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广祥 论杨宏汉之“为自我表达而艺术”

发布时间:2025-10-31 08:05  浏览量:8

论杨宏汉之

“为自我表达而艺术”

文/古广祥

(香港新闻出版社、艺术家智库)

美的本质问题,历来承载深刻的哲学意涵。从哲学视角观之,杨宏汉先生的《双骏图》与《水乡》并非孤立之艺术创作,而是一套完整的“审美哲学实践”,它“为自我表达而艺术”勾划出人类精神世界与客观现实的可感视觉语言。

随着美学研究发生了重要的认识论转向,无论是中国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还是西方浪漫主义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都认识到情感在创作中的核心地位。这种“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而是主体情感的投射”得到了“秩序恰当”之升华。兹撰本草对联加以佐证,联曰:

起目/凌霄/关远志;

络蹄/望果/指天椒。

上联:“起目”描绘昂首姿态,“凌霄”形容志存高远,“关远志”寓意远大抱负。

下联:“络蹄”形容起步动势,“望果”眺望既定理想,“指天椒”寓意远大目标。

创作贵有襟怀,大凡艺术家,须有胆,有识,有格,方能自成一家。从艺术角度来看,杨宏汉先生《双骏图》中的“骏”已非自然生物的复刻,而是画家对“自由超越”“生命力量”的情感投射。这种线条不仅是勾勒马的骨骼动态,且是对“远大抱负”“昂扬精神”的哲学隐喻。《双骏图》获“纪念齐白石诞生130周年画展”二等奖。

杨宏汉,1942年生于陕西三原,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深耕美术领域数十载。曾任西安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任西安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余与宏汉先生神交多年,虽未曾谋面、少有机缘互动(形式之疏),却因艺术理念的契合而心意相通(精神之近),这种“形疏神密”的交往,正是辩证法中“现象与本质”的生动诠释。外在形式之疏离,恰恰成就了内在精神之纯粹共鸣,此亦为“无声胜有声”之儒雅默契。

画家杨宏汉

创作的任务永远是用凝练的形式表现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整体生活,然,个性表达之觉醒也标志着艺术家个体意识的增强。作为长安画派的代表性画家,宏汉先生之创作,从未脱离特定艺术社群与文化传统的滋养,而是深度嵌入其中的社会行为。水粉画《水乡》最能诠释艺术家作为“文化中介者”之社会角色。

水粉画之难点在于平衡“水的流动性”与“粉的覆盖力”。宏汉先生通过独特的“光影处理法”及对“地域光影专属感”的挖掘,再通过淡雅基调,冷暖对比,层次营造之技法,使作品《水乡》实现了从“模仿自然”到“从自然中提炼美”的跃升。这种处理思维,在技术层面丰富了“水性颜料表现水乡”的学术路径,也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兹撰本草对联识读,联曰:

神仙掌/杜/随/春七;

绣木团/芬/组/曲双。

上联:“神仙掌”喻创作之根基(本),“杜”显物象之表(表),“随”表随心而为的创作状态(度),“春七”暗合情感丰沛(质),本末表里辩证相生。

下联:“绣木团”喻画面之品相(形),“芬”含内涵之芬芳(神),“组”谓技法之精妙组合(法),“曲双”喻艺术层次之多元(果),形神法术四位一体。

但凡创作,其艺术意图须符合人民性之价值取向。从社会学视角而言,宏汉先生的创作实践,全然指向“艺术的社会整合功能”,正如黑格尔所说:“欣喜爱戴的心情沉浸到这种满布于万事万物中的精髓里去,他就能领悟这实体而且把它表现出来。”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艺以情生。这便是我钟爱杨宏汉先生作品之深层缘由。

写于2025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