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古代名人——袁服孔

发布时间:2025-11-14 10:00  浏览量:6

袁服孔(生卒年不详),字中惋(中怡),今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人。清康熙年间诸生,清代康熙年间著名书家。能文,工书,书法近右军[即王羲之,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曾是东晋“右军将军”,故称之“右军”],尤长寸楷,时人多以为法。建水县城北五龙寺内,《重修五显庙记》即袁服孔所撰草书,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孟冬立,为滇(云南简称)南地区草书名碑之一。明清之际,云南草书在全国甚有声名,书家蜂起,碑刻芸芸,各领风骚。如傅宗龙(今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以雄浑厚劲胜,张纯照(籍贯不详)以意态飞舞胜,袁服孔以秀骨清相胜等,但是得风神独绝、意兴湍飞的首推阚帧兆(今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人)。其草书碑遍布通海、昆明(今云南省昆明市)、建水、宜良(今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寺观,墨迹散见滇省各地,清宫大内多有流传。

《重修五显庙记》(清·袁服孔)

“临安一郡,山水甲于滇南,城北三里有五显神祠。羣山拥护,以泸江为襟带,以焕岭为屏风,又临郡天造地设一巨观也。肇建于皇明正统中年,一修于天顺年,再修于天启年,迄今几三百禩。自有此祠,不唯迁人墨客藉以登览,舒畅心悜,即文人学士亦多潜养于兹,以为旧飞之地。其祠之下居人数百户,名曰'碗窑’。”《重修五显庙碑记》载:“临安一郡,山水甲于滇南,城北三里有五显神祠。羣山拥护,以泸江为襟带,以焕岭为屏风,又临郡天造地设一巨观也。肇建于皇明正统中年,一修于天顺年,再修于天启年,迄今几三百禩。自有此祠,不唯迁人墨客藉以登览,舒畅心悜,即文人学士亦多潜养于兹,以为旧飞之地。其祠之下居人数百户,名曰'碗窑’。”

延伸阅读:建水五显庙

五显庙位于今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临安镇韩家村碗窑村小组中窑,自临安古城西北五余里,沿碗窑村中窑百阶石梯而上。始建于明天顺年间,由时任临安(即今建水县)知府王佐(籍贯不详)主持建造。后又历经明万历、天启及清康熙、乾隆和民国与当代多次重修。清乾隆年间由五显庙改为五龙寺,此寺多经周折,还曾做过建水工艺美术陶厂生产生活配套,实乃寺窑密不可分,供俸有五显神及五显灵官大帝,更是窑器之神灵,此乃建水陶瓷从业者必拜之庙寺也。

五显神是江西德兴(今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婺源(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一带传统民间崇奉的财神,后于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和今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亦有其祠庙。五显神的传说盖始于唐,见于典籍者,实始于宋。原为兄弟五人,宋代封为王,因其封号第一字皆为显,故而得名五显神。

据《铸鼎余闻》记:南朝齐柴姓五兄弟为五显神财神。老大名叫柴显聪,老二名叫柴显明,老三名叫柴显正,老四名叫柴显直,老五名叫柴显德,弟兄五人为猎人,经常打猛禽走兽,采草药为民疗伤治病,吃不完的野兽送给贫穷百姓,深受人民爱戴,人缘非常好。在五人逝世后,民间尊五人为神仙,即称五显神,又名五显王。五显神又称五显公、五通神。

据《三教搜神大全》所载,五显神本为五兄弟(另一说为东岳泰山神之五子),初活动于西汉宣帝本始年间,唐末为其立庙,庙号“五通”。北宋徽宗大观年间赐庙额曰“灵顺”,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封为侯。南宋理宗时,又加封为王,第一位曰显聪王,第二位曰显明王,第三位曰显正王,第四位曰显真王,第五位曰显德王。因皆带“显”字,故称五显神。由此所建之庙,称为五显神祠庙,简称五显庙,至庙祈之颇灵验,日后香火益盛。

宋代王逵(籍贯不详)《蠡海集》称农历九月廿八为五显生辰,《夷坚志》载五显神之事极多,但别于五通神。后世常有五显、五通混淆之事。其信仰始于江西德兴、婺源一带,此后日渐扩散。《夷坚志》记:德兴五显庙,为其神发迹处。有福州长溪(今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人林刘,举在国学,将赴解省之际,梦五显神降临,遂被推荐为德兴县尉。

清代毛祥麟(今上海市人)《墨余录》笔记,认为“五通神”与明太祖朱元璋(今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人)有关。朱元璋夺取天下后,唯恐那些阵亡的士兵灵魂化为野鬼,在民间作崇。因此,朱元璋根据军中五人为伍的习惯,追封那些将亡士兵的灵魂为“五通神”。并下令各地建庙祭祀。又及。

贵州五显神即五显菩萨,是穿青人所供奉的神,有神榜和坛罐一起。五显神榜中书“天地君亲师”是为五显,(由于现代社会,有的人把君改为国)旁边写的各种神,有灶神财神以及观音大士、历代宗师、盘古、神农等。最左写“敕赐通天……”,右写“本音某氏门宗宗祖老幼亡魂”。下面一张纸上写的是土地的神位。一般张贴于堂屋(正屋)中央。穿青人独特的傩戏——庆赛“五显神”(又叫庆五显坛)是别于其他民族的。

