了英语教学中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心理学的视角提出了教育发展智力、情感、文化、意志、动机和兴趣,及自学能力等。他的结论是,将上述这些要素综合起来,不就体现了教学的总目标为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了吗!基于他的分析,他直截了当地指明英语课程总目标是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法不妥,是片面追求英语的工具性,忽视其人文性,与人的全面发展背道而驰,并建议教学总体目标改为发展“综合素养”。鉴于章兼中等有识之士的建议,2017年以后的英语课程总目标突出了人的素养,并明确课程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由此,可以看出章老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具有忠于教育,刚直不阿、坚持真理的教育家精神。

四、 躬身讲耘,桃李天下,笔耕不断

章兼中是一位“读书万卷、足行千里、桃李天下”的师长。他从大学“象牙塔”走出来,足迹遍布全国甚至国外,他躬身实践,深入教学一线,讲课、听课、评课、研课,并进行教学实验和调研,古稀之年还带队支教,耄耋之年仍笔耕不断。他一生为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外语教学法而奋斗,他善于分析外国的众多教学法,根据我国国情兼收并蓄,对我国传统有效的方法守正创新。

例如,他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但也很重视英语语音的拼音、词汇和语法知识的教学。他赠送我的《小学英语教育学》虽早在1996年出版,但其中所阐述的小学开设英语的依据、条件、年限、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及教师应具备的思想、文化、能力、心理素质等,特别是他的“情景、情意、结构、交际、方法”观点,今天看来对目前的基础英语教学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强调语音教学的重要性,他既主张直接拼读,也不反对音标教学,甚至详细说明音标教学的方法。他能以海纳百川、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包容态度对待学术中的不同观点,具有这种唯物辩证观也是我敬佩他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在教育学会外专委会举办全国中小学优质课观摩时常任评课组组长,他很认真,曾写过两篇评析的文章,刊登在外专委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中。他一方面充分肯定教师教学的进步,如注意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创造性意识,激励情意促进发展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动机等;另一方面他也指出了需改进的问题,如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教学设计拘泥于课文而忽视了激发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进行表情达意的活动等。他在批评教师教学中的缺陷时也总是心平气和、和颜悦色、以理服人,从来不带训斥的口气,使人心服口服。由此也可看出,他深知我国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且对后进的地区与教师特别关怀和支持。因此,他深受年轻教师的爱戴。

章老师治学严谨、勤勉不倦,一生著述丰硕,为我国英语教育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在他的带领下,一大批后生茁壮成长,正在继承他的事业,将他的精神发扬光大。唯一使我感到遗憾的就是,他走得过早了,实在是外语教育界的一大损失。我虽不才,仍愿意大胆执笔撰写此文,追记章先生的光辉业绩,以此略表我的崇敬与怀念。尽管此文远难足以表达对他的敬意,但多少能减少点我心中的遗憾。惟愿章先生在天之灵能体谅我的心意,对我们展现他那可爱可敬的音容笑貌!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供试验用)[J]. 学科教育, 1996(11): 2-16.

[2] 刘道义. 中小学英语教育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和建议[J]. 课程·教材·教法, 2009(2): 45-51.

[3] 张志公,刘道义. 中学英语教材的现状与未来(一)[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1988(4): 1-5,17.

[4] 张志公,刘道义. 中学英语教材的现状与未来(二)[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1988(5): 11-16,47.

[5] 章兼中. 小学英语教育学[M]. 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1996.

[6] 章兼中.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J]. 课程·教材·教法, 1997(10): 29-33.

[7] 章兼中. 基础英语课程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吗——三论为交际运用英语能力及其培养途径[J]. 课程·教材·教法, 2011(3): 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