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老子 读懂人生(四十五)
发布时间:2025-10-29 22:16 浏览量:10
《道德经》下篇
第四十五章原文是: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最完美的东西,看上去好像有残缺,永远有发展的空间,因此它永远有用,经久不衰。最充盈的东西好像是还有空间,所以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好像永远都可以往里面放东西,永远都有空间的留存。最直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显得弯曲,最机巧的东西看上去有些拙笨,最好的辩论家好像是不善言辞。心里急躁就会使自己身上冒汗,而心静则自然凉。只有清静无为才是治理天下的正确方法。
如果一件事或一件东西过于完美不留一点余地的话,那么这件事或这个东西就没有发展的余地了,它就不可能再发展再创新。所以最完美的东西或最完美的事都应留有发展的空间。如果一个东西过于充盈,它就会往外溢,再也放不进东西了。所以事不能做得太满。
汉朝的萧何就是一个黄老之学的高手。萧何和刘邦一起打天下,在追随刘邦的过程中,他为刘邦出谋划策,被刘邦看成其左膀右臂。刘邦与项羽交战期间,萧何 尽心尽力,为刘邦供给军粮,补充兵源,在后方治理根据地,安抚百姓。使上下井然有序,不让刘邦有后顾之忧。在刘邦最困难的时候仍然能不离不弃,忠贞不移。在刘邦最需要军事人才的时候,他给刘邦推荐了韩信,在韩信没有得到重用而出走时,萧何又连夜追韩信,使得卓越的军事人才得以挽留。
萧何在刘邦的事业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刘邦打下江山后,让他出任宰相一职,可见对萧何有多么重视。但是萧何也明白,自己的位高权重可能会受到刘邦的猜疑,因为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的道理自己还是懂的。于是他就想办法做些有损自身名誉的事出来,本来萧何爱民如子,除了军需以外,他做足了安抚、体恤百姓的事,深受老百姓的爱戴与拥护,刘邦对这一点十分忌讳,刘邦害怕他借助关中的民望有什么不轨行为。
萧何分析了形势之后,他开始将自己的满做出点有损于他的威信的事,于是在刘邦出征平乱期间,他低价强买民间田宅,故意让百姓骂他,恼恨他,这样他就制造出了一些坏名声,也就是做些不得人心的事情,这件事传到了刘邦耳朵里,刘邦只是淡然一笑,他的这一操作,成功地解除了刘邦对他的怀疑,保全了他本人,也保全了他的子孙后代。
老子的‘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就是告诫人们,做人或事都不能过于完美或太满,有时太完美或太满反而不完美。
- 上一篇:聊斋志异: 荒宅鬼哭
- 下一篇:聊斋志异: 换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