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老汉梦中遇一老者,老者说:七日后,我来带你去投胎
发布时间:2025-10-25 19:02 浏览量:9
明朝永乐年间,清河县有个叫陈老实的庄稼人,六十五岁,无妻无子,独自住在村头一间茅草屋里。他为人忠厚老实,虽一生贫困,却从不占人便宜,见邻里有难,必倾囊相助。
这年秋天,陈老实田里的收成又不好,交完租子,剩下的粮食勉强只够过冬。他却不愁不怨,每日依旧早起晚归,勤恳劳作。
这天夜里,陈老实梦见自己来到一座阴森大殿,堂上坐着一位面色黝黑、头戴乌纱的判官。判官翻看手中生死簿,沉声道:“陈老实,你阳寿将尽,还有七日可活。念你一生行善,来世可投胎到济南府张员外家,享一世富贵。”
陈老实听了,不惊反喜,躬身道:“多谢判官大人。小老儿一生清贫,却不想来世能有这般福分。”
判官点头:“七日后的午时,便是你寿终之时,好自为之。”说罢,一挥袖,陈老实便醒了过来。
窗外天刚蒙蒙亮,陈老实回想梦中情景,只觉清晰异常,不似寻常梦境。他起身后,一如往常般生火做饭,然后下地干活。
到了第六日,陈老实想着明日便是死期,便早早收拾好家中杂物,将仅有的几件破旧衣物洗净叠好。次日一早,他把平日里省下的几十文钱装在钱袋里,准备送给村西头的孤儿小石头。
正要出门,忽听外面人声嘈杂,有人高喊:“河水涨了!快跑啊!”
陈老实推门一看,只见村后小河因连降暴雨,已泛滥成灾,浑浊的河水正汹涌扑向村中低洼处。许多村民惊慌失措,向高处奔跑。
陈老实猛然想起,村东头李寡妇家地势最低,她家中还有年迈婆婆和两个年幼孩子。陈老实不及多想,拔腿就往李寡妇家跑。
到了那里,只见河水已漫进院子,深及膝盖。李寡妇正扶着婆婆,抱着一个孩子,另一个五岁大的男孩紧紧抓着她的衣角,在水中艰难行走。
“我来帮你!”陈老实大喊一声,上前背起老奶奶,又让李寡妇把大孩子交给他。一行人艰难地向高处转移。
行至半路,水流越发湍急,一个浪头打来,李寡妇脚下一滑,怀中的小孩差点脱手。陈老实眼疾手快,一把抓住孩子,却因用力过猛,自己向后倒去。他背上的老奶奶被他及时推到安全处,自己却被急流卷走。
陈老实不习水性,在水中挣扎几下便沉了下去。临死前,他心中并无遗憾,只是想着:“早死了一日,不知会不会耽误了投胎的好命。”
不知过了多久,陈老实悠悠转醒,发现自己又来到了判官殿前。
判官看着他,叹道:“陈老实,你本应午时寿终,却为救人性命,提前殒命。你可知这一日之差,打乱了地府多少安排?”
陈老实慌忙跪下:“小老儿知错,但当时情急,实在无法见死不救。”
判官翻看生死簿,面色变幻,先是蹙眉,继而舒展,最后长叹一声:“陈老实,你本应午时寿终,却为救人性命,提前殒命,打乱了地府安排。然而,你此番义举,救下四条性命,功德不小,其中更有一段因果……”
判官抬眼看着他,目光如炬:“你可知那张员外祖上,与你前世有恩?你前世名叫赵四,是一介无赖。那年寒冬,你病倒路边,被一张姓书生所救。张书生赠你银两,助你返乡,你却偷了他的盘缠不告而别。因这一桩罪过,地府才判你今生孤苦,无妻无子。”
陈老实听得目瞪口呆:“这...小老儿全不知情。”
判官点头:“投胎前饮下孟婆汤,前世种种自然忘却。那张书生便是今日张员外的先祖。因你今生积德行善,地府特准你投生张家,一来享富贵,二来报前恩。你提前一日赴死,险些误了这报恩的机缘。也罢,那张员外家的儿媳本该明日生产,就让她今日便产子吧!你这就投胎去,切记保留善根,莫让富贵蒙蔽了本性。”
陈老实再拜,随后跟着鬼差走向轮回道。
与此同时,济南府张员外家一片忙乱。少奶奶王氏今日突然腹痛,接生婆急忙赶来,折腾了两个时辰,孩子终于落地,是个男婴。
奇怪的是,这婴儿出生时不哭不闹,睁着一双清亮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四周。接生婆在他背上轻拍几下,他才“哇”的一声哭出来,声音洪亮。
