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落魄书生一个善举,竟然逆天改命
发布时间:2025-09-23 08:00 浏览量:4
光绪十三年,徽州府黟县有个叫苏墨的书生,年方二十,本是书香门第之后。父亲曾是县学教谕,三年前染疾离世,家中积蓄耗尽,母亲周氏又常年卧病,往日里吟诗作对的书生,如今只能靠抄书、代写书信勉强糊口。
这年深秋,连日阴雨,抄书的活计断了来源,家中米缸见了底,周氏咳嗽得越发厉害,连喝口热粥都成了奢望。苏墨看着母亲蜡黄的脸,心如刀绞,他攥着空荡荡的钱袋,在屋里踱来踱去,最后咬了咬牙——去城东张府碰碰运气。
张府是黟县有名的富绅之家,老爷张万霖早年做茶叶生意发家,家资丰厚,且乐善好施,每年都会接济穷苦百姓。苏墨曾替张府代写过家书,知道张老爷为人宽厚,或许能求得一些帮助。
清晨,苏墨揣着仅有的半块干饼,冒雨赶往张府。走到半路,突然听到河边传来呼救声,他循声跑去,只见一个穿着青布衣裙的姑娘在水中挣扎,岸边一个穿着绸缎的妇人急得直跺脚。
“姑娘莫慌!”苏墨来不及多想,脱下长衫跳入冰冷的河水。深秋的河水刺骨,他冻得牙关打颤,却拼尽全力游到姑娘身边,抓住她的胳膊往岸边拖。好不容易将人救上岸,姑娘浑身湿透,冻得嘴唇发紫,妇人赶紧脱下披风裹在她身上,对着苏墨连连道谢:“多谢公子救命之恩!小女张婉清,我是她的姨娘柳氏。”
苏墨这才知道,救的竟是张府的千金张婉清。他有些局促,拱手道:“举手之劳,夫人不必客气。”张婉清缓过神,抬头看向苏墨,只见他虽衣衫湿透、面带倦色,却眉目清秀,眼神正直,心中不由得生出几分感激。
“公子若不嫌弃,随我们回府换身衣裳,也好让家父好生答谢。”张婉清轻声说道。苏墨本想拒绝,可想到家中病重的母亲,若能借此求得张老爷相助,也是一桩机缘,便点头应了下来。
到了张府,柳氏让丫鬟取来干净的衣物给苏墨换上,又备了热茶点心。张万霖得知苏墨救了女儿,当即拿出十两银子相赠。苏墨接过银子,热泪盈眶,再三道谢后,匆匆赶去药铺抓药,又买了米粮,先送回家里。
安顿好母亲,苏墨心里却始终不安。他本是读书人,向来清高,如今靠“救命之恩”接受重金,总觉得脸上无光。思来想去,他决定写一封欠条给张府,日后定当偿还。
次日清晨,苏墨带着欠条再次来到张府。刚走到门口,就看到柳氏和一个身材瘦小的男人在低声争吵,那男人背着一口沉重的木箱,神情焦躁。柳氏看到苏墨,脸色微变,赶紧打发走男人,笑着迎了上来:“苏公子怎么又来了?”
苏墨将欠条递过去:“张老爷的恩情,苏某铭记在心,这欠条还请夫人收下,日后我定当如数奉还。”柳氏接过欠条,随意塞进口袋,敷衍道:“公子太见外了,一点小意思而已。婉清在绣楼,你若想见她,我带你过去。”
苏墨本想拒绝,可转念一想,或许能通过张婉清了解更多张府的情况,也好日后报答,便跟着柳氏来到后院绣楼。刚到楼下,张婉清就从楼上跑了下来,拉着苏墨的胳膊往绣楼里拽,急声道:“苏公子,你来得正好!请帮我一个忙!”
苏墨被她突如其来的举动弄得一愣,问道:“小姐有何难处?苏某定当尽力相助。”张婉清关上房门,压低声音说:“我怀疑府里有内鬼,而且和我姨娘有关!”
