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欺行霸市的屠夫张老三

发布时间:2025-10-30 02:09  浏览量:8

清溪镇上有个张屠夫,生得五大三粗,圆脸络腮胡,一双眼瞪起来,整条街的小孩儿见了都得躲着走。他在街口摆了个肉摊,案上的猪肉总是油光锃亮,可内里的门道,镇上人心里都清楚:这肉里掺的水,比他洒在案上的血水还多;那杆秤的秤砣,更是比别家轻了半两。

这天清晨,肉摊刚支起来,王婆就挎着篮子来了。“张屠户,割二斤五花肉,给我小孙孙做红烧肉。”张屠夫手起刀落,肉往秤盘上一放,嗓门比铜锣还响:“正好二斤,十六文!”王婆眯着眼瞅秤星,眉头一皱:“不对啊张屠户,这秤杆咋翘得跟扁担似的?上回我买一斤肉,回家一称才七两,你可不能这么坑人!”

张屠夫脸一沉,把刀往案上“啪”地一拍:“你个老太婆,敢怀疑我张老三的秤?嫌少别买!我这肉摊还愁没人要?”说着就去夺王婆手里的肉。王婆急得直跺脚:“你这人咋不讲理!缺斤少两还有理了?”周围围了几个看热闹的,有人小声嘀咕:“可不是嘛,上回我买排骨,回家拆开全是碎骨头渣子。”张屠夫听见了,眼一瞪:“谁在那儿嚼舌根?有种站出来!”众人吓得赶紧闭了嘴,王婆也只好忍气吞声付了钱,抹着眼泪走了。

张屠夫正得意,就见一个半大小子跌跌撞撞跑过来,不是别人,正是他儿子张仁。这张仁虽然十四岁,整日里和镇上的泼皮无赖混在一起,偷鸡摸狗是家常便饭,私塾先生都被他气走了好几个。

“爹!不好了!”张仁跑得满头大汗,衣服上还沾着泥。“咋了?天塌下来了?”张屠夫没好气道。“我……我把李秀才家的窗纸捅破了,还把他养的八哥给放跑了,他要找你算账呢!”张仁缩着脖子说。张屠夫一听,不仅没生气,反而拍了拍儿子的头:“怕啥?不就是一只破鸟吗?他敢来,我就用杀猪刀劈了他的腿!”说着就从案下摸出杀猪刀,磨得锃亮的刀刃闪着寒光。

可没等李秀才上门,麻烦先找上了门。晌午时分,几个官差突然来了,为首的捕头指着张屠夫:“有人报案,说你卖注水肉害人生病,跟我们走一趟!”原来,今早王婆买的五花肉煮出来全是臭水,她小孙孙吃了几口就上吐下泻,差点没救过来。张屠夫心里发虚,却还嘴硬:“胡说!我这肉新鲜得很,肯定是她自己没放好!”捕头冷笑一声:“是不是胡说,到了官府自然清楚!”说着就把张屠夫锁了去。

张屠夫被关了两天,交了五两银子罚款才放出来。肉摊也被官府封了三天,他憋了一肚子火,回家刚想骂儿子几句,却见张仁跪在地上,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爹,我错了……我不该偷赵老爷家的玉佩,现在他们找上门了,说要打断我的腿……”张屠夫一听,脑袋“嗡”的一声,赵老爷是镇上的大户,得罪了他可没好果子吃。他跌坐在椅子上,只觉得天旋地转——这两天又罚款又误工,家里本就没多少积蓄,赵老爷那边少说也得赔几十两银子,这可咋整?

就在这时,门被推开了,王婆走了进来,手里还拎着一篮鸡蛋。“张屠户,听说你出事了,我来看看你。”张屠夫愣了愣,没想到自己坑过的王婆会来帮他。“王婆,我……我对不住你。”他红着脸,声音也低了下去。王婆叹了口气:“过去的事就别提了,谁还没犯过错呢?赵老爷那边我帮你求过情了,他说只要你赔十两银子,再让张仁给他磕三个头,这事就这么着了。这是我攒的三两银子,你先拿着。”

张屠夫看着王婆手里的银子,眼眶一下子红了。他活了四十多年,从没受过这样的待遇——自己平日里欺行霸市,可真到了难处,却是被自己欺负过的人伸出了援手。他突然想起自己卖注水肉时顾客的无奈,想起儿子被先生赶回家时自己的护短,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王婆,谢谢你……我张老三不是人,以后再也不做那缺德事了!”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对着王婆磕了个响头。

从那以后,张屠夫像变了个人似的。肉摊解封后,他把那杆缺斤少两的秤扔了,换了杆新秤,还在案头贴了张纸条:“足斤足两,绝不注水”。有人来买肉,他总是多割一小块添上,态度也和和气气的。镇上人一开始还不信,可买了几次后发现,张屠夫的肉不仅新鲜,分量还足,渐渐的,他的肉摊前又排起了长队。

张仁看着父亲的变化,心里也不是滋味。

那天他跟着父亲去给赵老爷磕头道歉,赵老爷摸着他的头说:“孩子,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你爹以前糊涂,现在醒悟了,你也得争口气啊。”张仁点点头,心里暗暗下定决心,再也不惹是生非了。他主动去找了镇上的私塾先生,哭着承认了自己以前的错误,求先生再给他一次机会。先生见他态度诚恳,就答应了。

从那以后,张仁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背书,晚上挑灯夜读,再也不和那些泼皮无赖来往了。张屠夫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每天卖完肉回家,都会给儿子煮两个鸡蛋,陪他一起读书。有一次,张仁遇到难题解不出来,急得直哭,张屠夫坐在他身边,摸着他的头说:“儿子,别急,爹以前卖肉缺斤少两,现在都能改过来,你读书也一定能行!”张仁听了,擦了擦眼泪,又继续埋头苦读。

日子一天天过去,张屠夫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家里的日子也渐渐好了起来。张仁的学业更是突飞猛进,私塾先生常常夸他是块读书的料。转眼三年过去,到了乡试的日子,张仁背着行囊去了省城。张屠夫心里既紧张又骄傲,每天卖肉时都忍不住向顾客打听乡试的消息。

这天,张屠夫正在卖肉,突然听见街上有人喊:“中了!中了!张仁老爷中举了!”他手里的刀“当啷”一声掉在案上,急忙冲出人群,只见张仁穿着崭新的长衫,骑着高头大马,后面跟着报喜的官差。“爹!我中举了!”张仁从马上跳下来,抱着父亲大哭起来。张屠夫也激动得老泪纵横,嘴里不停地念叨:“好儿子,好儿子……爹没白疼你!”

镇上的人都来道贺,王婆也来了,拉着张屠夫的手说:“你看,这就是善有善报啊!”张屠夫笑着点点头,心里明白,真正让家里变好的,不是什么运气,而是自己改邪归正的决心,和儿子脚踏实地的努力。

后来,张仁去外地当了官,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张屠夫依旧在镇上卖肉,只是他的肉摊前,除了“足斤足两”的纸条,又多了一张:“做人如卖肉,诚信最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