张员外给孙子取名张善,取“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之意。
这张善果然聪慧异常,三月能言,周岁能诵,五岁已熟读诗书。更难得的是,他天性仁厚,见贫苦人家必生怜悯,常偷偷拿自家米粮接济穷人。
张善七岁那年,家中来了一位游方道士。道士见张善,啧啧称奇,对张员外道:“此子有宿慧,非比寻常,老朽愿收他为徒,传授医术相术。”
张员外本不愿孙子学这些方外之术,但张善自己却极有兴趣,只好答应。
如此过了十年,张善已长成翩翩少年,文武双全,医卜星相无所不通。这年恰逢大比之年,张善赴京应试,一举中了进士,授官归德府通判。
上任途中,张善路过清河县,忽然心生感应,命轿夫绕道前往一村庄。行至村头,见一破旧茅屋,他竟不由自主推门而入。
屋内陈设简陋,却收拾得干干净净。墙上挂着一件破旧蓑衣,张善凝视许久,眼中忽然含泪。随从不解,问其故。
张善道:“不知为何,见此屋此物,心中酸楚难忍。”
他向村民打听,才知此屋原主叫陈老实,十几年前为救李寡妇一家,溺水身亡。李寡妇感恩,时常来此打扫。
张善找到李寡妇家,见她家中虽不富裕,却收拾得井井有条。老奶奶已八十高龄,身体硬朗;两个孩子也已长大,帮着母亲耕作纺织。
张善表明身份,赠李寡妇白银百两,又为她两个儿子在县衙安排了差事。李寡妇千恩万谢,张善却道:“不必谢我,这是你善行应得的回报。”
离开清河县,张善继续赴任。到任后,他清正廉明,断案如神,深得百姓爱戴。
一年夏天,归德府突发瘟疫,死者无数。张善亲自配制药物,设立粥棚,日夜不休救治病患。某日巡诊途中,他见一老乞丐昏倒路旁,浑身脓疮,恶臭扑鼻。旁人皆掩鼻避让,张善却亲自上前,将老人背回府中救治。
经他悉心照料,老乞丐渐渐康复。这日,老乞丐对张善道:“大人救命之恩,老朽无以为报。我观大人面相,三月内必有大难,特赠此符,可保平安。”说罢,取出一道黄符递给张善。
张善本不信这些,但见老乞丐郑重其事,便收下符箓,谢过老人。次日,老乞丐不辞而别。
两月后,张善奉旨巡查黄河堤防,夜宿河工营房。半夜忽闻异响,起身查看,见一蒙面人持刀潜入。张善惊问:“你是何人?”
蒙面人道:“你断案如神,却不知得罪了多少人。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张善急忙闪避,却不及对方刀快,眼看就要丧命刀下,怀中突然飞出一道黄光,将刺客震退数步。护卫闻声赶来,擒住刺客。
经审讯,此人乃当地一恶霸,因被张善断了财路,怀恨在心,买凶杀人。张善依法处置,从此更加谨慎。
事后想起老乞丐赠符之恩,张善感慨万千,更加笃信善恶有报。
又过数年,张善政绩卓著,升任济南知府。上任后第一件事,便是回乡祭祖。
祭祖完毕,张善夜宿祖宅。梦中见一白发老者,笑吟吟对他道:“陈老实,你今世报恩已毕,功德圆满,可喜可贺。”
张善不解:“老人家为何叫我陈老实?”
老者笑道:“你便是陈老实转世,前来报答张家前世恩情。如今你为官清正,造福一方,张家也因你光耀门楣,这段三世因果已了。望你不忘初心,继续行善。”说罢,消失不见。
张善惊醒,梦中言语历历在耳。他回想前世作为陈老实的种种,不觉泪流满面。
次日,他召来工匠,在府衙后院建一小祠,名曰“报恩祠”,祠中不供神佛,只悬一匾,上书“善恶有报”四字。每逢初一十五,他必入祠静坐,反思己身。
后来张善官至二品,子孙满堂,活到九十八岁无疾而终。临终前,他对儿孙道:“我一生历经三世因果,深知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你等日后须以善念存心,以善行立世,方不辱我张家门风。”
言毕,含笑而逝。
而那清河县陈老实舍己救人的故事,也代代相传,成为当地美谈。至今县郊还有一座小庙,庙中供奉的不是神佛,而是一个背着老奶奶的庄稼汉雕像,香火不绝,名曰“老实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