原来,最近张府接连丢失财物,都是些价值不菲的珠宝玉器,张万霖派人查了许久,却毫无头绪。张婉清心思细腻,发现柳氏近来行踪诡异,经常深夜外出,还和陌生男人接触,而昨天苏墨看到的那个瘦小男人,正是柳氏的同伙。
“我爹信任姨娘,我说的话他不信,”张婉清眼圈泛红,“苏公子,你是个正直之人,求你帮我找出证据,揭穿他们的阴谋!”苏墨闻言,心中一凛。他想起昨天柳氏和男人争吵的场景,还有那口沉重的木箱,顿时明白了几分。
“小姐放心,我定帮你查清楚。”苏墨郑重承诺。两人商量许久,决定先从柳氏的行踪入手。张婉清负责在府内监视柳氏,苏墨则在府外跟踪那个瘦小男人。
接下来的几天,苏墨每天都守在张府附近。他发现那个瘦小男人每天都会在固定时间出现,和柳氏偷偷交接东西,然后背着木箱往城外方向走。苏墨悄悄跟了几次,发现男人每次都会把木箱送到城外的一座破庙里,庙里还藏着几个陌生汉子,看样子像是一伙盗贼。
苏墨意识到事情不简单,柳氏和这些盗贼勾结,恐怕不只是偷些财物那么简单。他赶紧回到张府,把情况告诉张婉清。张婉清又惊又怕,她想起父亲最近正在准备一笔巨款,要用来收购一批珍贵的茶叶,若是被盗贼盯上,后果不堪设想。
“不行,得赶紧告诉爹!”张婉清说着就要往外跑,苏墨却拉住她:“小姐别急,我们没有确凿证据,张老爷未必会信。而且打草惊蛇,反而会让他们狗急跳墙。”
两人思来想去,决定设一个圈套,让柳氏和盗贼自投罗网。张婉清故意在柳氏面前透露,父亲已经把收购茶叶的银子准备好了,就藏在书房的暗格里。柳氏果然上钩,当天夜里就偷偷溜进书房,想要偷取银子,却被埋伏在暗处的苏墨和张府的家丁抓了个正着。
柳氏被抓后,起初还想狡辩,可当苏墨拿出她和盗贼交接的证据,以及破庙里盗贼的下落时,她终于瘫软在地,如实招供。原来,柳氏本是盗贼团伙的一员,三年前故意接近张万霖,嫁入张府做姨娘,就是为了伺机盗取张家的财产。那个瘦小男人是她的同伙,负责在外接应,而破庙里的盗贼,则是他们的同伙,等着拿到银子后一起逃走。
张万霖得知真相,又气又悔,若不是苏墨和女儿及时发现,张家恐怕早已家破人亡。他当即派人报官,官兵赶到破庙,将盗贼团伙一网打尽,缴获了大量赃物。
经此一事,张万霖对苏墨感激不尽,不仅免去了他的欠条,还邀请他留在张府担任账房先生。苏墨欣然答应,他一边打理张府的账目,一边照顾母亲,日子渐渐有了起色。
张婉清看着苏墨勤奋好学、正直善良的样子,心中情愫渐生。张万霖看出女儿的心思,又十分欣赏苏墨的才华,便主动提出要将张婉清许配给苏墨。苏墨又惊又喜,他本就对张婉清心存好感,如今得到张老爷的认可,当即答应下来。
婚后,苏墨更加努力,在张万霖的资助下,他重新拾起书本,准备参加科举。张婉清则悉心照料家庭,支持丈夫的学业。光绪十六年,苏墨考中举人,次年又考中进士,被任命为邻县的县令。
苏墨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他时常告诫自己,若不是当年救了张婉清,若不是挺身而出揭穿盗贼的阴谋,自己恐怕早已在贫困中沉沦。而张婉清也始终陪伴在他身边,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共同谱写了一段佳话。
多年后,苏墨升任知府,他回到黟县,特意去了当年救张婉清的河边。看着潺潺流水,他不禁感慨万千:人生的际遇真是奇妙,一次偶然的善举,竟改变了自己的一生。而那份深藏心中的侠义,也始终指引着他,做一个正直、善良、有担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