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寿光】董敬斋:笔耕不辍著华章 文脉传承映初心
发布时间:2025-09-30 13:24 浏览量:10
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 郑小菲 通讯员 李保之)“这样的读书分享会我们每月都会举行,已经连续组织十多次了,大家在一起读书、分享,收获满满。”日前,在现代社区一方静谧的书房里,十几位书友围绕文学作品展开分享、讨论。这一文化沙龙的组织者,是64岁的文家街道退休干部董敬斋。他不仅是该活动的发起人,还是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多年来,他创作了《松青棠白》《信念——巾帼女杰陈少敏》《山雷颐·养长养生真谛》等8部作品,内容涵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养生文化等领域。用文字记录时代,以情怀滋养乡土,他将个人爱好淬炼成一份沉甸甸的文化担当。
钩沉历史 五年著书立传,再现清官风骨
“六轴圣旨颁一人,百年清名传故里。”在寿光市博物馆的展厅里,六轴圣旨格外引人注目,其主人是清代寿光籍清官董思恭。然而,这位曾官至许州知府、深受百姓爱戴的先贤,却因年代久远渐渐被人淡忘。出于对董思恭的敬仰与好奇,更源于一份文化传承的责任,董敬斋下定决心为董思恭立传。
“自小就听老人们讲董思恭的故事,他少年苦读、考场得意、为官清廉的形象一直刻在我心里。”董敬斋说,为了还原真实的董思恭,他四处搜集资料,足迹遍布湖南常德、河南许昌、河北枣强等地,走访文史专家,考证民间传说,历时五年完成了30万字的人物专著《松青棠白》。
记者翻看《松青棠白》发现,书中不仅讲述了董思恭“新婚之日母亲被休”“少年聪慧被先生争着教导”“二十五岁中举全省第一”“二十九岁考中进士钦点翰林”等经历,更通过“拒收盐商十元宝转而兴办教育”“告老还乡仅带十几棵树苗”等细节,展现了其“青松挺秀、甘棠遗爱”的清官品格。该书出版后获评“农圣文化奖”文学创作奖。
近些年,热心的董敬斋还主编了《文家街道志》《纪台镇志》《鲁北三河董氏族谱》等志书,参编了《稻田镇志》等,为寿光文化传承作出了贡献。
赓续红色 八载打磨纪实,弘扬巾帼精神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应代代相传。”董敬斋曾参与寿光市陈少敏纪念馆、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陈列馆的文案工作,为其创作红色文化书籍积累了丰富素材。2015年,在完成《寿光抗日烽火》的创作后,他将目光投向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少敏。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位“巾帼女杰”的事迹,还原历史真相,他开始了《信念——巾帼女杰陈少敏》的创作。
“陈少敏同志的一生充满传奇,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革命精神令人敬佩。”为了写好这部书,董敬斋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走访了很多了解陈少敏事迹的知情人,先后20次对作品修改增删。历经8年,该书终于在2024年1月出版。它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刻画了陈少敏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英勇形象,深刻诠释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族精神。
《信念——巾帼女杰陈少敏》一书出版后,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董敬斋表示,他希望通过记录历史的方式让红色文化传承弘扬,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并用实际行动为红色文化阵地建设添砖加瓦。
普及养生 汇集百家智慧,点亮健康明灯
在深耕人文历史与红色文化的同时,董敬斋还将目光投向了健康养生领域。“当今社会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但缺乏正确的科学养生知识。”基于此,他结合自己多年的学习实践,撰写了《山雷颐·养长养生真谛》一书。
据介绍,该书汇集了150篇养生散文,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医药的阴阳五行原理、辨证养生方法,以及细胞营养医学中蛋白质、脂肪、碳水、磷脂、矿物质与维生素的合理摄入等知识,让读者清晰了解“吃什么”“怎么吃”等养生关键点。该书还注重“心养”,通过多篇散文探讨心灵养生的技巧,引导读者实现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双重健康“。养生不仅是身体的调理,更是生活哲学的体现。”董敬斋说,希望这本书能成为读者健康征途上的“明灯”,帮助更多人走上科学养生之路。
从历史的深邃到红色的激情,再到养生的智慧,董敬斋的创作之路始终与书紧密相连。同时,他还是一位藏书爱好者,50年来,他坚持买书、求书、换书、藏书、看书、写书、分书,藏书曾达万册,涵盖多个领域。如今,董敬斋依然笔耕不辍,他说:“微小成绩的取得,要感谢妻子和曾经帮助过我的朋友。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一直写下去,为文化传承、为社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多年来,董敬斋用行动诠释了“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的人生追求,也激励更多人投身文化事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