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高度评价普京访华成果,美专家:切实证明了美国遭遇战略失败

发布时间:2025-10-27 18:57  浏览量:7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24年5月对中国的那次访问,确实闹出了不小的动静。俄罗斯媒体那边把这事吹得天花乱坠,说是两国关系的大跃进,而美国那边的一些专家直摇头,觉得这暴露了华盛顿在战略上的大败笔。

先说说普京访华的背景。那是普京第五个任期刚开始没多久,他就选了中国作为首访地。这趟行程从5月16日开始,为期两天。先在北京,然后去哈尔滨。两国领导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见了面,谈了双边合作,还签了好几份文件。

重点是那份联合声明,里面提到了加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强调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俄罗斯媒体报道说,这次会晤确认了两国在国际问题上的立场一致,都想推动一个更公平的多极世界秩序,以联合国为核心。普京在记者会上还特别点出,亚太地区不适合搞封闭的军事政治联盟,像北约那种模式,在这儿只会添乱,反而不利于安全。

俄罗斯外交部那边,发言人玛利亚·扎哈罗娃很快就发声了。她说这次访问为未来合作开了路,不光是短期的事儿,还关乎全球格局的走向。俄新社和RT这些主流媒体,纷纷发文称赞成果丰硕。它们强调,中俄贸易额在2023年就超过了2000亿美元,2024年还有望继续涨。

博览会在哈尔滨办得热火朝天,1200多家企业参展,展示了机械、食品、科技等方面的合作。俄罗斯媒体还提到了两国在能源上的联动,比如天然气管道的扩展,还有数字经济的联合项目。这些报道里,透着一种自豪感,认为中俄关系经得起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已经成了大国间平等合作的标杆。

再细看俄罗斯媒体的评价,它们不光停留在表面。RT的报道中,普京明确反对美国在亚太搞小圈子联盟,比如AUKUS那种美英澳的核潜艇合作。俄罗斯媒体分析,这类联盟本质上是在制造紧张,而中俄的回应是通过联合军演来增强防御能力。

2023年11月,普京就批评过美国想把北约影响力扩展到亚太,这在俄罗斯媒体看来,是华盛顿自私的企图。扎哈罗娃在新闻发布会上,还提到西方媒体对类似事件的解读往往不对劲,她觉得西方总爱戴有色眼镜看中俄互动。其实,俄罗斯媒体的调门很高,但也接地气,它们用数据说话,比如两国贸易中本币结算比例超过了95%,这意味着减少了对美元的依赖,体现了经济上的独立性。

转到美国那边,专家的看法就更有意思了。赫里蒂奇基金会的资深研究员迈克尔·皮尔斯伯里,在普京访华期间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说,拜登政府犯了大错,把俄罗斯和中国推到了一起,形成战略伙伴关系。他把这叫作“惊人的伙伴”,觉得这从来不会在特朗普时代发生。

皮尔斯伯里是研究中国问题的老手,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参与美国对华政策制定。他指出,美国从尼克松时代起,就一直想分化中俄关系,用关税之类的手段拉拢中国对付俄罗斯。但拜登的政策适得其反,推动了中俄的接近,这在战略上是个重大失误。

皮尔斯伯里在采访中提到,普京和中国领导人在北京的会晤,展示了两国在核大国间的紧密合作。他认为,美国试图用压力让中国远离俄罗斯,但中国足够强大,能顶住这种“厚颜无耻”的施压。

俄罗斯那边,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也回应说,中国不会轻易屈服。皮尔斯伯里的观点在西方媒体中引起回响,他觉得这浪费了美国几十年的努力,本来想让中俄保持距离,结果现在两国联合声明里强调维护国际法基础上的多极秩序,这直接挑战了美国的单边霸权。

不止皮尔斯伯里一个,美国其他分析也跟上。白宫那边,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在访华后表态,说美国对中俄关系发展感到不安,会继续关注。但他又说,没看到什么意外的东西,也没见中国急着给俄罗斯军事支持。

华盛顿的智库报告中,提到美国最担心的是中俄“无上限”的伙伴关系,这跳出了传统大国交往模式,直接影响多极世界的形成。皮尔斯伯里还引用历史,说从1970年代的缓和政策,到2020年特朗普的关税战,都是想分化,但现在看来失败了。

再说说访华的具体成果。两国签的文件不止一份,涉及能源、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普京在北京参观了合作成就展,看了高铁模型和天然气管道模拟。去哈尔滨后,他参观了圣索菲亚大教堂,和当地人互动,还在大学演讲,谈教育合作。博览会开幕式上,普京致辞,说这是经贸平台的典范。俄罗斯媒体报道,这些活动不光是形式,还实实在在推动了项目落地,比如远东矿产开发和农业联合。

从安全合作看,中俄联合声明反对美国在亚太建封闭联盟,承诺深化军事互信。俄罗斯国家杜马委员会在访华时,向中方移交了针对两国的境外颠覆活动资料,这意味着情报共享的新模式。俄罗斯媒体称,这不同于美西方的“五眼联盟”,而是基于互信的应对外部威胁。

同期,美国在5月14日内华达州搞了亚临界核试验,菲律宾在南海中业岛和黄岩岛闹事,国防部长登岛宣示主权,还组织上百艘渔船靠近。这些在俄罗斯媒体看来,是美西方的挣扎,但中俄关系有自己的逻辑,不会受影响。

美国专家的分析更深层。皮尔斯伯里在书中《百年马拉松》里,就谈过中国战略,但他这次针对访华,说美国误判了中俄动态。

华盛顿的报告指出,美国科技战没能挡住中俄创新,反而激发了自主能力。美元霸权衰落,美债被抛售,这些都让美国战略显得被动。皮尔斯伯里觉得,拜登团队没抓住杠杆,比如中国需要欧美市场,但实际没发挥作用。

访华后,中俄关系继续稳。2024年贸易额超预期,文化年活动启动数百项。俄罗斯媒体报道,普京多次提“黄金十亿人”概念,批评西方精英剥削其他国家,这种模式要结束了。

2023年3月,普京在人民日报发文,主张国际法基础上的多极秩序,而不是满足“黄金十亿人”的规则。美国媒体承认,这让“基于规则的秩序”显得空洞。

总的来说,这次访华成果实打实,俄罗斯媒体看重长远影响,美国专家看到战略短板。这事儿提醒大家,国际关系不是零和游戏,中俄模式或许给世界新思路。事实摆在那,数据和声明都白纸黑字,谁也改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