关于“五显神”的来历,说法不一。还有一种传说是,“五显神”是邪神。经常摄人魂魄,兴风作怪,侵扰世间。为乞求五显神不要祸害人间,遂盖五显庙供奉。其主神为狐、蛇、刺猬、鼠、黄鼠狼这五种夜行动物的化身。民间觉得其神秘,尊其为“五圣”进行供奉。建水碗窑村人,皆不允许小孩上五显庙,估计跟此传说有关。

五显大帝又称五圣大帝、五通大帝、华光菩萨等,姓马,名灵耀,民间俗称马王爷、马天君、马灵官。本是佛殿灯芯,因听经日久,化为火之精、火之灵、火之阴、火之魂。独龙大王在雷音寺寻衅,华光大帝将其烧死,被如来罚去投胎。华光先投马耳山,后投彤华宫,在火德星君家降生。南方火德星君,主长养万物,烛幽洞微。如世人运气逢遇,多有灾厄疾病之尤,宜弘善以迎之。

五显灵官,又称灵官大帝,为道家巫觋所祀之神;佛书则谓“华光如来”,俗称“五公菩萨”。宋代王逵《蠡海集》云:“九月二十八日为五显生辰,盖金为气母,五显者,五行五气之化也。”又云:“五行大帝,按俗以东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中央黄帝。”

五显大帝,又称华光大帝诞,全称五显华光大帝诞。在古代中国传说华光大帝是火神,有三只眼,故又称三眼华光,喜欢玩火。一次因玩火烧了玉帝的九龙墩,玉帝大怒,设斋打醮斥令其每年农历八月初一由天上下凡。每年农历八、九月间,天气干燥,容易发生火灾;华光诞当天,即打醮结束那天,居民把易燃的木炭、纸屑等捆成一把,放置门口,由巫师、和尚挨家逐户收取,集中于纸船,投入江海中焚烧,称之为“送火灾船”。届时家家户户到火神华光大帝庙参拜,供奉柴、米、油、盐,以及元宝、香火等,祈求一年平安。当天还有一系列庆祝活动。供奉五显大帝神像,五通宫则演戏酬神。中国民间供奉五显大帝的有广东、台湾、澳门、江西和福建等地。农历九月廿八各地参拜与庆祝五显大帝诞期的习俗基本相同。

据明天启元年(1621年)“重修五显庙常住租田记”碑,从而得知五显祠庙,明天顺年间开建,由时任临安知府王佐主持建设并题五显神祠庙,且为五显庙碑撰文,从而得知五显庙始建于明天顺年间,不知清代重修五显庙碑记肇建明正统中年缘自何处?因天顺碑迷踪,现天启碑犹存,但因其碑文严重破坏及风化脱落,极少部分文字隐约可见,大部分内容无法辨识,推演明天顺年间五显神祠庙碑文大致如下:“临安大郡,雄镇东南,郡治西北五余里有龙窑山,乃府城宁边之要冲,登山远望,指林雄伟壮观,堪称禅寺第一山。焕文翠茂,教场军营威武,一观俱揽之。窑沟河畔中段半坡脚上,巍峨焕然,森林茂密,传闻此山怪兽频繁出没,水旱疾疫盛行,加之獠蛮时常为患,思吾乡五显神庙,能造福一方黎民,避灾治疫,化险为夷,故建造五显神祠,祈聪明正真德,五王显神灵,以佑吾临府子民,佐当以拜。又念龙窑山下陶工无数,特祷五显大帝,护吾窑工制烧成器,保有营生之道,此乃五显神祠之宗意也。愿显聪王显明王显正王显真王显德王,常驻龙窑山五显神祠庙宇,护佑吾临安府民,佐尊道之五显先神,再拜之五显灵官大帝,祈之祷之告之,及常之所不能,应之显之灵之。此定每年之九月廿八日,盛举五显王神及五显灵官大帝诞辰法会,以表五显灵应之佑恩。佐熏沐拜撰于此,后有来者,是祈是祷。”

再据五显庙里清康熙庚寅[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孟冬建水州学生袁服孔熏沐拜撰并书《重修五显庙记》碑载:“临安一郡,山水甲于滇南,城北三里有五显神祠。羣山拥护,以泸江为襟带,以焕岭为屏风,又临郡天造地设一巨观也。肇建于皇明正统中年,一修于天顺年,再修于天启年,迄今几三百禩。自有此祠,不唯迁人墨客藉以登览,舒畅心悜,即文人学士亦多潜养于兹,以为旧飞之地。其祠之下居人数百户,名曰'碗窑’。”由此得知,明天顺年间,时任临安知府王佐第一次主持修建了五显祠庙。因明天启元年间重修五显庙碑,刻有“天顺年开建”,也就是开始建造之意,即为始建,故肇建明正统中年有误。五显庙以前应主要供俸五显王神及五显灵官大帝,后又增设弥勒前殿、西方三圣偏庑、后殿大雄宝殿等。据碑记,清代的王光会与朝山会十分兴盛。现今每年农历九月十九(观音会)及农历九月二十伽蓝法会(诸王会)为最。五显庙是在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重修之际才改为五龙寺。能否重现五显王神及五显灵官大帝之佑光,须将五显神灵归位并且恢复盛举农历九月廿八五显诞辰之法会。

《重修五显庙记》碑拓片

《重修五显庙记》碑拓片局部

《重修五显庙记》碑拓片局部

立于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临安镇韩家村碗窑村小组中窑五龙寺内——《重修五显庙记》碑

《重修五显庙记》碑局部

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临安镇韩家村碗窑村小组中窑——五龙寺

五龙寺图片

五龙寺图片

五龙寺图片